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偷在外借钱,咋办?

凤网 2023-07-29 阅读数 45475

文: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章清清  

两个初中生发生金钱来往,一个孩子找同学借钱,同学告诉了他自己爷爷的账号和密码,这个孩子就擅自转走了借款账户的其它金额,最后由谁赔偿?

近日,汨罗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未成年人私转他人账户余额充值网游引起的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依法判决被告赔偿原告财产损失款6263元。孩子之间如果发生了金钱来往,家长该怎么引导?父母又该给孩子什么样的金钱观教育呢?   


故事:爷爷的微信账户消失  

事情的经过其实并不复杂。汨罗某中学的小李(13岁)和小方是好朋友,两个人都爱玩手机游戏。2022年6月,小李向同学小方借款178元用于游戏充值,小方想都没想,就把爷爷的微信账号和微信钱包支付密码告诉给了好朋友。小李就顺利从小方那里“借到”了178元,并充值了手游。

或许是尝到了甜头,三天内,小李在未经小方同意的情况下,以同样的操作,从微信钱包转款共计6085元,并将其全部用于游戏充值,之后还将该微信账户注销了。小方的爷爷平时很少用微信,直到一个月后,才发现微信被注销了,微信钱包零钱全部被转走了。一开始,小方爷爷还以为自己的账号被人操控了,赶紧拨打了110报警。警察一调查,先找来了小方了解情况,小方就如实向爷爷和警方告知了实情。真相大白,气愤的小方爷爷就以小李及其父母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三人承担侵权责任,返还损失款。

法院审理认为,小李(13岁)在本案涉事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侵权责任应由其监护人承担。小李私自将小方爷爷手机微信钱包里的零钱转为己用,其转款行为侵害原告的财产权益,应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于是判决小李父母赔偿小方爷爷6263元。

据汨罗法院审理法官透露,被告小李成长在离异家庭,家庭条件较差,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加之年龄小,心智不成熟,还未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所以才会发生这类错误行为。法官同时也表示,近年来,未成年人借父母手机大额充值游戏的现象层出不穷。监护人应承担起教育与照护的职责,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超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八周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除纯获利外,超过其智力、年龄范畴的诸如网络充值和转账行为,都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其监护人有权利对相关主体进行追回损失。

但陈超表示,即便有法律保障权益,但无论是追索损失还是案件侦破追赃,都是非常困难的,“与其亡羊补牢,不如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做好事前教育,这才是治本的方法”。


观点:孩子随意泄露家长账号,主要是因为金钱观教育不够  

孩子之间如果发生了金钱来往,家长该怎么引导?亲子专家郭平教授表示,孩子在未成年年龄段原则上不能和别人借钱,也不能借钱给同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因为未成年人还没有独立的金钱支配权,需要用钱的时候都是要和父母沟通的。如果你借钱给朋友,反而会让他不能抑制自我花钱的欲望,从而导致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的发生。所以为了拥有更好的友谊,还是不要向同学和朋友借钱,也不要把钱借给朋友,当然如果是紧急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可以先咨询父母,再由父母来决定。

郭平也表示,孩子把家长的账号和秘密泄露给他人,主要是因为金钱观教育不够。网上经常会传出这样的新闻,某某孩子在直播平台打赏给主播几十万;用家长的手机给游戏账号充值几万;或者被各种诈骗套路骗走钱。这往往是因为很多家长不愿意和孩子谈钱,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导致孩子对钱和账户等信息如何保护没有概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最好主动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管理金钱,并注重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正确引导,引导孩子进行理性消费。


支招:发现孩子借钱了怎么办

那么,发现孩子借钱了该怎么办呢?

郭平建议,家长可以这样处理:首先,问清楚原因。家长要有耐心地询问孩子借钱的原因:一般有这几种原因:没有零花钱,或是没有对零花钱做好合理的规划。第一种,家长应该定时定量地给孩子零花钱,不宜过多。第二种,家长需要帮孩子制定消费清单并且做好监督。

然后,和孩子讨论如何还款。若是孩子和同伴约定好了还款日期,家长应和孩子制定计划并且监督孩子还款行动,让孩子知道要说到做到。

最后,要和孩子解释借钱的好与坏。借钱可以暂时缓解手头资金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借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人情,若是跟银行借,还会有利息!并且要清楚自己是否具有还款的能力,以及未按时还款的危害。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