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长沙少年举办独奏音乐会,妈妈道出这些小秘密……

凤网 2022-08-04 阅读数 16342    赞 4

编者按:

7月30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尹普霖在长沙李自健水上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告别十岁——尹普霖钢琴独奏音乐会”,悠扬的琴声,给在场观众送上了一场美与爱的享受。

有人奇怪,十岁为什么要告别?

尹普霖的家人说:其实,告别十岁,告别有两种解读——

或止步,或重新开始。他们唯恐错过孩子生命中的美好,于是计划着趁他们还在,还有余力,便多给儿子营造一点美好回忆。他们相信,在未来没有他们的日子里,如果回忆是美好的,孩子的心就始终有一块是温暖的。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却各有爱的内涵,究竟怎么爱孩子,给孩子留下一些什么?音乐会之后,几位妈妈道出了各自的感触……


仪式感,让你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文/文静然


01

在育儿的道路上,如果你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至暗时刻,那么,我们有得聊。

凡尔赛吗?有人问。因为,就在几天前,我的儿子尹普霖刚刚完成了他的十岁钢琴独奏音乐会,一时间,善良的人们把各种美好的词语和祝福送给我,妥妥地,他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好评如潮啊!

我的朋友方雪梅更是唏嘘写道:“普霖小朋友的一场音乐会,让我感慨缤纷。他父母怜子爱子,不惜付出巨大精力,给幼年孩子的人生塑形,只为让他不被鄙陋缠身,让他的人生保有好的成色。”

孩他爸读罢,一声叹息,道:“谬赞了。”

是的,谬赞了。

给十岁的儿子办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相对于别的琴童的父母,我们不过是多了一份勇气。

全球5000万琴童,80%在中国,超4000万中国孩子学钢琴,相对于别的琴童,我们的儿子不过是多了一份幸运。

他绝非天才。《安士全书》有一篇《马喻》,说马有四种,其最上良马,见到鞭影即奔跑,不用等你举鞭抽赶——以马喻人,此乃天才!

也就是说,天才是那种具有极高自觉性的人。

比如那个小名开开的女孩,三岁半开始学习钢琴,5岁以全球最小年龄通过英皇八级、央院九级,国内外大奖拿到手软。她是真正热爱钢琴,每天都盼着练琴,一天三四个小时、四五个小时地花在钢琴上。天才不是不努力,而是更努力。

我儿子呢?马有四种,最上良马,次一点的,抽一鞭即走。又次一点的,轻抽还不走,重鞭才走。其最下的劣马,重抽亦不走,必待用锥刺其身,痛到极点才肯走。以马喻人,我儿子当属“又次一点的”。

他从不主动练琴。八岁以前,他常常是边哭边练,我就奇了怪了,都是声音,为什么孩子的笑声就让人感觉月朗风清?而哭声,尤其是伴着旋律的哭声,每一声都像电锯一般割裂着我的身心。

在他日复一日的哭声里,我日复一日地碎裂着修复着。终于有一天,他不哭了,也不练了,我感觉到解脱,甚至想彻底解脱,我说:“钢琴卖了吧!”

他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他的钢琴,忽然扑了上去,撕心裂肺地哭,道:“钢琴是我的命!你如果卖我的钢琴,我的命就没了。”接下来,他甚至不想去上学了……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同江河之水汇合而流,是交错地流淌。

我们不难从孩子们的作文里找到把父母比作大江大河的,而父母看孩子呢?

