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荡开万里碧浪;
巾帼东望,擎起一寸丹心。
当十月的秋风把湘江的稻浪吹成锦绣,
湘妹子正以芙蓉为佩、以家国为鞍,
把“小家”的温柔揉进“大国”的铿锵——
天山脚下,
她让足球飞过雪线,
把“女性自强”写进边疆蓝天;
湘西庭间,
她用槌音敲散偏见,
把“民族团结”写进绿水青山;
戈壁教室,
她把家乡的月光揉进粉笔,
让“文化润疆”生根发芽;
长沙巷口,
她推着轮椅与朝阳并肩,
把“慈善中国”化作日常善行;
湘江烟火,
她把镜头对焦外婆的皱纹,
让“乡愁”与“国潮”同框刷屏……
10月1日至8日长假期间,
今日女报/凤网、湘妹子全媒体
特别推出“巾帼心 家国情”国庆专题报道,
共读湖湘女儿把巾帼初心
融入家国情怀的动人故事。
巾帼心 家国情⑤
湘西95后女子带火全村!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88岁外婆竟成“顶流”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在外工作的几个舅舅陆续返回家中,外婆张银花等候在家门前,高兴地迎接着孩子们回家。一旁,张红英像往常一样,举起手机,记录下外婆高兴的模样。
张红英是一名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视频博主,2023年,因为外婆生病,她决心回到家中陪伴照顾外婆。在这过程中,她看到了村中不少老人制作的莓茶等农产品滞销在家中。
△ 在张红英的宣传下,莓茶已经成为了村里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为了帮大家解决农产品的销路,她创建了视频账号“@张翠花爱嘎嘎”,记录和外婆生活日常的同时,也宣传本村的农产品,“我不仅要让外婆的晚年生活幸福,也要带领全村人把家乡的莓茶推广出去,让大家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过上幸福的生活”。
“意外”走红的外婆,
成了视频里的“女主角”
“我的嘎嘎(湘西方言,意为外婆)叫张银花,今年88岁了。”在张红英的视频账号里,这句介绍温暖而熟悉。
比起本名张红英,大家更熟悉她的网名“张翠花”。1999年出生的她自小由外婆带大,祖孙情深。2021年返乡时,她看到村民家中堆满滞销的农产品,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能不能一边照顾外婆,一边用视频帮大家卖货呢?”但当时对短视频领域尚不熟悉的她,并未立即行动。
转机发生在一次过年回家。家人随手拍下她拖着行李箱回家的视频,竟意外获得了近600万网友的关注。这巨大的流量,让她坚定了返乡的决心。
2023年大学毕业后,张红英正式回到村里,注册了视频账号“@张翠花爱嘎嘎”,开启了她的新事业。外婆张银花对孙女的归来格外高兴。起初,外婆并未出现在镜头里,直到一次无意间入镜,她真实可爱的模样瞬间俘获了网友们的心。从此,外婆成了视频当之无愧的“女主角”,祖孙俩吵吵闹闹又温情脉脉的日常,成了视频最动人的内容。
△ 有了张红英的陪伴,张银花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每次镜头一对准,外婆就格外兴奋。”张红英笑着说。当然,外婆也有“不配合”的时候。即便年近九十,她依然坚持种水稻、玉米,一谈到拍视频会耽误农活,老人家就会不高兴。在张红英的镜头下,下田插秧、上山采茶的外婆,展现了农村生活最质朴的生命力。
北京看升旗、百岁哥哥送饭,
外婆的晚年“新”趣无穷
拍视频不仅是记录,更开启了外婆晚年生活的全新体验。在张红英的策划下,外婆的生活多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逛电玩城、第一次春游、第一次出门旅行……
△ 张红英和外婆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贺龙红色教育基地。
张银花是一位有着6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心中对首都北京充满向往。今年2月,张红英借着去北京工作的机会,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带外婆一起去呢?”外婆一听,立刻兴奋地收拾行囊。
她们一起坐飞机,到了天安门,逛了故宫,尝了北京烤鸭。“在天安门广场,外婆激动地对着国旗敬礼。”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网友,视频收获了近6万点赞。此后,张红英又带着外婆去了长沙、上海,不断为她创造新的回忆。
△ 张红英和外婆张银花在北京天安门。
一次偶然的记录,更是带来了亿级的感动。张红英无意中拍下外婆100岁的哥哥颤巍巍地来给她送饭的画面,视频播放量迅速破亿。网友们纷纷感慨:“妹妹88岁还有哥哥照顾,这是何等的幸福!”
这次经历也让张红英了解到,外婆和哥哥们竟从未拍过一张正式的合影。她立刻行动,为外婆和百岁哥哥们拍摄了一组珍贵的全家福。照片里,特意换上新衣的外婆,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从一个“嘎嘎”到全村“嘎嘎”,
她用流量反哺乡邻
张红英的爱,从外婆一人,延伸到了全村的老人。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的共产党员,她回村后成为了一名村干部。她对村里的情况很了解: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多是留守老人;由于缺少销路,大家辛苦种出的莓茶、红薯粉堆积如山。“赶集一天只能卖20块钱,年轻人怎么愿意留下来?”
那时,她向村民们许下承诺:“总有一天,我会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当“@张翠花爱嘎嘎”的粉丝数达到20万时,张红英觉得时机成熟了。她开始号召村民们拿出家里的农产品,准备直播带货。然而,老人们习惯了钱货两清的交易模式,纷纷质疑:“靠手机就能卖货?别是骗人的吧!”
无奈之下,张红英请来村书记作证,并挨家挨户劝说,承诺“卖不出去我自掏腰包”。最终,5户村民半信半疑地送来了红薯粉、腊肉和莓茶。直播时,外婆张银花亲自上阵当“代言人”。结果出人意料,短短两个小时,5户人家的农产品被抢购一空,销售额高达10万元!
这下,全村都轰动了。老人们争相把自家的农产品送到张红英家。“以前是求着他们送,现在是村里已经没有滞销品了。”为保证信誉,张红英严格筛选货源,建立“一户一档案”追溯体系;她还自费组织培训,手把手教老人们用智能手机查订单。
△ 张银花和村干部为老人们举办聚会。
过去一年,张红英的账号帮助12个乡镇销售了超5万公斤莓茶、1万公斤红薯粉,带动1000户村民平均增收3000元,让莓茶真正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如今,她的脚步并未停歇。国庆前夕,她远赴甘肃,帮助当地村民解决枸杞滞销问题。“希望通过手机这个‘新农具’,能让更多农村的老人过上好日子。”张红英的目光,看得更远了。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