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心中的“最美家庭”是什么模样?在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对“最美家庭”的美好想象。而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眼里,在日日相见的同事眼中,每个“最美家庭”所呈现的,正是最生动、最朴实、最贴切的样子。从本期起,今日女报/凤网推出“我的美邻是‘最美家庭’”特别策划,从友邻的眼光出发,去讲述那些孝老爱亲、睦邻友群、守诚敦礼、报国奉公的“最美”故事。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雯倩
“棉花吐出了丰收。”
“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这些书写秋天的充满想象力的句子,出自一群八九岁孩子的笔下。他们是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田野诗班”的小学生们。
“田野诗班”的灵魂人物是这所学校的语文教师——李柏霖,一个爽朗、爱笑的“95后”姑娘。近日,“田野诗班”获评中国政研会2023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也是在今年,李柏霖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这个教师节,我们走近李柏霖,了解她的成长故事。
练习“比喻句”
她用诗歌为孩子点灯
“您像小花,有无尽的美丽;您像阳光,有无尽的温柔;您像书本,有无尽的知识;您像园丁,哈哈哈哈,她还有无尽的美丽的小花。”
9月5日,教师节前夕,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五年级一班的龙梦瑶写下一首童诗,作为教师节的小礼物,送给她敬爱的老师李柏霖。
“诗就像我的朋友,我喜欢用写诗的方式分享我的生活。而带我认识这个朋友的就是李老师,我特别喜欢她!”龙梦瑶说,李柏霖教了她两年多,在她眼中,李柏霖是个温柔、善良的大姐姐。
“一开始我不知道写诗,还经常偷懒不交作业。有一次,李老师看到我作业里的一句话‘小溪睡醒了’,她说我写得特别好。我受到了鼓励,一下子就写了好几篇。我发现,原来我可以这样呀!”梦瑶说,如今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李老师在油菜花田写诗。
“我刚执教时,发现班上的留守儿童很多,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因父母离异而自卑,有的因亲人患病而焦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烦恼……”李柏霖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介绍,会同粟裕希望小学作为一所乡镇学校,有学生1300余名,其中留守儿童数量占一半以上。
面对这些现状,李柏霖想该如何走近他们、陪伴他们。语文课上的“比喻句”练习,打开了她的思维。
她看到孩子写下这样的句子:“傍晚/我伸了伸懒腰/趴在奶奶背上/黄昏学着我的样子/也伸了伸懒腰/趴在了山上。”于是,李柏霖有了一个想法——写诗。
她带孩子们一起阅读经典书籍,去看湖泊、山川、田野、花朵,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慢慢地把这些细小的感悟变成文字,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奇妙语文之旅。
会同“田野诗班”正是李柏霖带领孩子们成立的。
自2017年任教以来,李柏霖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将诗歌带进了课堂,在校内先后成立校园诗社、田野诗班,指导留守学生创作诗歌,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诗意的种子,用诗歌照亮乡村儿童心灵。
四年级的小舒(化名)写道:“我是一棵树/只有叶子陪我/秋天叶子落下/连叶子也离开了。”李柏霖说,这首诗全篇没有孤独二字,但满目都是孤独,看得人格外心疼。
当李柏霖看到小舒的诗,她给了小舒一个拥抱。孩子紧紧地抓住她的衣袖,低声地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他很想爸爸妈妈,想扑进他们的怀里倾诉。
在课堂上,李柏霖特地设计了接龙写作的游戏环节,让同学们一人接一句,合作写诗。就这样,在嘻嘻哈哈的写作中,完成了一首特别的作品。后来,在小舒的作业里,李柏霖看到了这样的句子:“想到要来学校,我就开心。”
2022年11月,李柏霖带领粟裕希望小学七名“小诗人”登上了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的颁奖晚会现场,用纯真的诗歌打动了无数观众。
“孩子们在诗歌里表达自己,而我通过诗歌走进他们心里。”李柏霖说,“老师一定能成为点燃孩子梦想,帮他们打开诗意生活和快乐源泉的那个人。”
“顺手”解难
家风带动睦邻风
“他们一家人都很善良,乐于助人。两个老人经常种菜送给邻居,门前屋后也打扫得非常干净。”家住怀化市会同县铁门栓社区的杨大姐跟李柏霖一家是二十多年的老邻居了,“我儿子就到过他们家‘蹭饭’”。
原来,杨大姐的儿子中午回家吃饭,可又没人在家,李柏霖的父母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不仅为孩子做午饭,还送孩子去学校,“尤其是从我们这到学校要经过两个四岔路口,车又多,老人家接送,我真的很感动。”
在杨大姐这些邻居眼中,李柏霖家一直是做得多、说得少,但言出必行,邻里有什么小麻烦,他们主动帮忙,而且特别认真,“有时候我们邻居随口一提什么时候、哪里有点不方便,自己没多想,他们反倒记下了,为我们解了难,还说‘顺手’”。
“柏霖的真诚、细心、善于发现促使我更关注孩子的内心。”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教师粟碧玉和李柏霖共事5年,她刚入职时对班级管理毫无经验,是柏霖手把手帮她一块整理,摸清每个孩子的特点,还主动传授班级管理小窍门。“助人、支持、进步,是我从她身上学到的,对我影响很大。”粟碧玉说。
李柏霖的爷爷是一名八十多岁的老党员,奶奶是下乡知青。李柏霖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他们一直教导我要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更要读书明理”,这些家教的道理根植在李柏霖心中,当她走上三尺讲台,家人也一直勉励她要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因此才有了她在孩子作业中去发现那么多美好诗意。
扎根乡村这些年,李柏霖坦言在乡村的教育里家校协同共育难度不小,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乡村家庭对自己的孩子的规划是‘读书不行,以后去学车、学手艺’,因此家长对具体的学科学习、习惯培养重视度非常不够。”
面对这样的情况多了,李柏霖常常感到有心无力,“他们想法的形成基于家庭实际和多年的生活经验,这个改变需要时间”。谈到此,李柏霖的声音稍有低落,但很快,她的声音里又扬起了信心,“但我相信,在尊重的前提下,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带动家长一起改变观念,总会把家长、孩子拉到一条战线上来”。
“她的故事、她的家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积极向上!”在采访最后,杨大姐说,李柏霖一家的正能量和纯朴温馨的家风一直在带动着身边许多人。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