抱歉!孩子在我们的眼里也许最多是一条小溪,抑或是一滴小水珠,理所当然地被裹挟被忽略。


02

儿子极度崩溃的情绪让我开始自省。

总以为自己是个好母亲。从确信怀孕的那一天开始,每天看书,听胎教音乐,从不上网而防辐射服却一刻不离身,忌口,早睡,想美好的事物……

孩子生下来,他爸爸抱着他就出了产房,他一步一步稳稳地在前面走,留下一个背影给躺在推车上的我。

一群人推着我,我使劲看向那背影,他不时地低头,一定是在看他的儿子。唉!他却没有回头看我一眼。从此,他的眼睛里只有儿子。

便是从这一刻起,我和他爸就都错了。接下来,我们是一错再错。

这些错,一一刻录在儿子成长的时间轴里。

3个月。某天早晨,我在洗手间,忽听他爸喊道:“我上班去了!”我应着,问:“他吃了吗?”答:“吃了。”他就走了。

没一会,儿子大哭,我抱着他摇,给他唱歌,带他去院子里玩……他就是哭个不停。

赶紧给他爸打电话,他爸刚到单位,立刻掉头就回来了。两人手忙脚乱地准备着就要上医院。

“要不要先喂点牛奶?”他爸说。“你早上不是喂过了吗?”我说。“我什么时候喂他牛奶了?我没有喂。”“我问你他吃了吗,你说吃了。”他爸一脸无辜,说:“我是说我自己吃了。”

原来儿子是饿的,我一阵心疼,冲他吼道:“你吃了就吃了,告诉我做什么?”

的确,我哪有心思关心他吃不吃喝不喝的?我只关心我的儿子,我心里只有我的儿子。

3岁。我的生日,记得那天我在上班,儿子在幼儿园。一整天都没有接到他爸的电话,早上出门的时候他也没有说什么,想必是忘了,肯定是忘了。

可冥冥中我还是在等待,也许有惊喜呢!

下班,我回家,幼儿园园车送儿子回家,他爸回家;我做饭,他爸带儿子;一家人吃饭,他爸洗碗,我带儿子;散步、玩、洗澡、给儿子讲睡前故事、睡觉……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有惊——他甚至连一句祝福都没有给我,无喜。 

0—6岁。我带儿子睡觉,他爸反对,叨叨叨。试着让儿子自己睡,儿子哭,说怕。我告诉他:“小小贝就是自己睡,人家一个女孩子都不怕,你男孩子怕什么?”

下次见到小小贝,听见两个小朋友说话。儿子说:“你为什么不跟你妈妈睡?”小小贝说:“我妈妈要和爸爸睡,妈妈说的,小朋友就应该自己睡。”

儿子那天晚上就自己睡了,第二天看到我和他爸在各自的床上,晚上他就又睡到我的床上来了。

6—8岁。儿子六岁上学,他爸说:“该给儿子断奶了!”所谓断奶,即让我和儿子分开。“他太黏你了,男孩子,没出息。”

就这样,他一个人带着儿子搬到了学区房,周末再带着儿子回来和我小聚。

儿子总说想妈妈,哭,我每每不忍,而且我也想儿子,独他爸爸一脸坚定。

他爸爸大概是想培养儿子的雄性气质,却忽略了一个孩子完整的人格应该放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里培养。

有这样一组数据:

孩子上学之前,妈妈的培育责任占80%,爸爸占20%。小学阶段,妈妈占60%,爸爸占40%。初中阶段,妈妈占40%,爸爸占60%。

高中阶段,爸爸妈妈各占20%,其余大部分有学校和社会承担。也就是说,小学阶段前的家庭教育妈妈应该是主角,因为妈妈主要影响孩子的感性思维,情绪处理等等;

爸爸主要影响孩子的理性思维,理智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夫妻双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同权重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夫妻不是应该天天在一起的吗?


03

儿子是哪天开始跟我不亲的?似乎没有确定的日子。他为什么跟我不亲了?我不想猜,孩子的心思是猜不出来的,也不能问,因为我根本就不会提问。

我发现大部分的爸爸妈妈都是不会提问的,就说孩子生气这件事情,孩子大都爱生气,但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地生气,可你如果问孩子为什么生气,孩子说出来的原因一定会让爸爸妈妈崩溃。

其实,孩子说出来的原因未必是原因,孩子说出来的——常常在情绪中说出来的——都是情绪本身。

何况,儿子还在持续的情绪中。

在忙着修复亲子关系的日子里,我发现问题并非出在我和儿子之间,或者说,我和儿子的关系只是表象,我和儿子爸爸的关系才是核心。一对相爱的夫妻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爱父母的孩子啊!

