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家》热播,别骂黄磊了,这个男人更可怕……

凤网 2021-12-27 阅读数 55923

最近,黄磊和周迅主演的《小敏家》开播了。一集就成收视冠军。

播到第三集,一个男人就被骂上了热搜。他就是周迅饰演的刘小敏的妹夫,佟兵。前脚刚和刘小捷办理完离婚,后脚就向刘小捷追要“祖传”的结婚戒指:“我妈要我要回来”。

甚至跟着老妈,未经允许进入刘小捷的房间。

翻箱倒柜,各种搜罗之前藏的私房钱,全交到老妈手上。

被刘小捷撞见后,前婆婆理直气壮:“我拿我儿子的东西,警察管不着!”

“我要不教他留这一手,不全落你那儿了吗?!”


拿回钱和戒指,前夫乖乖地跟着老妈走了。

这一片段播出后,网友炸了:

隔着屏幕快被这妈宝男气死了;绝了,珍爱生命,远离妈宝男;这婚离得好,不然和这样的人一起度过余生,想想都觉得可怕!

如果说,电视剧还只是戏说,现实却比电视剧更精彩。

最近圈内这几位男星的大型翻车现场,够让人大跌眼镜了吧。

在事情败露之前,他们在圈内不说完全没有黑料吧,最起码也还算是比较正面的形象。

王力宏是出生书香门第的优质偶像。

跟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李云迪,是“钢琴王子”。参加综艺节目,别人在“吵架”,他能坐下来优雅地弹钢琴。


还有又起波澜,把女友送进监狱的霍尊,不论是发型还是穿着、嗓音,都仿佛是个“古代人”,每次一出场都自带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氛围感。

现在估计在踩缝纫机的吴亦凡,电影里的深情禁欲男主角,电影外是各位“大佬”口中的青年领袖。理想型是“天使般的女孩儿”,即便有了花边新闻,也是以“心机女忽悠的,凡凡哥哥是纯情大男孩,什么也不懂”来收尾。

然而,虚假立起的人设迟早有翻车的那天。

当然,除了这“统一的”清白人设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背后都有一个强势的妈妈。

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妈宝男。

“强势”并不是说这几位妈妈有多大的势力,只是他们过度地参与儿子成年后的生活与工作,将他们努力打造为“优质男性”的同时,让他们内心的小宇宙被封印在了身体里。

李靓蕾在回应中说王力宏37岁了还没办法做任何决定,没办法掌握自己的工作、感情或者经济。

众所周知,王妈妈一直掌管着儿子在娱乐圈的工作和财政大权,连找团队看履历这种工作都要亲手把关。

李云迪的钢琴“天赋”很大一部分是被妈妈逼的,小时候练琴,只要出错,妈妈的签子一定会到。

小时候唯一的快乐是看动画片,而妈妈却把家里的电视机搬走了。


霍尊只听妈妈的话。在很多场合跟妈妈深情演唱《我只在乎你》,成年以后,还跟妈妈拍过“婚纱照”风格的写真。因为小时候走丢过一次,现在三十多岁了出门还要跟妈妈手牵手。

吴亦凡就更不用说了。2016年小G娜曝光的聊天记录,他挂在嘴边的就是“我妈来了,我妈真的来了。”

再看看这些人犯下的事,不得不说一句:远离妈宝男报平安。

妈宝男可怕,那么,妈宝男友什么典型特点呢?

1、常把“我妈说”挂嘴边

妈宝男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没有自己的主见,因为听惯了妈妈的话,他会对妈妈格外顺从,妈妈的意见就是他的意见,因而他会常常把“我妈说”挂在嘴边。

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管是遇到了什么事情,首先想着的不是和老婆商量,而是会先找到母亲。

对于母亲的话总是奉若圣旨,说什么听什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犹如一个“巨婴”。

还有的就是,不够独立,也没有照顾人的能力,甚至连一双袜子都不知道洗,也不会洗。只要老婆不在家,准是一团糟。

娱乐圈的典型案例就是朱雨辰的妈妈了吧,40多岁的儿子去哪拍戏,都要跟着事无巨细的照顾。


2、发生矛盾永远站在母亲那头。

只要婆媳之间发生矛盾,哪怕是一点很小的摩擦,他也总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偏袒自己的母亲。

甚至,他还会帮着母亲一起指责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妈多么多么不容易。“母子连心”让人崩溃。

在他的心里,母亲永远比任何人都重要,错的也是对的,对的还是对的。


3、妈宝男还会将对妈妈压抑的敌意,转嫁到另一半身上。

妈宝男完全服从妈妈的同时,也压抑了对母亲的不满和攻击性。

结婚后,就算你像他妈妈一样牺牲、对他好,在他眼里却是个试图控制他的坏人。

武志红老师就曾分享过一位男性咨询者的故事,他在咨询时多次说:“我要杀了我的妻子,我讨厌她。”

而在多次咨询后,他终于承认,自己其实讨厌和痛恨的,是自己的妈妈。

你逼他长大,只会遭受他的反抗,以及转嫁的汹涌敌意的攻击。

谁也不是圣母,别对妈宝男抱有幻想,别试图用爱拯救妈宝男。

妈宝男要远离,但妈宝男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如何防止让孩子成为妈宝男(女)呢?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他的《为何家会伤人》中写道:“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还有句话这样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圆,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分离。

这话听着有些伤感,但事实确实如此。从婴儿时期,孩子对你全身心地依赖,到慢慢长大后,他变得独立,等到他成人,你的身影在他眼里越来越小……

这样的感觉有些无奈,却是一种必然。

但是有些家长似乎认识不到这点,把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当作了一种习惯,认为这才是爱孩子的表现。

小时候安排各种早教班、兴趣班、奥赛班;孩子成年后又干涉孩子选什么专业,交什么朋友,干什么工作……再小到吃什么水果,大到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一切都要在家长的掌控之中,这其实是弱化孩子的生存能力,这不是爱,这是毒害。

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成为“妈宝男(女)”的几率就非常大。

美国教育专家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提到,她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主任时,发现有越来越多成绩和理论学习无可挑剔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在生活上包揽一切。孩子们一旦脱离父母的庇护和指引走进社会,就变成一个没有思想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巨婴,甚至步入“啃老”大军。

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年幼时无尽的呵护陪伴,少年时给予他独立成长的机会,成年后,懂得适时地放手。

给孩子最好的示范,是父母恩爱,各有追求,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那些,始终不愿意与成年子女分离的父母,与其说他们是爱孩子,不如说他们想对孩子全面把控,这种控制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强大感,让他们对自己满意,这样的父母其实是自私的。

我非常赞同一段关于亲子关系的描述: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地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编辑:王静、小清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