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娇十八大:“织女”苏玲 带着宝宝参加十八大

凤网 2012-10-31 阅读数 166812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刘洋图:袁大喜

苏玲有一手“绝活”:通过手摸布面的感觉,就能很快判断出纺织机器的故障在哪个部位、哪个零件出了问题。

16岁参加工作,20岁便成为了湖南常德最年轻、也是常德第一位由农村打工者成长起来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4岁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回顾自己这些年来的成长经历,苏玲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只是名普通岗位的劳动者,就放弃梦想。岗位再小,一样大有作为,一样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

如今,苏玲还是一位怀孕6个月的准妈妈。与记者交谈时,她不时低下头,微笑着摸摸自己的肚子。能带着宝宝一起赴北京参会,行使自己神圣的代表权力,苏玲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16岁当上“织女”,车间内跑到脚痛

身材娇小、脸庞稚嫩,手上的老茧却比别人厚,这就是苏玲给人的第一印象。

1988年,苏玲出生在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镇新渠村一户普通农家,父母兄长一家4口,守着3亩田地,年纯收入不过三四千元。2004年6月,16岁的苏玲刚初中毕业。为了贴补家用,懂事的她去湖南云锦集团常德分公司应聘,成为了一名织布车间的学徒工。

苏玲进厂比其他学员晚一个月,原本应该在3个月学徒期内掌握的技术,她只有两个月时间去学。当时,和苏玲一起学习的学员有40多人,却只有两台机器可供操作。为了和同伴们一起结束学徒期成为正式工,苏玲早上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晚上推迟两个小时下班。午休时别人都吃饭去了,苏玲就在空出的机器上继续练习操作,午饭则用早上带来的两个馒头对付。

因为晚到一个月,学习量自然比其他人要重。别人学习经纱打结,是按天递增的,第一天练习100个,第二天200个,苏玲练习的时候,第一天就需要打500个结,第二天猛增到1000个。上班时间不够,她就将经纱带回家,坐在门前不停地打,天黑了,就坐在灯下一直打,直到完成师傅规定的任务为止。在一天打2000个结的训练期里,她通常是下班后开始打起,到凌晨才能打完。终于,苏玲达到了1分钟打20个结的技术考核目标,而她十根手指头已被勒出一条条深深的沟痕。两个月学徒期结束后,她和其他学员一样顺利通过考核,正式上岗了。

车间的熟练工一般一个人能看12台机器。考虑到苏玲年纪小,刚入门,值班长给她减了半,只看6台。可就是这6台,也让苏玲手忙脚乱:常常6台机子都停台了,急得苏玲在车间里跑来跑去,一会儿叫帮结工,一会儿请机修工,一天下来,脚痛得不能动弹,织出来的布质量也不高,苏玲心里很不是滋味。

下班后,回到宿舍,向来坚强的苏玲眼泪还是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忍不住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妈,脚好痛哟……”“那你上班时候坐一会儿啊!”“哪里有坐的地方,大家都是不停的来回走的……”“那你还坚持几天看看,实在熬不下去,你就回来……”

向妈妈诉完苦后,苏玲倔强的性子又回来了。“2个月都坚持下来了,1分钟20个节也能打了,自己又不比别人差多少,为什么别人能看12台机子自己就不行呢?”由此,苏玲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也要看12台机器,甚至超过大姐们。

就在这样的信念下,苏玲坚持了下来。2004年10月7日,工作一个月的苏玲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银行存折,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下面赫然写着——450元。

几乎是第一时间,苏玲骑着单车欢快地“飞”回家中,把这张存折交给了妈妈。直到如今,苏玲的工资存折一直由妈妈保管。不同的是,每个月打到存折上的工资,由当初的450元,提升到了每月2000元左右。

轻松照看20台“老虎机”

工作一年后,苏玲的师傅兼值班长张英开始“照顾”她,把20台“老虎机”交给了苏玲。什么是“老虎机”?在纺织业的行话里,把容易发生故障的机器称为“老虎机”。这样的机器产量低、质量差,直接影响挡车工收入。

