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朋友的味道……

凤网 2023-06-03 阅读数 4915

文 /文静然  

01 纵使人间不值得,我也决不辜负这人间本味

我一难受就想去荣梅家。

她是有点絮叨的,我不理她,倒头就在客厅的沙发上睡。她给我盖被子,怕冷着我,又怕热着我,被子毯子来来回回要换几轮。她晃动的身影让我有些眼晕,很快就睡着了。

她在一旁煮茶。

我一般不会睡太久,常常是人刚醒茶刚好。她煮茶的手艺很平常,我挑剔她水温太烫或太凉,茶壶太大或太小,她好脾气地按照我说的做,一点也没有耽误我一杯接一杯地饮。多数的时候,雪梅也在,她俩楼上楼下地住,并称“二梅”。雪梅说:“当初就是冲着荣梅才在这里买房。”二梅都是作家,钟爱孤独感,孤独久了就需要制造一些声音,这也是荣梅见到我就絮叨的原因。

雪梅常常来荣梅家吃饭,她极喜欢荣梅家种满辣椒且常年开花的阳台,每每荣梅在厨房忙,她就看着那些辣椒花写诗。她的诗总能火,诗里的云蒸霞蔚,山呼海啸,且美且飒,极具诗人本身的气质。诗里也有人间烟火,我猜想这些部分就是辣椒花给出的灵感。

荣梅做的饭和她煮的茶一样平常。

却在这天,她做了一个丝瓜汤,极淡的味道,却极甜,丝瓜子爆浆,浆汁亦是甜的。我说:“荣梅,这个丝瓜汤是怎么做的?太好吃了。”荣梅笑了,说:“没什么特别的做法啊!就是把外面的粗皮刨得干净一点,清水煮,煮的时候加一点肉末而已。”

丝瓜是夏天的药。据《本草纲目》记载,丝瓜“能通人脉络脏腑,而去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及治诸血病也。”清代薛宝辰的《素食说略》有关于丝瓜的烹制方法——

嫩者切片,以香油、酱油炒食。或以水瀹过,香食、醋拌食,均佳。同冬菜、春菜燖汤浇饭,为尤佳也。

图/nipic.com

“以水瀹过”即荣梅说的“清水煮”,“燖汤”即将肉沉于汤中。荣梅的这道丝瓜汤的做法倒也契合了古代的素食宝典。总以为她做菜平常,其实,她只是不爱炫技罢了。如果换作是我,或干贝烩丝瓜,或蛤蜊炖丝瓜汤,再次也得加虾仁和鸡蛋爆炒。究竟丝瓜的本味还剩多少?

这天吃完饭,我又在荣梅家的沙发上睡了,她照例过来给我盖被子,闭眼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是一个只懂得做加法的人,如同做菜,追求至浓至味,却原来丢了本味。忽然明白我为什么总是在失意的时候想到荣梅,因为她是一个保住本味的人——绝对的朴素,绝对的善良。

纵使人间不值得,我也决不辜负这人间本味。

02 吃宋老师的糖蒜,每一个味蕾都是快乐的

吴老师从山东寄来一罐糖蒜。

整颗整颗的,婴儿拳头般大小,蒜瓣饱满得像是要撑破表皮冲出来。撕一瓣放进嘴里,只那“嘎”的一声便知道是新鲜大蒜腌制的。说是4月刚下来的蒜呢!“各地气候不同,品种不同,下来的时间也不会一样。”吴老师在微信里向我科普关于大蒜的知识,并重点介绍了山东金乡县。“金乡县是‘大蒜之乡’,金乡大蒜可分为白皮大蒜和紫皮大蒜,我这次用的是紫皮大蒜……”

金乡大蒜宴 图/今日金乡

我问吴老师要来腌制配方,如下——

取新鲜大蒜八斤。

洗净,晾至无水。剥皮,留下最后一到两层,去根。矿泉水加食盐浸泡24小时,捞出大蒜沥干备用。

熬汁。香醋一斤、陈醋半斤、白醋半斤、红糖六两、白糖六两,大锅混匀。大火烧开,转小火,不停搅拌,至黏稠,加入盐适量,凉透。

取干净大罐子(一定要无水),放入大蒜,倒入熬好的糖醋汁,以没过大蒜为基准。加些许高度白酒防腐。密封。阴凉通风处静置20—30天,可得。

究竟什么地方的人最爱吃糖蒜呢?有人说是山东的,有人说是北京的,还有人说是广东的,就连我这个湖南人都爱吃。可是如果问我哪里的糖蒜最好吃,我的回答绝对是——山东吴老师亲手料理的糖蒜最好吃。脆爽的口感馥郁的香型,宜佐餐宜零食,宜空腹宜消食,怎么吃都好吃。

图/今日金乡

《说文》释义蒜为荤菜,因为佛家的“荤”是指有特殊气味的菜。看《金刚经》开篇——“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么多的人聚在一起,打坐诵经修炼,如果吃了蒜,那气味是非常影响入定的。而且,这玩意吃了上头,影响性情,如何静心无杂念地修行?且上瘾,越吃越想吃,这就是执着,是要放下的。

《笑林广记·形体部》中却又有一个关于“蒜治口臭”的笑话——  

从前有一个人口臭,于是向别人请教治口臭良方,那人见他毫不避讳,于是故意回答道:“吃大蒜最好了。”口臭的人奇怪道:“蒜也臭,怎么能治口臭呢?”那人说道:“大蒜味虽臭,但还臭得正路。”

不禁莞尔。如果把《笑林广记》里的“蒜”换作吴老师的“糖蒜”,大概是真的可以治口臭。吃吴老师的糖蒜,每一个味蕾都是快乐的,被激活的舌尖不停歇地分泌出激情的津液,哈一口气,空气都是清新的。

我与吴老师相识多年,妥妥的君子之交,有了这罐糖蒜以后,我们的交情就有了些许市井气。这样多好!如果让我穿越到古代,我最想做的就是扈三娘,与众梁山好汉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还有嘎嘣嘎嘣地嚼糖蒜。


来源:湖南妈妈去哪玩

编辑:陈雪炎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