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野菜为媒,“挖”出爱情新潮流

凤网 2025-04-10 阅读数 6955

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 赵晗菁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野菜在土地里酝酿着生机,也于此时繁茂而出。清明时节前后挖野菜这一传统习俗,如今演变成了流行的“city dig”(城市挖宝,一种在城市周边开展的类似寻宝的休闲活动,这里指挖野菜)。更有意思的是,挖野菜相亲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成为了春日交友的新方式。

这一看似解压的休闲活动,为何成了年轻人创新的“轻交友”方式?近日,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采访了参加挖野菜相亲活动的年轻人,发现挖野菜相亲,挖到的可不只是野菜,更“挖”出了爱情的试金石。  

 

青年社交新宠崛起,“野菜相亲潮”来袭
  近期,“野菜相亲局在上海火了” 这一话题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一名网友在网络上分享道:“趁着周末好天气,组织了一场 20 多人的单身郊游活动,大家一起露营、挖野菜…… 组织活动时,我完全没想到会引发这么高的话题关注度,只是因为自己有挖野菜的爱好,就带了一群朋友去‘打野’。”

90 后上海姑娘戴斌也在不久前的一场交友游中,体验了一把“打野相亲”。她向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聊道:“起初是我对挖野菜很感兴趣,于是加入了一个挖野菜社群,参加了挖野菜交友活动。”戴斌介绍,一群90 后单身青年们带着铲子、帆布袋和零食,一同驱车前往城郊挖野菜。虽然过程中戴斌没有遇到心仪的对象,但看着满满一袋 “战利品”,她内心满是自豪与喜悦。

“我觉得挖野菜交友的本质,是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实现更进一步的社交探索,这让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感到轻松自在,这或许就是‘野菜相亲潮’火起来的原因。” 戴斌笑着说。

从田园到心间,沉浸式“打野”有心动体验
  随着“挖野菜相亲”这一话题在网络上走红,不少网友也纷纷晒出自己在长沙等地参与挖野菜相亲的感受。长沙妹子黄薇薇就在清明前夕参加了一场 “打野相亲”,还收获了意外之喜。

“我报名参加了大学社团组织的一场挖野菜交友活动,当时‘打野相亲’在社交媒体上已经小有话题度,我就想试试。” 黄薇薇向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介绍,参与者自备铲子和小桶,在长沙城南含浦街道洞庭沟村集合。30 多名参与者被分为 5 个小组,在有挖野菜经验领队的指导下开始寻找挖掘野葱。

由于对野葱不太熟悉,黄薇薇起初没有收获,她鼓起勇气向队友请教经验。

“同组的一名男生告诉我,野葱喜欢长在平坦、土壤松软的地方,采挖时要选择大小适中的,野葱根不要挖断了,这样炒起来更香。” 说到这里,黄薇薇脸上浮现一抹腼腆微笑,“在聊天中我得知他出生农村,从小有挖野菜的经验,等起身时我发觉两腿微微发麻,才意识到我们聊了这么久。”

随后,一群人前往农家乐,一起动手烹饪田园菜。黄薇薇被分配到了切菜任务,“由于我做了美甲,不太方便使用菜刀,那名男生主动提出和我交换任务”。 这一举动让黄薇薇很是暖心,于是主动提出和他交换联系方式,希望以后能有更进一步了解。

这场走进春天、拥抱自然的社交活动,不仅让参与者品尝到了舌尖上的美味,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轻交友”的随性自在。“难怪网友们说‘打野相亲’是‘躺平式相亲’。”黄薇薇笑着感慨道。

借野菜牵红线,“掘”出爱情真谛

挖野菜并非新鲜事,可为何会成为年轻人交友约会的一项热门体验?归根结底,还是如网友所说:“挖的不只是野菜,更‘挖’出了爱情的本真。”

从社交体验感而言,挖野菜相亲为参与者营造了轻松自然的交流氛围。相比餐厅里的正襟危坐,在田间弯腰挖菜时,谈论的话题不必局限于家庭、经济条件等,极大地减轻了社恐人群的压力。

而且,挖野菜过程也如同一个检验性格的“小考场”。在挖野菜时,这个人是否有耐心、愿不愿意分享“战利品”等细节,都能反映出其真实性格。

黄薇薇说:“第一次约在餐厅见面仅仅能吃一顿饭,聊一些官方话题,但如果是一起去挖野菜,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聊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甚至能知道他是否愿意与你分享所得,以及厨艺如何等。”

在挖野菜相亲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实用的相亲经验可供借鉴。

比如在沟通方面,借助野菜展开话题是最佳选择,像野菜的识别方法、烹饪方法等,或者分享儿时与野菜有关的趣事,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除了交流方式,自我展示也很重要,比如多准备一些纸巾,及时递给有需要的人;主动与有需要的人交换任务…… 这些都能在不知不觉中给人留下好印象。

“还有就是互动协作上,两个人配合是否默契,也能侧面反映出两人未来在生活中是否合拍。” 黄薇薇说。

“挖”掉精致伪装,“挖” 出真实自我,挖野菜相亲不仅是一种受年轻人喜爱的“轻交友” 模式,更重要的是它“挖” 出了爱情的本真:爱情与婚姻需要的,是一个愿意与你耐心蹲在泥土里,携手互助挖出成果的人。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