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定六十年:独臂英雄与妻子的“魔”力爱情

凤网 2025-08-01 阅读数 56965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雪炎 实习生 吴奕涵 粟译萱 

在长沙市开福区丝茅冲社区的一间民居内,经常传出孩童清脆的笑声。82岁的盛德其单手飞快转动魔方,残缺的右臂格外引人注意。孩子们叫他“盛爹”,却鲜少有人知道这位笑容慈祥的老人右眼失明,他缺失的右手背后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英雄往事。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身后总静静立着的身影——妻子刘春英端来热茶,将毛毯轻轻搭在他冰冷的右腿上。这对已过“钻石婚”的夫妻,用60多年光阴书写了一部超越生死、苦难与时代变迁的婚姻史诗。

“没有她,我早该死在1979年那颗手榴弹下了。”7月28日,盛德其摩挲着泛黄的结婚照,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讲起从前的故事,照片里扎麻花辫的姑娘笑得明媚,一如初见。

一双木拖鞋,踩热了半生情  

“师傅,莫打赤脚嘞!”

1960年春,长沙搪瓷厂车间蒸汽氤氲。17岁的刘春英从株洲来长沙学习,初见师傅盛德其时,青年单薄的身板裹在粗布工装里,赤脚踩在灼热的铁皮上,烫得通红。她忍不住脱口而出,带着浓浓的株洲口音。

“习惯了,这样干活凉快。”盛德其闻声抬起头,黝黑的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他憨厚地挠了挠头,继续埋头工作。刘春英看着他被汗水浸湿的头发,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心疼。她知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双鞋子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多么珍贵。

次日清晨,一双木拖鞋悄然出现在盛德其的工具箱上。他拿起拖鞋,百感交集。“那时候,送东西是很珍贵的,我心里很是感动。”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双鞋子,更是一份关心,一份情谊。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让盛德其的心泛起了层层涟漪。

“她勤劳善良,笑起来特别好看。”盛德其也开始不自觉地关注起这个年轻姑娘。就这样,一双木拖鞋,拉近了两个年轻人的距离。他们开始互赠相片,互通书信,爱情悄悄地萌芽。

1961年,广播里“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口号响遍街巷,盛德其瞒着家人报了名。写信告诉刘春英时,他捏着笔杆忐忑——他知道,参军意味着分离,甚至可能……没等他写完顾虑,刘春英的回信就来了,只有一句话:“我等你,你要好好的。”

1963年,经过两年的分别,单位破例同意了他们的结婚申请。“我还记得当时我去车站接她时,她扎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格外清纯动人。”盛德其回忆,两人在部队里商量了结婚事宜,在双方亲友的见证下,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然而婚后,他们的生活并不轻松。“那时候我的月工资是39.5元,她的月工资是35元,加起来不到75元。”盛德其说,他们要养活一家四口,每个月还要给父母寄25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靠借钱才能维系生活,“但她从不抱怨,用勤劳和智慧把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每当夜深人静,盛德其总会在心中默念:“只要有春英在身边,生活再苦也能熬过去。”  

一声巨响,她成了他的“右手”

“先止血!快!”

1979年,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撕裂了长沙搪瓷厂的平静,也打破了盛德其和刘春英小家庭的幸福。

那一年,盛德其36岁,作为厂里的武装专干,他肩负着监督民兵训练的重任。在一次带领民兵实弹投掷手榴弹的训练中,一名民兵因操作失误,不慎将已经拉了火的手榴弹抛向反方向,掉落在其后方约1米的位置,盛德其见状,赶忙上前相护,右手掌却意外被炸飞,伤势惨重。

“接到消息后,我直接晕了过去。”回忆起当年那场意外,刘春英仍历历在目,“当我赶到医院时,只有一块布罩在他的身上——右眼失明,右臂截肢,右腿的骨头也断开,只剩一层皮勉强挂在表面。”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盛德其住进了特护病房。刘春英日日都来看望丈夫,却只能隔着特护病房的玻璃相望。好在一周后,盛德其的情况好转,从特护病房转出,刘春英终于能触碰到日思夜想的丈夫。

“那时候,我的全身都被纱布包裹着,不知道躺了多久,直到有双手颤颤巍巍地握住了我,我就知道,她来了。”盛德其回忆起自己的伤势,除了和病痛不断地斗争,印象深刻的,还有妻子贯穿始终的陪伴与呵护。

接下来的两年多,刘春英成了医院和家之间的“陀螺”。她白天在病房里守着丈夫,给他擦身、喂饭、按摩;夜里赶回家给两个孩子做饭、辅导作业,天不亮又揣着热粥往医院跑。

盛德其疼得厉害时,会忍不住对着她发脾气。有次她接水杯慢了些,他因为右眼看不见把搪瓷杯打翻在地,冲她大吼。刘春英心里虽苦,但更担心丈夫的身体,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每天坚持扶着他做康复训练,渐渐地,她成了丈夫的“右手”,两人形影不离。

“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她真的不好过。”盛德其感慨,“这段恩情,我一辈子都还不清,她跟了我一辈子,我享了她一辈子的福。”

一块魔方,转出两个人的“第二春”  

“这个魔方,代表着888朵玫瑰花,我要把它送给我‘钻石婚’的老伴儿!”盛德其笑着,用一只手飞速旋转着魔方,拼出花的图样,递到了身旁的妻子手中。这一块小小的魔方,曾带他走出低谷,也开启了他们共同的“第二青春”。

盛德其第一次摸到魔方,是在病床上。

儿子把那个红蓝黄相间的魔方塞进他左手时,小家伙仰着脸说:“妈妈说,这个有魔力,你玩着玩着就不疼了。”他看着儿子眼里的光,又瞥见正背对着他偷偷抹眼泪的妻子,内心满是触动:“我有这么好的家人,包容我、照顾我,我必须得坚强起来。”

但用左手玩魔方,对盛德其而言很吃力,时常因为拿不稳而把魔方摔到地上,他就把魔方塞进被窝,夜里疼得睡不着时,就在被子里摸黑练;没有公式,他就自己琢磨:哪个色块该往哪转,转多少度能归位。靠着日复一日的练习,从二阶到十五阶,盛德其的魔方技术越发娴熟,甚至学会了“盲翻”。

后来,这魔方成了他的“药”,带他慢慢从失意中走出来。他认为,自己的人生亦是如此,即使经历伤痛,依然要继续前行,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更多人。

于是,他在社区里开起了免费的魔方培训班,带孩子们学习魔方知识,摆脱“网瘾”。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还把红色故事编进魔方的图形里,孩子们听得入迷,转得认真。从“星火燎原”到“童心向党”,每当“发明”出新花样,他都会兴奋地讲给刘春英听,还会拍成短视频在网上分享。妻子嘴上嗔怪他“着了魔”,却在他教小朋友忙不过来时,主动学习魔方,成了他的“助教”。

十几年过去,他们屋里的墙上一直挂着“少年魔方课程”的牌子,教过的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

常有孩子问:“盛爹,您和娭毑怎么这么好呀?”

盛德其就举起左手转着魔方,刘春英在一旁笑着补充:“魔方在他的左手,我在他的右手,我们凑成了一个完整又幸福的家。”

这大概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从一双木拖鞋的温暖,到一声巨响后的守护,再到一块魔方里的60年相守,他们把“不离不弃”四个字,过成了日子,也过成了传奇。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