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罗畅
就在上个月,英国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去世,享年91岁。
她是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世界最杰出野生动物学家”,也是联合国“和平大使”,以她为蓝本的电影超过40部。

从连本科文凭都没有的动物爱好者,到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从单纯的科研人员,到斡旋于复杂势力之中的环保领袖,珍妮·古道尔经历了怎样传奇的一生?
不扫兴的回应
将好奇的种子埋进包容土壤
古道尔从小就对动物情有独钟。

1岁时,父亲送给她一只黑猩猩毛绒玩具,亲友们都觉得太丑陋,甚至善意提醒“这会让孩子做噩梦”,她却视若珍宝,给它取名“朱比利”,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
在英格兰南方海岸边生活时,草地里的蚂蚁、树枝上的松鼠、水里的海蜗牛,都是她的童年伙伴。
为了亲近动物,古道尔做过不少“出格”的事:
把蚯蚓带到床上“共眠”;
为观察母鸡下蛋的完整过程,独自在鸡舍里趴了整整一下午……
但母亲从不为此责骂她,反而和她一起观察为什么蚯蚓没有手足却依然可以爬行,帮她擦拭满身的灰尘与鸡粪,还蹲下身耐心倾听她的“收获”,也允许她在家中饲养小动物。
10岁那年,古道尔读完《人猿泰山》后,兴奋地对母亲说:“我要去非洲和黑猩猩生活!”
这在当时无异于天方夜谭——非洲遥远又危险,一个女孩根本不可能成行,大家都觉得这只是孩子的瞎胡闹。
但母亲不一样,她认真地对古道尔说:“如果你真的想做这件事,就得全力以赴,抓住每一个机会,永远不要放弃。”
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早已揭示,内在动机的生长离不开自主感与胜任感的滋养。
母亲用理解与引导替代说教,正是接住孩子梦想的智慧:
当奇思妙想被认真对待,纯粹的探索欲便会生根,这恰是很多父母苦苦追寻的“天赋”源泉。
无条件的支持
打通直通剑桥博士的逆袭路
初到坦桑尼亚,丛林里没有《人猿泰山》中那般浪漫,只有简陋帐篷里的酷热与蚊虫、黑猩猩群的警惕与攻击,以及数月无人理解的孤独与沮丧,古道尔心里难免波澜起伏。
与她一同前往的母亲却用最坚实的陪伴与信任,为她筑起对抗困境的勇气堤坝。
古道尔和母亲在一起
白天,母亲帮古道尔留意黑猩猩踪迹、整理观察笔记;夜晚,母亲就着朦胧月光安抚她:“坚持你真正热爱的事,所有艰难都会有意义。”
凭借执着坚守与耐心蛰伏,古道尔逐渐融入黑猩猩族群,给每个黑猩猩取名字,还成功捕捉到划时代的发现——
她亲眼目睹黑猩猩“灰胡子大卫”挑选并修剪草茎,将它插进白蚁穴“钓”食白蚁的场景。
导师路易斯·利基收到她的来信后,激动地表示“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工具’与‘人’”,这一发现也让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

然而,由于古道尔没有大学文凭,学术界质疑她的发现,认为其研究缺乏“学术正统性”,甚至给她的观察数据贴上“不严谨”的标签。
此时,母亲告诉古道尔:“你在丛林里数年的坚持与真实观察,早已比任何书本知识都更有力量,大胆去做就好,我永远相信你。”
她还帮古道尔梳理多年积累的观察手稿,将零散的野外记录整理成系统资料,用实际行动夯实其研究的可信度。
1961年,在路易斯·利基的积极引荐下,剑桥大学打破惯例,允许没有学士学位的古道尔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4年后,古道尔以《贡贝保护区自由生活黑猩猩的行为》为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正式成为剑桥大学动物行为学博士——
她也是该校数百年校史上,极少数无本科学历却凭硬核科研成果破格毕业的学者。
真正的支持,从不是“我为你安排好一切”,而是“你敢走向远方,我便敢陪你直面风浪”。
母亲的坚定支持,不仅给了古道尔继续在丛林中坚守的底气,更成为她跨越学术门槛、抵御人生风雨的永恒力量。
活成“课本里的传奇”
梦想之花灿烂绽放
从剑桥博士的荣誉光环中走出,古道尔没有止步于实验室的数据分析,而是带着母亲“坚持热爱便有意义”的叮嘱,重新扎进贡贝的丛林,将对动物的热爱延伸为守护地球的责任。
1969年,古道尔成立研究所,将黑猩猩保护与生态教育相结合;
1991年,她发起“根与芽”全球青少年环境教育项目,希望把对自然的热爱传递给下一代——
这个理念的源头,正是母亲对她童年热爱的极致呵护。
随着时间推移,她的故事成为“坚持与热爱”的代名词,陆续获得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马丁·路德·金反暴力奖等诸多荣誉,其经历被写进中小学科学、生物、英语等课本,被称为“课本里的传奇”。
每当站在荣耀时刻,古道尔总是反复提及母亲:“我所有的成就,都始于一个女孩的梦想,和一位母亲无条件的支持。”
母亲的爱,是她扎根大地的“根”,让她在风雨中站稳脚跟;是她向上生长的“芽”,让她的梦想从丛林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绽放出跨越半个世纪的灿烂光芒。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日,91岁的古道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详离世。
她传奇的一生,是父母以包容滋养孩子成长的最好见证。
包容从不是无底线的放任,而是以爱为底色的理解与尊重,是让孩子敢于做自己、勇于追梦想、善于抗挫折的力量源泉,更是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