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第一位女法官的传奇人生
庭审遭遇疑犯当庭自杀信守对姐姐的承诺
终生未嫁老人熟悉“减负、惠农”
吗?这位女法官现在生活得怎么样?25日,记者来到汉阳五红里社区何家嘴202-1号3单元201号房,见到这位已94岁高龄、当年的武汉第一位女法官李开物。
1946年当上女法官
满头白发,说话声音洪亮,思路很是清晰,只是眼睛做过白内障手术后,比以前稍微差些。25日上午10时,记者见到李开物婆婆,丝毫感觉不到她已有94岁高龄。
回首往事,李开物婆婆仍然记得很清楚。
1942年从北京朝阳法律学院毕业后,李开物来到四川万县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当书记官,“只能记录,不能审判!”1946年3月她参加司法考试后,来到武昌地方法院做“推事”(相当于现在的审判员)。1948年调到汉口地方法院任“推事”。1953年,她离开法院,调到武汉市水上区从事普选工作,次年又调动到武汉市交通运输管理局从事劳资工作,后来在武汉市水上运输公司工作直到退休。
“我有6年多的法官经历。”李开物说,这一生,既不是工人农民,为国家创造财富;也不是科学家,为人类创造幸福;更不是文学家,留下作品流芳百世。“很惭愧,我只有生命的长度,没有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现在,我要看报纸看电视,不断学习!”
老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记者看到,几大摞本地的报纸,整整齐齐摆放在她床边。儿媳妇王春芝说:“婆婆每天都坚持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看报纸,很多国际国内大事,她比我们还懂得多些!”
庭审遭遇疑犯当庭自杀
当年审案过程中有件事让李开物老人记忆犹新。李开物说,有一次,开庭审理天门的一个县长钱明飞 (音),是一个贪污案件,由于掌握材料证据很确切,审判起初进行得较顺利。可是,在最后,钱明飞突然拿出剃须刀割颈部要自杀。李开物当即宣布退庭。事后,法院院长责备法警,李开物也觉得惭愧,提醒自己在审判前应该多留心。后来,这个案件移交到其他法官审理。
李开物告诉记者,她审理民事案件,以调解为主。正因为李开物的秉公执法,1953年她还被评为法院劳模,当时的武汉市人民法院院长张雪涛,给她写了一段评语“前进的旗帜,光荣的榜样。”这个评语写在一个小本子上,李开物老人一直保存到现在,“这对我一辈子都是一个激励!”
不过,李开物老人透露了一个秘密。解放前夕的一天,她怀揣着一张解放军发放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传单,在法院宣讲后,准备回家后再宣讲。当时乘马车路过国民党军队门口,正在搞突击检查,巧的是,她所乘的马车很快冲过去了。“要是被抓住,从身上找到传单,我就没命了!”李开物笑着说。
信守对姐姐的承诺
终生未嫁
值得一提的是,李开物老人终生没嫁,这缘于她对姐姐的承诺。1945年,李开物不到30岁的姐姐重病去世。临终前,姐姐拉着还没成家的李开物说:“我这个5岁的儿子就交给你了!”李开物含着眼泪答应姐姐,并告诉姐姐:“你放心,我一定会把小孩带大的!” 此后,5岁的宗永新就跟着李开物,并改喊她“妈妈”。
正是缘于这一个许诺,李开物也作出一个重大决定:终生不嫁,带好宗永新。当时很多男子对李开物有意向,都被她拒绝。李开物笑着对记者解释:“要是我找了一男人成家,多少复杂些,对宗永新成长不利!”
此后,李开物就一直带着宗永新。青少年时期的宗永新饭量很大,李开物有时忍着一天不吃饭,只喝水,将饭菜让给宗永新。就这样,李开物终于将宗永新拉扯大。
现在,已70岁的宗永新说:“在我的心目中,李开物就是我的亲妈!”
采访间隙,忙碌家务活一阵子的宗永新停下来,剥了一个桔子,送到李开物老人嘴边。
老人熟悉“减负、惠农”
对现在的生活,李开物老人很是满足。从1957年开始,包括李开物父母在内,三代人挤在汉口清芬三路17平方米“斗室”内。生活虽然苦,但李开物从没有叫累。
一直到2004年4月,儿子宗永新所在的单位集资建宿舍,他们才搬进汉阳何家嘴10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中。李开物单独一间房,宗永新说:“妈妈带我辛苦了,应该让她享享福!”
有了儿子全家的照顾,李开物生活很是幸福。每天早上,宗永新给老人买来牛奶等早餐。吃完后,老人就看报纸看电视。到了晚上7时,李开物雷打不动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婆婆的生活可以自理。”儿媳妇王春芝说,李开物坚持自己洗澡,有时还自己洗衣服,自己叠衣服,整整齐齐的,“估计和她做过法官,保持的严谨态度有关系!”
李开物经常看新闻,94岁的老人还掌握了一些新词。“跳水,缩水,减负,惠农”,李开物一口气说出来,“我学习也是为了跟上时代,和别人交流时,不能弄个一问三不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