我总记得这样美好的一家人,一对夫妇带着一个约四五岁的女孩子,他们在吃饭,我和我的两个朋友也在吃饭。这是在深圳的一家海边大排档,来这儿吃饭的人大多是为了消遣海风和海的夜景。

然而,我的一双眼睛却一直没有离开那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吸引我的是他们的状态——一种亲昵的,却又安静的状态。

小女孩也是极安静的,她自己吃,不时用面前的餐巾擦嘴。吃完,她爬到爸爸腿上坐了一会,又钻进妈妈怀里撒了一会娇,然后就自己坐一旁玩儿去了。

剩下的那一对还在继续吃,丈夫很能吃的样子,妻子有一口没一口的,大部分时间就是斜靠在丈夫的肩上窃窃私语。隔着好几张桌子,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爱情,以及孩子的安全感。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丈夫和妻子就应该是这样亲昵地、安静地在一起,这样亲昵安静的氛围最是能滋养孩子的爱心。一念温柔,念念温柔,何愁养不出一个温暖的、光明的孩子呢?

爱孩子,从爱伴侣开始。你不爱你的另一半,你怎么可能要求你的孩子爱你的另一半。

一个不爱自己爸爸或妈妈的孩子,他还能爱谁?至少,他不懂得怎么去爱。


04

2021年伊始,儿子给班主任莫蓉老师写了一封信。

敬爱的莫老师:

您好!

从这学期一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您帮我渡过难关。我从来没有当过中队干部,而奇迹就发生在这学期一开始——当您宣布我是“劳动委员”时,当您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时,我的心就好似黄河一般波涛汹涌,我的眼睛也慢慢地湿润起来了。

……

感恩莫老师!在儿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日子里,多少个早晨,她站在校门口给我们打电话。

“你来,今天我有一个好东西需要跟你分享。”

“你来,今天我有好多工作需要你来分担。”

“你来,今天语文课要念你的作文。”

……

儿子是遇上好老师了!

接下来,他找到先前的钢琴老师陆玉婷。“我要重新开始学钢琴。”这句话一出,便开始了漫漫征程。放弃以后的重新开始,用陆老师的话说,除了识谱,前面所学过的几乎归零。

“真的要开始吗?”我问他爸。

“是真的。第一,孩子自学钢琴以来,每次参赛都拿奖,他的荣誉感、自尊心都建立在钢琴上,他所有的情绪都与钢琴有关,他已经和钢琴绑在一起了。第二,今天如果放弃了钢琴,他也可以放弃学业,将来可以放弃工作、家庭和一切。学下去!让钢琴来磨炼他的意志力。”

他开始带着儿子天天去陆老师家学琴。有一次,他爸开车到了陆老师住的小区,车一停,儿子就冲了下去,他爸以为是去了老师家,一敲门,老师说:“没有啊!”

大冷的天,他爸又急又怕,也不知去哪里找,就站在老师家的楼下原地打转。

那一天,小区的许多人都看到一个半老的父亲在焦急地等待他幼小的儿子,他转来转去的身影像极了一只旋转的陀螺,起初转得飞快,渐渐地,就弱了下来。

天黑了,儿子终于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儿啊!”他爸叫了一声,眼泪滂沱。

儿子却一天一天地长进了。

王沐晨是陆老师的大弟子,学有所成,也在培训机构教授钢琴。陆老师忙,有时候就派她来指导普霖。

“我不要她教!”普霖抗拒,好几次要她走。她走了,又来了,说:“他小,我不在乎。”可是,我们做父母的在乎啊!

