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服+非遗:把文化遗产穿在身上

凤网 2021-10-20 阅读数 36264

       中国自古称“华夏”。

什么是“华夏”?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中国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华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街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身着华服的年轻人,她们身着盛装,自然而平常,而周围的行人更多投射出欣赏与赞叹。

       当下,国潮正流行,华服逐渐成为人们对服饰美的另一种追求。在这股汹涌而来的变化大潮中,湖湘女性服饰也迎来了独属于潇湘文化的个性披露与创新发展。

       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华服专题“锦绣华服·穿越潇湘”,与您一起“穿华服品潇湘”。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华服文化打开了“华服多一点”的新局面,华服+非遗、华服+民族、华服+影视、华服+动漫、华服+文创……本期,我们推出的是“华服+”系列。


华服+非遗:把文化遗产穿在身上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赵周舟

仙袂乍飘,闻麝兰馥郁;荷衣欲动,听环佩铿锵。

如今,“华服”已不再是一个陌生而冷僻的名字。而对很多华服爱好者来说,“华服”已脱离了简单的衣物范畴,成为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承载物。

事实上,如果将那些或繁冗复杂或简洁修身的华服“拆卸”开来,除了能在衣袂之中发现华夏被折叠压缩的千年时光,也能在细微之处看到珍贵的文化结晶——非遗技艺,其中更有几分湖湘色彩。

 

非遗服饰秀如火如荼

今年6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结合蜡染技艺和湘西建筑,推出一场特别的华服秀,同时,通过“游戏+”的形式,与手游《天涯明月刀》共同推出了全国首个实体家园“天衣别院”,而湘绣主题华服“天衣·未央”也在此惊艳亮相,游客还可以参加西兰卡普、扎染、挑花等湘西特色的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而早在2016年,湖湘文化遗产月期间,湖南省文化馆就上演了一台将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与文化创意、时尚设计相融合的非遗创意T台秀,模特们身着由湖湘织绣印染技艺与现代设计、文化创意等元素结合的华服精彩亮相,开启了近几年非遗服饰秀的热潮。

放眼全国,非遗服饰走秀在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类非遗服饰展销会更是层出不穷。

“非遗与服饰结合带来的最重要影响是,激励了创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中国服饰文化研究的教授吴余青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随着非遗的推广和传播,一些高端定制服饰兴起,非遗传承人在当前的实际背景下谋求发展,选择与设计师合作、开发创新,以现代设计来带动非遗发展。比如有设计师用高科技金属香云纱与传统香云纱进行设计,实现材料的开发和设计的创新;有设计师将凉山彝族‘擦尔瓦’融入到现代服饰设计中等等。”

 


让非遗“活”在现代生活

然而,尽管业界各类活动与碰撞不断,学术界研究项目欣欣向荣,但“非遗华服”还未真正走入大众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当前全国范围内在服饰上应用非遗的比较多,但价格比较高,买的人相对比较少,而且服饰图案设计也不够现代,不能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吴余青说,“最大的困难,在于非遗传承的技艺都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做,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艺术,生产量很难提高,如果能将其进行标准化提高量产,就可以提升效益。同时,创意化的开发,让它的设计能适应现代的审美,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这需要传承人、设计师、开发商等多方合作才能实现。”

好在政府、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正在积极努力,投入人力、物力和智力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行业外的互动结合,也为非遗华服的推广开辟了新的道路。

2020年8月,国家级非遗南京云锦传承人周双喜、苏绣传承人杨雪、银匠传承人李正云与《大话西游》游戏合作,同徐娇汉服品牌一起推出了“鎏金如梦”汉服定制。这一结合为湖南非遗华服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了明晰的参考与借鉴。

湖湘非遗华服将如何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吴余青提到了三点,首先要非遗+现代设计,用非遗的技艺与现代设计观念和现代审美相结合,顺应时尚,打造时尚,引领时尚;其次,打造非遗产品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第三,在消费中支持非遗传播。“只有‘活’在现代生活里,才能成为经典。”

 

TIPS:可穿戴的湖湘文化遗产

1.浏阳夏布,2017年入选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邵阳蓝印花布,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湘绣,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唐天喜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