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徐珂 通讯员 李雅雯 梁辉
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亲子出游又迎来了踏青、赏花的黄金时期。然而,随着花粉、柳絮、尘螨增多,恼人的“过敏季”也悄然来袭。
全球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儿童湿疹的患病率增长了约4.65倍,过敏性鼻炎的门诊量增长30%,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增幅超10倍。在某社交平台上,“敏宝”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2亿人次。
当盎然春意遇上过敏困扰,家长们该如何守护孩子的春日时光呢?
被过敏困扰的宝宝
3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迎来不少“过敏宝宝”,他们不停地打喷嚏、咳嗽、起红疹……一旁的家长们急得团团转。
来自长沙的1岁半宝宝园园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他的体重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了。”提到孩子的过敏问题,园园妈妈满面愁容。
原来,自从园园开始添加辅食后,他的身上就频繁出现湿疹,尤其到了夜里,更是哭闹不止。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后,园园最终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医生告诉我们,鸡蛋和尘螨是他最主要的过敏原。”园园妈妈回忆说,为了减少过敏反应,家里几乎每天都要打扫卫生,饮食方面也严格忌口,做辅食的餐具也尽量区分,避免含鸡蛋成分的食物混入。
然而,即便如此努力,园园的情况依然时好时坏。“有时候半夜突然哭醒,发现他又是一身红疹。”园园妈妈无奈地说,“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很无助。”
同样被过敏困扰的还有8岁半的果果。起初,果果只是偶尔咳嗽、颈部淋巴结轻微肿大,家长以为是普通的喉咙发炎,便自行喂了消炎药,没太放在心上。但是情况并未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家人才急忙带他来到省儿童医院检查。
“我们做了过敏原检测,发现他对尘螨过敏。”果果的爸爸说,“医生建议我们进行脱敏治疗,并且注意环境清洁,减少接触过敏原的机会。”经过十个月的系统治疗,果果的症状有了显著改善。
随着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类似园园和果果这样的困境。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敏宝”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2亿人次。
每年新增过敏新生儿超过600万人
“这些都属于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一部分。”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匡玉婷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介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过敏性疾病的表现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根据2019年发布的《儿童过敏基因检测白皮书》,近几年儿童过敏反应占比估算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过敏新生儿超过600万人,中国过敏儿童(7岁以下)总量在2100万人以上。
“春天万物复苏,花粉浓度激增,是引起过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匡玉婷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最近长沙的天气犹如“过山车”,气温骤冷骤热,这种不稳定的天气,很容易降低鼻黏膜防御功能。同时,尘螨和霉菌借着温度、湿度适宜的“东风”,繁殖速度大幅加快,这些常年性过敏原接触量增加,加上儿童免疫调节能力较弱,季节交替时更易患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新手妈妈分享了自家孩子过敏的经历,比如,“带宝宝去公园玩了一趟,回来脸上就长满了红疹,去医院才知道是花粉过敏。”“孩子出门玩半小时就揉眼睛、流鼻涕。”“我家宝宝添加辅食后,吃了鸡蛋就上吐下泻,去医院检查,说是鸡蛋过敏……”
“新生儿和婴幼儿时期的宝宝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匡玉婷解释,饮食因素中,新生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是牛奶蛋白过敏,表现为不耐受症状如拉稀便、呕吐甚至血便。高致敏食物如鸡蛋、花生、海鲜、豆制品也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过敏原,过早引入这类食物可能增加过敏风险。“每个孩子的过敏情况复杂多样,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经过严谨评估后,才有可能制定个性化的脱敏方案。”
易感人群可这样防过敏
“根据不同过敏原的特点,易感人群可以采取相应的科学防护措施来预防。”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文开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轻度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或轻微的鼻部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李文开指出,这类症状相对较为轻微,一般可以通过简单的抗组胺药物缓解。然而,严重的过敏反应则可能涉及呼吸困难、哮喘发作,甚至出现脸色苍白、口唇发干等过敏性休克的表现。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前往急诊科就医。
“同样的,消化道过敏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李文开强调,如果孩子出现持续性腹泻、精神状态变差或反复便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同样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如何规避诱发因素、选择合适的脱敏治疗以及备用必要的药物。
编辑:徐珂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