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清
说到作家冯唐,很多人都会想起流传最广的那句“春水初升,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其实,作家不过是冯唐的身份之一,他还是医学博士,麦肯锡的第一位中国合伙人,中信资本的高级董事长,并登上过富豪作家排行榜。
拥有这样的人生履历,冯唐的人生用开挂来形容并不为过。很多人好奇,这样优秀的冯唐,究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近年,年过50岁的冯唐在视频社交平台上频频晒自己的母亲,不仅把母亲晒成了网红,还代表网友向她提问:“您是怎么培养冯唐的?”
她对冯唐说“做自己”
“放养!该是什么材料就是什么材料,我就是那个羊倌。”
在视频中,冯唐80多岁的母亲梁桂兰染着红发,夹着时髦的发卡,一身珠宝首饰,手不释杯。冯唐随机提问,老太太侃侃而谈,思维敏捷、个性十足,自带网红气质。
梁桂兰是蒙古族人,生性热烈豪放,曾是北京工厂的高级技术工人。她和丈夫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冯唐在自己的文章中曾经多次提及对母亲的“崇拜”和“敬仰”,认为母亲是一个“剽悍、大器、茂盛”的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慈母。
母亲对冯唐影响很深。冯唐曾在访谈中说,他父母的性格迥异,一静一动,但两人有个共同点是“都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说更在乎自己。他最感激的就是这对“自我”的父母给了他充分的自由,“谢谢两位的放养之恩,让我自己去看书,让我自己去做决策,这是家庭教育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一点”。
梁桂兰在视频中也这样说:“他们爱干吗就干吗,我从来不问你们作业怎么样,我只问,你们吃了吗?你们好好吃了吗?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学,你教育也没有用,但你可以引导,放任自由也不行。”
一对自我的父母“放养”出了一个自由不羁的儿子,而且还是一个学霸。
冯唐从小读书成绩就很好,每次考试他都能拿第一。高三时,学校有一个保送北京医科大学的名额,但他没有要,硬是凭实力考上中国医学殿堂级的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后拿到医学博士的学位。从医四年后,他在30岁又弃医从商,37岁时成为麦肯锡的第一位中国合伙人,40岁时又成为中信资本的高级董事长。他还跨界写小说,多部作品畅销,被列入了作家富豪榜单。
“做自己”这句现在常用来勉励年轻人的话,对冯唐而言,是可以一生实践的自由。
对儿子无条件的支持
梁桂兰对儿子的爱还有无条件的支持。
冯唐酷爱阅读,小学就开始读《史记》《全唐诗》《世说新语》等古书。他在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1971年生于北京,对于这个时间生于这个地方的我来说,老天之外、父母之外,给予我最多的就是纸书了。”
冯唐记录了他幼年时买《辞海》的一段经历。当时一本《辞海》要50块钱,50块钱相当于当年他妈妈一个月的工资。但冯母听说儿子要钱买书,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50块钱。哪知道,冯唐把这50块钱带去学校后却不小心弄丢了,他焦虑到吃不下饭。冯母问清缘由后,什么也没说,又拿出30块钱让儿子去买缩印版的。冯唐说,每当他看《辞海》累了时候,就会抬起头来想,父母为了挣这80块钱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辛劳,他有什么理由不把书里的知识弄清读懂了。
成年后的冯唐,性格不羁,按他的说法是常干一些“离经叛道”的事,说辞职就辞职,说改行就改行。但冯唐说,母亲从没对他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也不会说“你应该做这个,应该做那个”。母亲只告诉他,男人要自立,要舍得去拼去争。然后说:“不管你做什么,你都记住,你有一个妈,你妈有存款,你败了,你妈会养你。”冯唐说,母亲的这份爱,是他一辈子的底气。
梁桂兰与传统的贤妻良母型女性不同,她不爱做家务,爱美。不仅喜欢将头发染成夸张的红色,还喜欢喝烈酒侃大山,一生信奉的格言是“都是别人对不起我”,被网友们夸赞是“妥妥的女王”“绝不内耗”。这份豁达和个性也传递给了儿子冯唐。他的作品《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不二》《北京,北京》《欢喜》等,无不以个性的冯式语言独树一帜。
而冯唐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我的血液里有老妈替我打下的精湛幼功,有三千卷的经史和江湖。如果所有时间是一大锅浓汤,我的生命就是一只苍蝇。我要怀着对未知的敬畏和期待,飞进那锅浓汤,试着坏了它。”
2024年3月27日,冯唐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冯唐在长文《最爱我的那个女人走了》中写道:“把我带到地球上的那个女人刚才离开地球了,从自己嘴里省出饭钱给我买书看的那个女人刚才离开地球了……”
有这样的母亲,冯唐是幸运的,有这样的儿子,冯母也是骄傲的。或许一场最好的育儿关系是彼此成全,相互成就。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骄傲。不相互依附,也不互相辖制。我接纳你的不足,你欣赏我的独特;我懂得你的付出,你理解我的坚持;在我需要的时候抱紧我,在你想要离开的时候目送你;彼此成全,共同成长。
编辑:美伢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