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临泉县警方调查,当地一名农民在接近17年的时间里,强奸116人(38人未遂),多数还并行实施了抢劫。这名嫌疑人侵犯目标明确:留守妇女。家中无青壮劳力,这些妇女不敢抵抗,同时因社会压力,也不敢报警。(据4月18日《新京报》报道)
留守妇女成为不法分子残酷摧残的对象,居然长达17年,超过百人之多,它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依然不是刑事犯罪的猖獗程度,而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作为农村社会生态的一部分,“留守后遗症”呈现恶化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问题凸显成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除了留守妇女问题外,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群体也受到连锁影响,负面征候相当严重。
而在三个庞大的留守人群中,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更是突出为焦点。这是因为,留守妇女是农村社会关系中的重要结点,既是留守老人的赡养者,也是留守儿童的哺育者。她们的处境好坏,决定着另外两个留守群体的生存状态。她们不但要承担家庭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还要给予长辈和孩子必要的精神补给。这就使不少留守妇女在遭受不法侵害以后,往往因为顾及亲人的感受和指望,采取默默忍受、独自消解的态度,不敢反抗,不敢告发。如此心理煎熬,必然会更进一步在她们人格尊严上划上血淋淋的一刀。
因此,对安徽临泉“留守妇女遭侵害”事件,需要超越刑事侵权的层级,放到一个留守关怀的政策平台上,细细考量:目前的农村政策中,在留守人群的关爱、维权上,究竟还缺乏哪些具体措施,在农村留守文化的建设中,是不是放弃了必要的心理研究、精神引导?对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如何解决他们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难题?因为,这个问题的罪魁祸首不止一个,仅仅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还远不够。
自2006年11月开始,中国农业大学历时两年时间,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最为集中的安徽、河南等五个省的留守老人、妇女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结集成册。阅读者称,每本书里涉及的每个问题无不让所有人震撼。
遗憾的是,类似的系统调研,公众所闻极少。自然,缺乏实体的论证,政策和制度层面的跟进设计也就滞后一步了。“百余名留守妇女遭侵害”事件,当成为一次棒喝。□西风(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