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历史不会褪色,精神代代相传

凤网 2025-08-21 阅读数 56865

文/张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在芷江举行,标志着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这份胜利来之不易,80年后,回望“芷江受降”,革命先辈们舍生取义、不畏艰险的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激励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近日,位于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首次公布61张抗战历史照片。这些照片大多摄于1945年湘西会战及芷江受降期间,主要内容包括芷江民众支援抗战、中美两国并肩作战、芷江受降典礼等。照片中,有独臂士兵顽强推车运送弹药,有芷江民众奋力转运战略物资等。这61张首次公开展出的照片,犹如一面镜子,还原的是抗战历程,照见的是芷江民众支前行动的踊跃和芷江保卫战的艰苦。

档案是历史的证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多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策划推出主题陈列展览。比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其中多件文物及历史档案为首次公开亮相;“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分为山西、河北、山东和河南4个展区,展出四省1000余件革命文物……这些珍贵历史文物以直观的方式重现这段历史,带我们重返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对我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历史铁证如山。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是民族集体记忆,我们不敢忘,也绝不能忘。一段时期以来,打着“反省历史”“重新评价历史”的旗号肆意歪曲历史的论调沉渣泛起。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守护共同的历史记忆,才能让那些融入血脉的精神坐标,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始终指引我们珍视和平、奋勇前行。

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既要秉持直面挑战、敢于斗争的精神品格,也要通过善于创新、久久为功的实践探索,去深刻体悟并丰富其内涵。

深悟内核,把握抗战精神的核心要义。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用血肉筑起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战争烽火虽然已远去,但精神力量长存。一代代中华儿女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走向复兴的精神脊梁。

80载光阴流转,芷江的青砖黛瓦早已洗净硝烟,但它所承载的精神,依然在神州大地生生不息。纪念“芷江受降”,是为了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更是为了警示未来:唯有不忘来路,方能开辟前路。以历史为镜、以精神为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历史的回响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胜利篇章”。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编辑:陈雪炎

审核:唐天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