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医医院上班时,我常在患者的感谢声中听到称呼我“毛门巴”,原来藏语称“医生”为“门巴”,所以当地藏族同胞称呼我们这些毛主席家乡来的医生为“毛门巴”!这是一个多么值得骄傲的称呼,我为自己身为一名“毛门巴”而感到幸福!
天空蓝得出奇,白云朵朵飘过。透过机窗,数不尽的美丽湖泊尽收眼底,在雪山的映衬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 2024年2月29日,我作为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医疗组的一员,和13位来自省部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来到祖国边陲、西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南市,进驻山南藏医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藏工作。
▲陈文玉(中)与索朗卓嘎主任(右)等合影。
让我兴奋的是,援藏工作期间我的直接领导竟然是老友索朗卓嘎!18年前,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学习的卓嘎医生,现在已成为山南藏医院口腔科主任。那时我还在读研究生,现在能跟她一起工作,真是缘分!
在我抵达之前,卓嘎主任就发来信息,表示很期待和我见面、共事。刚下飞机时,我和个别队友有些高原反应,藏医医院的领导和同志们非常关心大家,卓嘎主任更是问长问短。在大家的关心下,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
▲藏族小患者接受治疗后与陈文玉合影留念。
3月11日是我在山南藏医院上班的第一天。在明亮宽敞的治疗室里,迎来了第一位患者——一位60多岁的藏族妇女,因牙齿疼痛未及时治疗,引起眼脸及周围肿大,眼睛都睁不开,疼得不停哼哼。我很快找到病原牙,原来她患的是根尖炎,我和卓嘎主任立即为她做了开髓引流手术,就在脓排出来的一刹那,疼痛立即缓解了不少。第三天来复诊时,她的脸部和眼睛都恢复了正常。 接下来的患者是个可爱的藏族小姑娘卓玛(化名),巧的是她与前面那位女患者是同样的口腔问题。我做了开髓引流手术后,孩子很快就不痛了,露出灿烂的笑容。第三天来复查时,女孩脸部已完全恢复正常,高兴得拉着我合影,留下了让我终生难忘的瞬间!
山南藏医医院口腔科共有 7位医生,在卓嘎主任带领下,科室硬件、技术及门诊量均在山南市名列前茅。我也很快融入团队,遇到疑难问题相互探讨,并尽自己所能帮助当地医生解决一些难题。 一天,一位藏族老乡带着个小女孩来到诊室。孩子拔牙后装上了间隙保持器,但时不时就会掉下来。我和接诊医生一起讨论间隙保持器的佩戴注意事项,稍作修整重新安装上,小女孩感觉舒服多了,害羞地用汉语对我说“谢谢”。
在藏医医院上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先后为百余位患者进行补牙拔除阻生牙、根管治疗等,并开展 4例替牙期的早期矫治。在患者的感谢声中经常能听到称呼我“毛门巴”,原来藏语称“医生”为“门巴”,所以当地藏族同胞称呼我们这些毛主席家乡来的医生为“毛门巴”!这是一个多么值得骄傲的称呼,我为自己身为一名“毛门巴”而感到幸福!
▲陈文玉(左)与同样来自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援藏队员刘亮、雷衍军共同参加植树活动。
3月24日,援藏工作队组织开展植树活动。千年雪峰在蓝天白云下亮得耀眼,我们戴着墨镜埋头干活,很快就挖好了8个坑,种上8棵松树。看着这些小树,大家共同许愿,希望小树快快长大,见证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践行“老西藏精神”。
此前,在山南市藏医医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会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拉巴次仁指出, “老西藏精神”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解放军进军西藏后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医务工作者,我们身上同样承载着历时使命,一定不辜负“毛门巴”这个称谓所蕴含的荣光与期许,为藏区人民的口腔健康而努力奋斗!
作者:陈文玉 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员
编辑:喜之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