其他工人照看的机器都是好好的,而苏玲看的机器总是需要调来调去。一开始,苏玲还以为很正常,直到一年后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些机子都是别人不愿意看的。知道了真相,苏玲不仅没有怪师傅,反而觉得师傅对自己“偏心”,有意让自己磨练技术。

这期间,苏玲刻意留心每一台织机的“脾气”,用心观察机修工调整“老虎机”的每一个细节。几年下来,苏玲由最初的照看6台机器忙得满头大汗,到后来能气定神闲的照看20台“老虎机”,还练就了一手“绝活”:通过手摸布面的感觉,就能很快判断出故障在哪个部位、哪个零件出了问题。“把别人看不活的‘老虎机’看活了,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价值。”

有一组数据证明了苏玲所付出的努力:产量完成率94.8%,横档0.08条每米,织疵率6.09%,下机率62.3%,米分0.37分每米,每分钟打结32个。这组数据,是全国同行的领先水平;因为这组数据,2007年,19岁的苏玲获得常德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被评为“织布挡车技术能手”;2008年,20岁的苏玲被评为常德市劳动模范、湖南省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当年一起学习的40多人,很多都先后离开公司,外出寻找相对轻松一些的工作。苏玲不仅留了下来,还于200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9年11月,公司决定选送苏玲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习深造,她成为云锦集团第一位送出去委培的在校劳模大学生。

在车间,苏玲还是个小姑娘,可进了课堂,和那些应届高中毕业生在一起,她成为了班上年龄最大的姐姐。离开学校多年后,突然走进教室,面对一大堆书本,苏玲一时难以适应。为了让自己跟上进度,苏玲只得不停地向同学求教。“好在他们都很照顾我这个姐姐,学习很快就跟了上来。”

虽然是全脱产学习,可只要放假休息,苏玲都会自动进车间帮助生产。2010年寒假的一个晚上,忽然下起了鹅毛大雪。正在家中休息的苏玲想到,这样的天气肯定会造成交通不便,影响一些住处离公司较远的员工无法正常上晚班。于是,苏玲硬走了半个小时的夜路赶往车间。“一到车间,班组骨干就拉着我的手,告诉我哪里缺人,去哪里顶台位。那天,我感觉特别欣慰,在轮班生产最需要人的时候,我来了,来对了!”

提议:希望纺织女工能50岁退休

2011年7月,云锦集团新厂投产,原来老厂无梭织布车间的主任要出去招工,车间里缺少管理人员。还在实习期的苏玲得到消息后立马回到云锦集团,公司将她安排到无梭织布车间担任总操作质量员,负责操作质量。

因为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苏玲只用了别人一半时间迅速接手,经过一个半月的学习和操作,在新工作岗位她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除了加强车间管理,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外,苏玲还要为新厂培训员工。为了尽快让新员工上岗,苏玲根据每位学徒的特点分别为她们制定了学习计划。

让苏玲印象最深的是班里有位40多岁的学徒阿姨,因为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别人出师了,她还在学基本功。慢慢地,她萌生了想走的念头。为了留下这个员工,苏玲舍弃自己的产量天天陪她练习。如今,这名员工和苏玲带出来的其他20多名学徒一样,都已成为生产上的能手。

今年6月,苏玲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我特别高兴。从来没想到,我一名纺织女工也能当选党代表。为了广大纺织工人的幸福,我一定要多加学习,因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不能辜负。”

十八大开幕在即,苏玲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广泛收集工友们的意见,为自己的提案积极做准备。在苏玲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觉得在纺织行业工作太辛苦,挣钱也不多。目前,厂里的职工年龄构成只有一半是年轻人,40、50岁的很多,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提高工资待遇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她希望国家能够给予一些补贴政策来提高纺织工人工资水平。

另外,苏玲还注意到,目前有许多人提倡延长女职工退休年龄。“我觉得退休年龄不能一刀切,一定要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我们纺织这个岗位很特殊,平时都是靠眼睛看,对眼睛损害很大,很多年长职工都是戴着老花镜;而且长期处于低头状态,颈椎都不太好。所以,我们反倒希望退休年龄能够提前到50岁。这样对于纺织女工的身体健康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