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家“油站丨初中生自残上瘾,到底该如何对症下药

凤网 2024-04-19 阅读数 16015

少年说

我似乎自残上瘾了。每次我难受的时候,就会这样。因为爸爸妈妈关系不好,我越来越想逃避那个家。有时在班上遇到不愉快,有关于学习的也有关于朋友相处的,感觉太痛苦了,我该怎么办?

——一个迷茫痛苦的初中生

 

名师支招

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两个核心情境的支撑 

易大华(长沙浏阳市集里中学一级教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同学,你好!感谢你在无奈与痛苦时想到了老师,我很欣慰。当然,要是再早一点找老师就更好了。

此时此刻,我想先对你的父母说——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自残”这样的行为,表示他的心理已经“生病”了。根据医学分析,有自残行为的人,多数是因为心情郁闷,却没有办法找到适合的方式调节,才会借伤害自己的身体来达到发泄的目的。这些可能都是患有轻度抑郁症、潜在性的抑郁症的患者才会有的症状。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表现得惊慌失措或责备孩子,而要表现出理解和关心,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支持。

其实,要是父母关系和谐、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融洽,或许孩子就不至于此。根据“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孩子若在成长的两个核心情境——“家”与“集体”中都很有归属感,那么,孩子即使心理有些小问题,也会因得到积极的情感支持而改善。身心健康的孩子,当然成长会更顺利,也会更幸福!

那如何让孩子更有归属感呢?就是让他在这两个情境中得到尊重与关心。同时还要有自我价值感的激发,可以是为家或集体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并给予肯定,也可以是自己的能力或优势被人看见及欣赏等。

其次,要请父母重视孩子的自残行为,及早寻求专业帮助。自残与内心的痛苦、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伤,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及早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选择专业的治疗机构和医生,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父母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过程,让孩子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也想对孩子说——

当你难受时,万万不可采用自残的方式来发泄和转移,那么有没有尝试比自残更好的、既不伤害自己又能解压的方式呢?比如跑步大喊、嗨歌、狂舞、聊天、洗个热水澡、大吃一顿好的,或是周末邀请好友、父母一起去看一场电影……记得以后用这些方法来取代自残,不断尝试更适合自己的疏解压力的好方法。

你可以不断问问自己:你为什么难受?是因为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是与朋友的相处受阻,或者是学习期望过高、压力太大?亲爱的孩子,你已在长大,无论是何种情况,或是每一种情况都有,你现在是越来越有自己见解与想法的阶段,完全可以用你的智慧与所学勇敢去面对。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