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练好AI“硬功夫”,闯出智能新天地

凤网 2025-04-28 阅读数 5961

文/邹耀宸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这一重要论述看似立足当下火热技术,实则注明未来发展坐标——它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科技竞争领域做出了准确判断,也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科技担当。从“研发终端”到“生产一线”,从“顶层突破”到“基层共享”,这场轰轰烈烈的AI革命传递出了一个深刻逻辑:发展人工智能,既要拼创新的“高度”,又要看应用的“厚度”,还要守安全的“底线”。

当前的科技竞争领域群雄逐鹿,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等、靠、要”能够得到的。从芯片断供到算法壁垒,我们在一些领域曾经吃过“仰人鼻息”的亏,而AI技术越深入经济社会,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就越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自立自强”。这不是简单的“国产替代”,而是要在开放中练就“真本事”——既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的算法、芯片、基础软件,也在全球技术生态中注入“中国智造”的基因。当技术创新的根系深扎本土土壤,中国AI才能长得更高、发展得更稳。

技术突破的价值,最终要落在一个“用”字上。老百姓对AI的期待很实在:它能否让出行更便捷?让看病少排队?让能源少消耗?如果不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而只是让技术留墨在纸面里、闲置在展柜间,再先进的科技也只是“空中楼阁”。所谓“突出应用导向”,就是要让AI发展“静下心来”“衙斋卧听萧萧竹”。毕竟,马路的喧嚣鼎沸、医院的嘈杂长队、工厂的机器轰鸣,都是现实出的“考卷”。只有少些“炫技式”的虚火,多些“雪中送炭”的实招,AI才能真正做好“答卷”,成为改善民生的好帮手。

技术既要跑出“加速度”,也要系牢“安全绳”。AI每强大一分,隐私泄露、算法偏见、深度伪造等风险就多增一分。要想做到健康有序发展,就需要平衡好创新与安全的天平——既要为技术突破“松绑”,也要用法律制度“护航”;既要在研发中注入伦理的“底色”,也要在应用中划定风险的“红线”。发展和安全不是水火不容,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技术进步与人的尊严、社会的公正、国家的安全同频共振,这样的AI才有未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创新,既要志存高远,突破前沿,也要脚踏实地,服务民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一份面向科技强国的“路线图”,也是一份写满民生期待的“承诺书”。当自立自强的“志气”、应用导向的“地气”、安全发展的“底气”汇聚成流,中国人工智能必将走出一条既能攀登高峰,也能滋养沃土的新路。这条路,一端连着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一端通向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


来源:新湘潭

编辑:徐珂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