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女兵】韩先良:四救“李云龙”

凤网 2015-08-13 阅读数 185714

新闻作者:口述:韩先良  实录: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寒冰  摄影: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小兵 

2015年8月11日,本报报道了抗战女兵李改香的故事。记者在长沙163医院采访她时,她的丈夫、101岁的韩先良就在同一家医院的另一个病房。

李改香于7月26日逝世,一直到本期报纸出版之时,韩先良也并不知道老伴已经离去。他们的子女怕老人难过,选择了暂时隐瞒。

杜甫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对于李改香和韩先良夫妇来说,走过今夕,无论何夕,再难共此灯烛光。

感动于这对走过苦难、见惯生死、携手69年的夫妻,本期,我们特意刊登抗战老兵韩先良的抗战经历,既是表达对于那些参加抗战的革命前辈们的敬意,也是希望给这对革命伴侣留下一份纪念,让他们以另一种形式,永远相守相望……

我曾在战场指挥“李云龙”

电视剧《亮剑》曾在2005年火遍中国。“亮剑”二字也成为流行词。2013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亮剑》等23部电视剧榜上有名。该剧描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而韩先良就曾经是该剧主人公李云龙原型之一、一代战将王近山的警卫员,并曾4次救下王近山。

就在记者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的病房里采访时,坐在轮椅上的老人韩先良正在注视着电视里播放的《亮剑》。虽然老人耳朵几乎听不见,但通过笔和小黑板,他依旧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战火纷飞年代的英雄故事……

我是湖北省礼山(今大悟)县人,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大字不识一个。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寡母领着我们兄弟姐妹艰难度日。1929年正是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壮大之时,当时村里不停地宣传部队招人。我那时候年轻,也不懂得什么叫革命,但听人说参军可以救穷人,想都没想就报名了。那年4月,我就成为红四军第10师28团交通队的一名战士。

从放牛娃变成战士,我还没找到什么感觉,没想到第三天部队就通知我们要去打仗。团里很多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伙子,大家听到要打仗就觉得很兴奋,但具体要如何打我们都不太明白。我记得第一次打仗时,面对敌人的进攻,班长朝我大喊“隐蔽”,可是我听不懂,就仍然傻傻地站着,班长急得不得了,抓着我的脑袋往下按,当我全身被按着贴在地上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隐蔽啊,这在我们老家那其实就叫“趴着”!

后来,我就一直跟着部队摸爬滚打,因为头脑灵活行动迅速,很快得到了连队干部的赏识。1933年6月,我在战地上光荣地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正式的中共党员。因为组织上的信任,入党后不久,连队干部就安排我给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王近山当警卫员。当时的王近山在部队里有个绰号叫“王疯子”,不只是打仗厉害,在生活中的那股疯劲也在部队里广为流传。因此,我初次当警卫员,其实还是有些忐忑的。但是,王近山见到我时第一句话就是:“你别紧张,我和你一样也是放牛娃出身的!”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递了杯水给我喝。

我跟着王近山做警卫员,一干就是五年。警卫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战场上保护首长的安全!但一打起仗来,王近山的那股疯劲就让人难以抵挡,总是冲锋在最前线,总是站在最高的地方指挥战士们!为了保护他的安全,我经常不得不违反命令,指挥起王近山:打仗时别站得太高,容易被敌人火力击中。我叫他下来,不要站得太高,他火了说:“是你指挥我,还是我指挥你!”我说:“你的安全我指挥,工作作战你指挥!”他一听觉得这个有理,就下来了。在这么多次战役中,我从王近山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曾4次救过他,我和他之间真算是过命的交情了。

 

陈赓将军曾表扬我打仗厉害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军、第31军,西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至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但此后仍习惯地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解放县城109座。在第115师一部配合下,创建了东起津浦铁路,西抵同蒲铁路,南跨陇海铁路,北至德石、正太铁路的晋冀鲁豫解放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400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部队由出师抗战时的9100人发展到近30万人。

让我有些自豪的是连陈赓将军都曾表扬我说:“你这个小伙子打起仗来名不虚传啊!”之所以我能得到陈赓将军的赞赏,与跟着王近山多年有关,很多人都说我打仗的猛劲颇有王近山的影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随着战事发展,总部机关和129师进入太行山区,在敌后开展游击战。1938年与日军打仗时,小鬼子大多会让马队走前,然后步行军跟后。最开始日本鬼子以为咱们土八路不懂战术,他们捡便宜了,总是喊声“杀”就开始冲锋。但他们哪里知道,我们会在道沟里架机枪。当他们过来时,我们这边子弹像刮风一样扫过去,跑在前面的鬼子骑兵全部被打倒。战马在运动提速阶段很难实施有效的躲避,后面的马匹立刻被绊倒了不少,日军的队形没了,速度也没了,全乱套了。

跟日本鬼子交战多次,我积累了不少军事知识,也是在那几年抗日战争磨砺中,让我成了久经沙场的老将。而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解放后,我又到云南军区速成中学和位于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进行长达4年的系统学习。军人做事就要认真霸蛮,那几年学习给我很大帮助,所以毕业后我便到了甘肃天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部长。

在战争年代我和在山西绛县做政治工作的李改香结为了夫妻,婚后生育有了6个孩子,孩子们也很争气,基本都是在部队贡献自己的力量。看着现在的和平生活,我就想告诉所有人,幸福来之不易,大家都要好好活着!

记者手记>>

与韩先良的这次采访过程是非常特殊的,我们只能通过白板交流。老人家讲几句当年的故事时,就会陷入到战争年代的回忆之中久久不能释怀,所以采访时,韩老的亲人、保姆以及东湖干休所的工作人员都给了很多补充和帮助,才为记者还原当年的故事。

军人出身的百岁老人,虽然腿脚不灵便,但韩先良还是有规律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能自力的事就不让保姆帮忙。韩先良在163医院住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最大的爱好便是坐在轮椅上听院子里其他老军人聊往昔。每日晚间,韩先良的儿女便会来医院陪爸爸说说话,那时候的韩先良就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听着他们讲述医院外面的世界有了什么新变化,当然偶尔也会和儿女斗斗嘴或生个小气,但转个背老人家就会念:“你们明天要记得来啊!”采访老人家之前,他肺炎刚好不久,医生说:“百岁老人了,又经历了战争,身体里还残留很多弹片,所以一到风雨变天时,受伤的地方就会痛,但老人家从不哼也不麻烦我们,在他看来很多事都能自己扛过去。”韩先良的经历,让很多人感动,这份感动来自百岁抗战老人身上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坚强意志力,而这种奉献精神正是现代社会所缺少的,需要加以弘扬的,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学习。

(感谢湖南省军区东湖离职老干部休养所提供采访帮助)

专题:今日女报/凤网特别策划——抗战女兵传奇人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