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生39℃高温天跑完400米体测后身亡,多方回应

凤网 2025-07-31 阅读数 11748

日前,有网帖反映称,7月4日下午,山东烟台市芝罘区一中学,一名12岁男生在操场参加完400米体测后倒地,后送医后不治身亡。

该网帖显示,在烟台市芝罘区某中学,学生被老师安排在操场参加400米跑步测试。网帖称有视频显示,14:27有学生完成体测结束后倒地不起,到14:30被同学发现异常的3分钟时间内,该学生暴晒在操场上。网帖显示,家长希望追究相关责任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失职行为。

天气资料显示,7月4日烟台最高气温39℃。

7月30日上午,记者联系烟台海港医院,在该院导医处,记者根据登记号查询,工作人员查询后答复称,“有的,7月4号的急诊,确实是叫刘××,是他的病历,是蒋某某给开。”工作人员表示,蒋某某是急诊科医师。

医院当日急诊抢救过程记录显示,7月4日14:52,12岁患者入科后仍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意识消失,面色青紫,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鼻翼无煽动,胸廓无起伏,心肺听诊无心音、无呼吸音。请麻醉科、儿科会诊,抢救后仍无反应。17:15与家属沟通病情,患者继续抢救无复苏成功的可能,家属商议后放弃抢救并签字。

7月30日,记者联系涉事中学,值班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放假了,我目前知道的是正在解决,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对于为何高温天安排学生体测,工作人员回应称:“我没办法答复你,我也不知道。”记者询问代班校领导,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提供,“我没有,我只负责这个座机电话。你这个情况,我可以跟领导反映。”

7月30日下午,记者联系烟台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称,此事正在处理中,具体情况需要和相关科室沟通后再回复。

相关新闻:

炎炎夏日,正是跑步锻炼的好时节,在尽情享受跑步带来的酣畅淋漓与高效燃脂体验的同时,也需直面高温、暴晒、脱水等潜在风险。高温天如何科学运动?一起来看↓↓


运动不当反伤身!

看看你做对了吗?

10~16点暑气正盛、紫外线强,应避免户外活动。

建议5~7点(气温较低、空气较好)或18点后(日照减弱、体感舒适)进行运动。

当气温>32℃且湿度>60%时,应果断暂停户外剧烈运动,选择室内运动或休息。

很多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运动量越大,越有益于健康。专家表示,并非如此。爆发性的运动,很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缺氧。


解渴≠补水

补水要从运动前开始

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科学补水尤为重要。哪种饮品更补水?运动时补水需要注意什么?

开始运动前

运动前2~4小时要进行预防性补水,500ml即可,不要过量饮水,否则易增加肾脏负担。最好喝白开水,避免高糖饮料。

为何不能等口渴再喝水?口渴感是身体出现轻度脱水的信号。此时补水效率下降,运动表现(力量、速度、耐力、注意力)已开始受损,甚至会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

运动中

建议每隔15~20分钟补水100~150ml,每小时饮用量不超过1000ml。如果运动时间持续比较长,可以喝淡盐水,以防电解质紊乱。

大量出汗后只补充纯水,无法弥补关键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流失,易诱发低钠血症。症状轻时表现为乏力、恶心,严重时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嗜睡甚至昏迷。

运动结束后

运动结束后,切勿因口渴立即大量喝水,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应休息一段时间,待呼吸、心跳相对平稳后再补充水分,也可补充一些含钾、镁的天然食物,如香蕉、菠菜等。

重要提醒:严禁运动后猛灌冰水!5~15℃的温水或常温饮品最利于吸收,能避免肠胃受到刺激。


运动中

随时关注身体信号

高温、高湿天气下运动应量力而为,其间若出现以下任何一个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就医。

头痛头晕

运动中或运动后都不应有头痛感,若出现此种症状,应停止活动;通常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也不应有头晕现象,若持续头晕,是脑供血不足的信号。

提醒:头晕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是否还有清醒的意识。

恶心呕吐

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原因后,若锻炼时或锻炼后恶心,多数是由于机体因运动过量、缺氧造成的。锻炼者应放缓节奏,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

胸部不适

若锻炼过度,前胸大汗同时伴有气短,可能是心脏受影响的信号,应立即停止活动。

夏季天气炎热,应以静养心,不宜剧烈运动。调气血、补元气、固阳气,夏季“补气”,不妨试试这个比走路还简单的动作——站桩。刚开始练习可以先从1分钟做起,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逐步增加时间,保持在3~5分钟。


夏季高温炎热

运动时应避开高温炙烤时段

根据环境变化调整锻炼方式

关注身体信号,科学补水

切勿因“用力过猛”发生意外


来源:华商报大风新闻、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网、@九派新闻、央视一套《生活圈》、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等

编辑:美伢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