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战旗如画,英烈不朽!

凤网 2025-09-04 阅读数 32129

文/白木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式上,战旗方队中“杨靖宇支队”的十余秒特写令人动容,配合激昂的《钢铁洪流进行曲》,瞬间点燃全场情感。杨靖宇后人表示:“先辈在天之灵应该很欣慰。”(9月3日 极目新闻)

跨越时空的对话,既传递着后辈对先烈的深切追思,更让“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这句歌词,有了直击人心的厚重分量。抚古思今,我们更当自强。

铭记历史,尊重真相。

近年,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历史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将抗日战争时间从8年修订为14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迅速沦陷,但东北军民从未屈服,他们以白山黑水为战场,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寇殊死周旋。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抗战已然拉开序幕。东北军民凭借顽强意志坚持14年浴血奋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

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仍妄图否认731部队的暴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其行径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践踏,更是对无数遇难者的亵渎。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坚定确认14年抗战史,还原东北军民的英勇抗争,让大家知晓,先辈牺牲必须铭记,历史真相不容篡改!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以杨靖宇为代表的先烈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二字。1940年,杨靖宇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中,孤身与日寇周旋五昼夜,牺牲后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只看到草根、树皮与棉絮——其“腹中无粮、心中有国” 的坚守,正是无数先烈的缩影。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防线,才换来了如今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如今,我们虽处和平国家,但时代并不和平:国际局势波谲云诡,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横行,局部地区的战火仍在燃烧。“忘战必危”的警示从未过时,我们缅怀先烈,不仅是为了铭记他们的牺牲,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以行动守护它,让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赓续精神,开创未来。

英雄的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从抗战时期的“同仇敌忾”,到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再到新时代的“攻坚克难”,英雄精神始终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焕发生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对当代人而言,赓续英雄精神,是在科研岗位上攻坚克难,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国家科技自强添砖加瓦;是在基层一线扎根奉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民生福祉落地生根;是在国防岗位上坚守初心,以过硬本领守护家国安宁,让“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战旗的鲜红,是英雄用鲜血铸就的底色;山河的锦绣,是英雄用生命守护的家园。铭记历史,是为了不忘记来时的路;缅怀先烈,是为了汲取前行的力量;赓续精神,是为了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掌上长沙

编辑:喜之郎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