她又说:“我在乎的是父母的态度。”

是的,父母的态度决定老师的态度,如果说,我和他爸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那一定是我们对待所有老师的态度——尊敬、信任、托付。


05

再来聊聊这场音乐会。

告别十岁,告别有两种解读——或止步,或重新开始。

放弃,还是继续?他爸说:“十岁前,他小,我帮助他度过瓶颈期。音乐会以后,让他自行选择。希望这场音乐会能够激活他的自驱力。”

为什么要开这场音乐会?我们常常感叹生活需要仪式感,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给孩子的仪式感呢?

一顿野餐,一次目送,一场目标明确的旅行……都可以的。

然而,真正的仪式感是先设定一个目标,经过缜密的思考、艰苦的运作,然后为靠近目标一点一点地修正身心,以臻完美。

这样的仪式感是对生命的滋养啊!


亲爱的儿子,我和你爸爸老来得子,唯恐错过你人生的美好,趁我们还在,还有余力,我们想多给你营造一点美好回忆。我们相信,在未来没有我们的日子里,如果回忆是美好的,你的心就始终有一块是温暖的。 

儿子,你认识这个字的,读zhūn是吗?这个字由“屮”和“—”组成,“屮”意草木刚长出来,“—”表示大地。它的尾部弯曲,唯有小篆才能表现这个字的内涵。“屯然而难”,说的就是草木的尾部是弯曲着向下生长的,要冲破大地,何其艰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亲爱的儿子,你的成长就如同草木之生长,之前的所有曲折就如同草木初生时在大地中的弯曲。草木冲破土地长成参天大树,土地给草木以仪式感;你冲破困境成为你自己想要的样子,父母给你以仪式感。

我前面说,以马喻人,我儿子当属“又次一点的”,儿子,你一定生气。

可是,如果你读懂了陆游的诗——“生憎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你一定能理解我。


如何做好“农夫”,是父母的一道考题

文/方小隐


一场孩子的钢琴独奏音乐会,狠狠地震撼了我这颗妈妈心。

坐在许多带着小孩来观赏的家长中间,我心里还有另一种东西在涌动,像冰层下的流水,先微微松动,继而掀天揭地震响。

舞台上小孩的音乐才华,雄风凛凛的小艺术家气质,以及他父母为孩子人生塑形的理念和付出的育儿劳绩,如一面光洁度极好的镜子,照出了我隐匿的愧疚与自责:

我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个好妈妈,在我儿子最需要好好培养、陪伴的童年,我光顾着自己的学习、成长,光顾着手忙脚乱地应付一期接一期的报纸编辑工作,光顾着收拾生活留给我们母子的一地鸡毛和内心的兵荒马乱,忽略了应该给孩子全神贯注的关爱与培养。尤其当“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声音弥散四荒八极时,我取自己当年旅居伦敦,英国人“育幼儿,玩为第一要务”的“放养”模式,忽略了开启自己孩子的才艺智慧,以至于长大成人后,善良诚实的他,才艺的工具箱里,很有些空荡、寒碜……我开始了对自己“妈妈与家长”身份的反观与内视。做妈妈的人,除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也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

妈妈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有学识有追求的妈妈,才能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风标。其实父母就是农夫,你给秧苗下多少肥、付出多少精力,日后从果实上都看得见。如何使孩子既成人,又能成为优秀人材,是做父母的一道人生考题。  


成长路上,需要恰如其分的陪伴 

文/李晓玲(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钢琴独奏音乐会,这是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展现出来的坚持和坚守给予的最大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孩子献给父母和老师最珍贵的一份礼物。

在学校担任中队干部的普霖,非常的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很强,是同学们的榜样,他的优异表现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而今天的演奏会,孩子的表现轻松自如,台风沉稳大气,同样也是不懈努力的结果。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普霖的父母选择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那就是恰如其分的陪伴。

我衷心地希望在陪伴的道路上,父母和孩子能够彼此滋养,共同成就美好的明天。



编辑:美伢

二审:陈寒冰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