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同堂乐,老厂房又有新玩法

凤网 2025-10-20 阅读数 18897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赵周舟 陈雪炎

当茶香漫过斑驳的机床,孩童的笑声穿透红砖厂房的穹顶——在国庆假期试运营的“华驿·飞碟营地”,刚一亮相就成了长沙亲子家庭的“遛娃新宠”。这座由近70年历史的核工业老厂改造的“城市客厅”,国庆8天吸引超10万人次打卡。

从爱民巷的纺织车间到锦秀拾光的锦纶厂房,从青山镇的旧工业区到天心区白沙路原中意冰箱厂,更多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工业空间正集体化身“亲子友好型”打卡地,让工业记忆在亲子互动中延续,让时代变迁在孩童的好奇与家长的回忆里悄然流淌。  

华驿·飞碟营地:核工业遗址的温柔转身

“爸爸,这个机床是干什么用的?”7岁的豆豆摸着机床导轨问,身旁的父亲感慨万分:“这可是当年给‘两弹一艇’造心脏的宝贝!”像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长沙曙光中路232号园区上演。

在“华驿·飞碟营地”的红砖墙下,10台标注着专属“身份证”的旧机床静静伫立,它们曾是1956年建成的233厂的核心设备,为“两弹一艇”制造关键部件。如今,这些工业遗迹旁,150张茶台依次排开,8元一杯的安化黑茶可无限续杯,4000平方米的曙光茶厂日均接待游客5000-6000人,成为亲子家庭的“时光客厅”。

走进营地里的曙光茶厂,偌大的空间密密麻麻全是品茶的人群,墙上张贴的红色语录和宣传画一下把人拉入怀旧的气氛中。这也让它成为园区内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

湖南米粉博览馆更是烟火鼎盛。长沙的猪油拌粉、湘潭的三鲜粉、湘西的牛肉粉等7个市州风味在此集结,由当地厨师掌勺还原地道口感。

“孩子很早就注意到这里动工了,一直在问我‘妈妈,那片老房子会变成什么样’?看到试营业消息我第一时间就带娃过来参观。”家住附近的谢女士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厂房都保留着原来的样子,这种粗犷中又带着新潮的感觉很有意思。”

历史肌理与生活场景自然交融,厂区沉淀着“60后”祖辈的青春记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00后”流连忘返的客厅,离岛咖啡馆、水烟馆、艺术美术馆、手串、马卡龙等多元业态让亲子家庭能够度过一个充实而丰富的下午,在这里,一家三代可以从早坐到晚,畅聊历史与过往。  

爱民巷:纺织厂房的文艺重生 

从贺龙体育馆向西步行5分钟,全长300米的爱民巷藏着长沙纺织工业跨越半个世纪的旧时光。

“你看这红砖墙,当年挂着织布机,‘哐当’声能传到三条街外。”就住在街道老居民楼的张娭毑指巷子深处裸露的红色砖墙,向驻足的亲子家庭讲述20世纪50年代长沙市纺织机械厂的辉煌——这里生产的梳棉机曾供应大半的南方省份。

2022年老厂房有机更新让沉寂了十几年的厂区重获新生。巷道两边墙体经岁月包浆,斑驳,色杂,大多在白和灰之间游离,现在被改造之后,海报画与绿植成为了点睛之笔的装饰,别有一番美学感。厂区的改造者保留了原有的轨道、升降机和承重砖墙,让锈迹斑斑的吊棉钢梁成为空间里最独特的装饰。

如今走在巷子里,还能撞见奇妙的时空叠印:老人们搬着竹椅在居民楼的墙角晒太阳,身后玻璃橱窗里的年轻人正对着笔记本敲代码;墙上斑驳的“安全生产”标语旁,新画的涂鸦猫咪正歪头看你;居民楼飘出辣椒炒肉的香气,和面包店的黄油香在半空撞了个满怀。

多样而丰富的入驻品牌为亲子家庭提供了全面的游玩选择。仙峰旅谷的“烘焙剧场”里,透明操作间内师傅揉面的身影引得孩子们驻足。“几年前买他家面包要跨区,现在孩子能坐着看书等出炉。”陈女士边帮女儿擦嘴角的奶油边说。微光书店藏在巷子拐角的小院里,百余本绘本构成亲子“绘客厅”,10分钟就能读完的短篇故事适配孩童注意力;欧凯艺术的橘色空间里,孩子们用流体画为老厂房添上灵动色彩……

从爱民巷出来往西走5分钟,就到了贺龙体育馆。刚看完湘超的娃们,正好可以在广场上疯跑,看老爷爷们打陀螺,听广场舞的欢快旋律。要是赶上周末,说不定还能碰到公益画展,带娃感受艺术氛围。

锦秀拾光0731:锦纶车间的亲子蜕变 

银杉路382号的赭红色厂房群中,藤蔓缠绕的支架上挂满小葫芦,引得孩子们踮脚触摸。这片曾是长沙锦纶厂的土地,在上世纪80年代年产锦纶长丝4000吨,终结了湖南该产品依赖进口的历史,如今以“锦秀拾光0731”的名字闪耀回归,成为河西亲子遛娃热门地。

这里是长沙首个城市有机更新商业体,步入园区,复古与时尚互相交融,大大小小的厂房独栋真实还原了上世纪80年代工业厂房的典型历史风貌,赭红色砖墙与裸露的钢架结构勾勒出浓郁的工业肌理。

沿主街区漫步,虽至秋日,依然满目绿意。沿街两旁的绿化带中绿意葱茏,开满了各色艳丽的鲜花。

园区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莫过于两处室内外篮球场。带孩子来运动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平日孩子在家总是玩游戏,来这儿既能让他跑动锻炼,我也能在园区逛一逛,比商场更有‘烟火气’。”

除此之外,新业态的活力则为亲子家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游玩体验。9月底至10月中旬,园区内举办了一场名为“织息之地”的免费展览。展览将真丝、罗纱等织物与咖啡文化结合,展区内不仅有旗袍、手工织物等展品,还通过图文科普织物历史。“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既能了解锦纶厂的纺织过往,也能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展览承办地“远近咖啡”滨江店店员介绍道。 

青山小镇文创园:花卉厂区的自然奇遇

藏身青山花卉大市场的文创园,成了长沙工业遗址活化的“清新样本”。如今白色建筑与绿植相映,成为亲子亲近自然的秘密基地。

“妈妈,这棵小草会开花吗?”自然生活研艺馆内,孩子们围着盆景好奇发问,每周举办的种植课程上,他们亲手栽种多肉,在泥土芬芳中理解生命成长。

法式咖啡馆的阁楼窗边,家长们点上咖啡,看着孩子在庭院追逐蝴蝶;艺术馆的摄影展前,讲解员用通俗语言为孩童解读作品。逛累了可深入花卉市场,玫瑰、绣球与蝴蝶兰组成“童话花房”,老板们会教孩子分辨花材;多肉区里,孩子们轻轻触摸饱满叶片,家长则趁机科普植物养护知识。萌宠区域更是人气旺地:锦鲤在水族箱游弋,仓鼠在笼子里穿梭,鸟儿的鸣叫构成天然乐章。

从核工业基地到生活客厅,从纺织厂房到文艺小巷,长沙的老厂房改造从未割裂历史,而是以亲子视角搭建起时光桥梁。当孩子们触摸老机器、辨认旧标语时,工业记忆便完成了代际传递;当家长们在老空间里陪伴成长时,时代变迁便有了最温暖的注脚。这些重生的厂房证明:最好的城市更新,是让历史有根、生活有温、未来有光。


全媒体编辑:赵周舟

凤网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