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相亲”正流行:形式多了,爱情重了

凤网 2025-01-16 阅读数 6990

微信图片_20250115090757.jpg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雪炎 供图/受访者

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和年轻人对情感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社交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种更为轻松自由、贴近当代青年心态的交友新形式——“轻相亲”逐渐兴起。

不同于传统相亲模式中刻板、正式的场景,“轻相亲”更注重轻松、愉快的交友体验,爬山、徒步、剧本杀……参与者在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中相互认识、深入了解,寻找真爱。这种摒弃了传统相亲压力与束缚的交友方式,迅速成为当下年轻人追求的“脱单”新宠。

在湖南,这股“轻相亲”的潮流,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参与,带动了社交新风尚。  

从室内“尬”聊到户外“嗨”玩

“去年11月,在一次户外交友活动中,我找到了我的心动男生。”

常德的“00后”姑娘小薇,是“轻相亲”的忠实拥趸。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自己的社交圈相对固定,一直没能遇到心仪对象。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社交平台看到招募帖,参加了线下真人版“猫鼠游戏”的户外交友活动后,有了收获。

微信图片_20250116164309.jpg

“这个户外组在每个周末会有不同形式的活动,爬山、徒步、露营等。活动中,大家一起玩游戏、分享美食,氛围轻松自在。”小薇说,在一次户外歌唱比赛中,她与一位男生相谈甚欢,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此后一起约着爬山、玩桌游,感情逐渐升温。

小薇开心地说:“这种‘轻相亲’的方式像是交朋友,能展现真实的自己,也更容易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她透露,在活动中不少朋友都收获了爱情。

微信图片_20250116164310.jpg

“参加活动的大都是二十多岁的单身青年,一半左右都是冲着‘找对象’来的。”户外交友活动主理人张翔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前几年,以“猫鼠游戏”为代表的户外交友活动在广州、上海等城市一度火爆,2023年,他在长沙梅溪湖、后湖等地体验过两次。

“当时有上百人参加,男女青年在游戏中相互接触,结交朋友,甚至碰撞出爱的火花。”张翔说,后来,他尝试在后湖发起了一场“猫鼠游戏”线下交友活动,“那场活动有40多人参与,以大学生为主,也有住在附近的上班族,年龄在20到28岁之间,大家在游戏中交朋友,玩得很开心”。

微信图片_202501161643091.jpg

后来,不光是“猫鼠游戏”,爬山、徒步、露营、桌游、集体观影……张翔举办的户外交友活动种类越来越丰富,基本每个周末组织一次,一年下来举办了40余场。

“我记得有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在我们举办的一次商场寻宝游戏中相识,后面几周的活动,他们也都报名参加,两个月之后的一次活动,他们俩是牵着手一起来的。”张翔表示,相比于传统的相亲交友渠道,户外交友活动“软”多了,机会也更多了。

从“相亲对象”到“搭子转正”

在“轻相亲”这类新兴的交友方式中,不仅相亲的渠道“软”化了,相亲的概念更是淡化了。

“相亲对象”这类字眼正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搭子转正”“友情上升”等委婉表达,年轻人交友的目的性也逐渐淡化,更倾向于享受交友过程。

“我的男朋友就是‘前考研搭子’,考研结束我给他‘扶正’的。”“00后”姑娘晓雪笑着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分享起她的“脱单”故事:2022年夏天,正在备战考研的晓雪报了个培训机构,在机构的自习室结识了同样备考的男生,两人虽报考的专业不同,但十分投机,便结成了“考研搭子”,此后常一起学习,互相鼓励。

“我意识到这种‘革命友谊’开始往更深的方向发展,是在备考末期。”晓雪说:“我心态不好,最后几天尤其焦虑,他便拿出自己做的学习打卡记录本,说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的,不只是他的学习印迹,而且是我们两个人的共同足迹,那时候只觉得,在考研这场‘战役’里,有人一起并肩作战,我也没那么孤独和难受!”

考研结束后,两人也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微信图片_20250115090756.jpg

晓雪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小红书”上,“长沙搭子”的话题词已有1537.5万的浏览量,51.2万人参与讨论,不少成员分享了与“吃饭搭子”“健身搭子”“旅行搭子”从单纯的陪伴关系,到逐渐了解彼此的生活、兴趣和价值观,最终发展成为恋人,实现“转正”的故事。

对于年轻人来说,“搭子转正”提供了一种更加自然、轻松的恋爱方式,让他们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压力和尴尬。同时,这种从朋友到恋人的转变过程,也使得双方在建立恋爱关系后更加了解和信任,为感情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享受“搭子”带来的陪伴和乐趣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理性和清醒,认真对待感情的发展,让“搭子转正”真正成为通往幸福的甜蜜之路。

从“人海战术”到“333法则”

如果说相亲的方式和概念都在反向发展,那么相亲的规则和方法论便是正向生长了。

近两年在相亲界开始流行一种“333法则”——主动发消息3次不回、约会3次不出来、3个月确定不了情侣关系,这3种情况若出现其一,便可以直接说“拜拜”。

在网络上,有网友表示“333法则是一个降低内耗提升效率的法宝,不恋战,及时止损挺好的”,也有网友担心“这样量化相亲过程会不会有些急功近利,错失良缘”……

有关这些相亲法则的观点不一,但可以看出不同于传统相亲模式中听凭介绍和安排,如今年轻人更倾向于做自己的“把关人”,从制定标准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相亲方式,不少年轻人正在牢牢握住相亲中的主动权。

微信图片_202501150907571.jpg

AI制图。

“90后”江苏女孩小徐在60多次相亲经历后,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相亲方法论”,其中包括了“划分‘恋爱派’和‘结婚派’”“灵魂三问摆脱相亲内耗”“高情商回复相亲里的‘烂问题’”等热门帖子,引发不少网友点赞、收藏。

“相亲多了,人都‘麻’了。”小徐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此前,在她的相亲经历中,亲戚朋友、红娘机构、社交APP……各种渠道都尝试过,但都大同小异。在这种“人海战术”中,她变得浮躁、麻木,开始只筛选不改变,相亲对象有一项不符合自己的标准,便迅速划走找下一个,反复多次,和所有人都没有建立深度链接的机会,后面渐渐有些迷失自己。

“后来,我经过复盘,梳理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小徐介绍道,首先要先分派别,区分是“恋爱派”还是“结婚派”,派系不同的人,在认识相处中的表现大不相同,本质是人生阶段和未来规划不同,先确定双方派系,可以更高效地判断是否合适。

“其次,梳理自己的深层需求,制定理想伴侣的及格线比树立一个完美伴侣的具体标准更重要。”小徐说,相亲也是不断摸清自己边界的过程,人无完人,清楚自己一定不要什么,而不是执着于一定要什么,才是良策。比如她的一个朋友,择偶标准里有一条是会弹吉他,聊天中,她发现朋友的深层需求不是一定要会吉他这门乐器,而是懂得制造浪漫即可。

“最后,要拒绝内耗,高效止损。”在小徐看来,在寻找人生伴侣的路上,选择大于改变,不妨合理运用类似“333法则”等作为工具,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面对不合适的人,及时止损,遇到合适的人,勇敢出击。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