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事件折射健康咨询服务太匮乏

凤网 2010-06-10 阅读数 283810

文/甘草医生

没有想到,三年前跟林光常较劲,这次又撞上了张悟本。

4月的一天,我去定王台买几本童话书给女儿,顺便问老板,养生类的书哪本卖得最好。老板说,就这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我一瞧,还挺精致的。其实没有在意。我对这类型的书已经不感冒了。之前有《刘太医谈养生》等,一度热销,印数近乎天文数字。实际上,连同林光常一样,都被揪出来了。估计这也差不多吧。5月28日晚上在沈阳回长沙的飞机上,空姐给了我一份报纸,一看,有一篇文章是关于张悟本的,说他实际上就是一个骗子。文章有记者访谈录,也有记者调查,也有链接内容,例如林光常、刘太医,等等。这些人写的健康养生方面的书都非常畅销,但最后都披露是伪科学。我想,这整个就已经形成了气候,姑且定名为张悟本事件吧。

作为一名中医科普作家,对这些现象,确实感到心寒。自己也问自己N个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正规的科普作品总是难以企及这些伪科学作品的销量,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而我们一些专家写的书还要自己掏腰包出版?为什么真相的披露总是很迟很迟,让老百姓上了当了才有媒体才有专家出来正视听,揭露真相?为什么老百姓相信这些所谓的养生宝典?为什么媒体都不通过审核就邀请这些人上节目?

5月30日,一夜无眠。我在思考。

中医养生文化丰富而适用,应该广泛宣传。毋庸置疑,我们的中医养生文化(传统健康教育)在宣传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形式不活泼,内容深奥难懂,操作性不强,这是硬伤。当然,中医养生文化(传统健康教育)的媒体亮相也很不够,通俗说就是炒作不够。在这样一个炒作盛行的时代,要做大一个事情,炒作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可以说,炒作是帮助他们成功的重要推手,也是我们应该肯定和借鉴的。但从中医文化的低调、内敛、中庸的内涵来看,炒作作为一种张扬的表达,不太相符。但时代不同了,中医养生文化的宣传应该与时俱进。如何宣传?我想,至少要注重四性:时尚性、趣味性、科学性、适用性。伪科学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与其时尚性、趣味性和简单操作性密切相关,这也是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娱乐社会,生活压力太大,也是一个速食文化时代,大家都很忙碌,中医养生文化的宣传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的真专家,应该大胆联系媒体,把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养生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开去。可喜的是,我们有很多很成熟的媒体平台可以借助。

为什么老百姓那么相信伪科学?甚至热捧?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迷信思想作怪。迷信媒体。媒体请这些人来讲座,应该是值得信赖的。迷信包装,被假象所迷惑。迷信所谓的“专家”的包装。他们几乎都很有来头,张悟本的来头是中医世家、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刘太医的来头是明朝太医刘纯的后裔、是中国唯一的瘤科世家、拥有“科学与医学”双博士,林光常的来头是美国葛鲁博大学东方医学博士、新加坡癌症关怀之家医疗顾问。很牛很大牌。我突然想起现在很黑色幽默的解释:专家=专门骗人家。拿到他们头上,不过分。迷信书本的精美包装。封面的句子非常诱惑,富有煽动力。看了就想买。其实,他们的身份并没有核实,而且咋有吸引力就咋说,封面咋吸引眼球就咋整。实际上,我们是被某些媒体和出版社给忽悠了。至于第二个原因,我想,跟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预防保健知识渠道不畅有密切关系。健康是1,啥都是1后面的0。都知道。但是现在,看病不容易。小小感冒也要整个千儿几百的。小医院看病贵,大医院看病更贵。毕竟老百姓主要靠工资收入生存,一个月两千元左右的收入,实在难以应付疾病的折腾。在医院看病,医生眼里就是病,鲜有能够对病人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怎么更好地预防,如何更好地调治。至于专业的健康咨询室就更是寥若晨星。张悟本的“悟本堂”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个实体健康咨询室。我曾经在某网站上开辟了健康咨询室,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由于网站运转出问题,2年后健康咨询室关闭了。但我感觉很多人确实很需要我们提供认真负责的健康咨询服务。因为看病贵,又缺少能够提供咨询的地方,老百姓便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这些所谓的养生宝典上。科学精神、推理精神、逻辑观念基本上消失贻尽。很可悲。希望老百姓能够有一点科学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健康是自己的,慎重。不要迷信大派头,不要被口若悬河所迷惑,有时候,农村老太太的养生之道都比他们来得实在,来得科学。中医养生实用性很强,只要自己用心学习一些基本的中医养生理论,认真去领悟,我们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成为自己的养生专家。

前赴后继的伪科学占领了主流市场,而主流的声音却隐退到一旁。很滑稽。在这样一个邪能压正的严峻形势面前,我们是不能保持沉默的。我想,我们科普界应该行动起来,组织一批真正的医学专家和科普专家,发起一场“反对歪理邪说,弘扬中华养生文化”运动,尽快推出主流观念,发出主流声音。我想,这绝不是防卫过当。林光常、刘太医虽成昨日黄花,张悟本又后来者居上,这确实很危险。同时,媒体,出版社应该以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健康的问题绝不是儿戏。作品、节目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自己不懂,不明白,大可以谦虚一点,问问老专家,虽然他们的语言表达可能不那么生动风趣,起码他们有扎实的医学知识,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足可以成为节目、书刊的把关人。还有那些喜欢拿大派头来敲门的,先搞清楚身份了再决定是不是让他进门。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都要做。例如医生也要有健康教育的意识,会治病也要懂养生防病,要跟患者多交流,多交代,等等。

甘草医生,2001年6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原湖南中医学院),2005年7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药学专著《中西汇通中药手册》,2006年1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中医文化普及读本《知中医,行中医》,2007年9月执笔《居民健康教育读本》(湖南省健康教育所健康教育项目)。现为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知中医,行中医》被评为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类二等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