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1月8日16时,救援队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长所乡强嘎村的空地上搭起蓝色帐篷,已有村民在帐篷里坐着休息。帐篷旁,苏玲正搬着物资,杨宋华则在勘察房屋倒塌情况。村民们双手合十,向她们表达感谢。
1月7日9时5分,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县城及周边震感十分明显,震中附近有不少房屋倒塌。截至1月8日10时,定日县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
远在长沙的岳麓蓝天救援队接到湖南省应急管理厅调度指令,精选了10名经验丰富的骨干队员组成应急救援小队,其中就包括苏玲和杨宋华两名女队员。同日下午,他们携带多套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驰援西藏。
杨宋华、苏玲跟队友一起,为灾民搭建好的帐篷。
苏玲和杨宋华所在的救援队,是全国第二支到达灾区的社会救援力量,这次,她们和队员主要负责勘察房屋倒塌情况、收集紧缺物资信息以及为受灾群众搭建临时帐篷。过去的10个小时里,他们见证了一个个救援与温暖的瞬间。
克服高原反应,她们教村民搭帐篷
高海拔、极寒天气考验着震后小城。
1月8日上午6时,苏玲、杨宋华跟8名队员一起,抵达海拔约为4400米的长所乡强嘎村开展抗震救灾。
抵达长所乡后,岳麓蓝天救援队队员苏玲看到,路边一些村民自建的二层房已经坍塌成为平房,二楼只留下残缺的半个墙面,“当地藏民多用土砖盖房,这种材质的土房子不抗震,水泥房还好,土房子基本上都塌了。”
“目前当地最紧缺的是帐篷,夜晚温度低至零下十几度,没有帐篷难以在户外留存,尤其是老人、小孩群体。”苏玲告诉记者,一到灾区,因为帐篷不够,经常十几个村民挤在一个帐篷抱团取暖,“村民们搭的帐篷十分简易,把两个车棚合并在一起,然后地上铺了一层布就睡觉了。”
“灾区中老年群众居多,因为牛羊分开放牧,村民想分开搭帐篷,这无疑会增加安全风险。”苏玲和杨宋华作为队里仅有的两名女队员,发挥女性擅长沟通的独特优势,负责起救援队与村民的沟通以及心理安抚工作,“我跟当地村干部一起,耐心给村民做工作,分析帐篷搭在一起的好处,并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困难,慢慢地,大家都同意把帐篷搭到一起。”
搭帐篷时,由于高原反应,加上通宵未睡,苏玲和杨宋华头痛、胸闷、力气使不上来。但看到有的村民还在挨冻,苏玲和杨宋华克服高原反应,一直坚守在现场。
苏玲和杨宋华两人搭帐篷的场景,感动了村民。他们主动帮忙,为这个寒冷的冬夜增添丝丝暖意。
在零下10摄氏度的寒冬,看到救援队人手紧张,村民们顾不上严寒主动上前帮忙,和他们一起搭帐篷,“村民没有经验,我们就耐着性子教他们,他们学得也很快,一个小时就学会了搭帐篷。”
而高海拔山区的低温,也为救灾带来了更大困难。
“因为当地属高原缺氧地区,普通人贸然进去可能发生高原反应。所以,我们这次挑选的都是身体素质好、去过西藏的队员。”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说,当地夜晚零下15摄氏度左右的寒冷天气,是对他们的重大考验,“为了保证队友的安全,我们不仅带上了足够的保暖装备,还备好了出现高原反应的各种药物。”
在长所乡安置点,苏玲和队员们一起,已搭建20多顶帐篷。苏玲说,救灾帐篷为寒冬里的村民带来温暖,亲邻陪伴也成为他们最贴心的安慰。
她们是好闺蜜,都擅长山野救援
在岳麓蓝天救援队,苏玲和杨宋华都有着四年以上的救援经历。半年前,她们在湖南平江,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
2024年7月1日,受降雨和汨罗江水位影响,平江县城区已经有很多地势低洼的房屋被淹,苏玲和杨宋华跟队员一起分批抵达,前往情况比较危险的区域转移受困群众。
“我们当时的重点是对生病及受伤、孕妇、婴幼儿、小孩、老人等人群进行转移救助。”苏玲说,在救助一名困在老旧小区楼房里的群众时,她跟队友一起,乘皮划艇来到被困群众附近,剪断拦路电线,移开水中障碍物,最终一起把受困群众救出。
另一边,杨宋华在另一个村落,和队员们接力转移受困群众,轮流上车简单休整。其间,杨宋华的鞋袜湿了又干,看到有身体残疾的群众,杨宋华还会和队友一起扶他们上船,“大家在水中不慎摔倒、呛几口水都是常事。”杨宋华说,即使救援工作艰苦,但每次队长叫她休息一会,她总是头也不回。
平日里,苏玲和杨宋华是好闺蜜。放假时,她们经常一起相约登山探险,“山野救援,是我们的强项。经常走山路的我们,十分熟悉山里的环境,方向感也很好。每年,我们都有从山林里救出遇险的群众。”杨宋华说。
“灾区的帐篷刚刚搭起,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出力。”苏玲和杨宋华匆匆结束采访,继续回到救援一线,奔波在发放物资、统计信息的路上。
编辑:罗雅洁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