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报:新增127例

凤网 2023-11-17 阅读数 28384

昨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10月猴痘监测情况

2023年10月1日-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27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17例、上海16例、浙江15例、北京13例、四川12例、河南8例、江苏7例、湖北6例、广西6例、湖南5例、黑龙江4例、福建4例、山东4例、天津2例、重庆2例、云南2例、河北1例、内蒙古1例、辽宁1例、江西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98.2%病例为男性,90.0%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病例中有2例女性。

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中仅2人发生感染。

三是97.2%为主动就诊发现,1.8%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发现。

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新闻加点料

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

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人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猴痘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猴痘的治疗方法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猴痘的预防

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做好健康监测

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一般可以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北京日报

编辑:美伢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