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9日电(IT频道 张司南)如火如荼的红包大战在除夕夜迎来最后决战。微信、支付宝、手机QQ、新浪微博、陌陌等各平台发放一波又波红包,投放总金额接近7亿元人民币。
不少网友直呼“网络红包漫天飞”、“雨点一样的红包”,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只顾着拆红包,甚至忽略了一年一次的春晚。
专家表示,平台豪掷数亿元抢用户、搞营销,将带来千万用户增长,“拉拢用户”成本不算高。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在除夕夜这个传统节日,应该多陪亲人,不应“抱着手机不撒手”,莫让商业红包冲淡了亲情。
除夕夜网络平台豪掷近7亿元撒红包
微信支付宝平台系统现间歇故障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自去年微信“偷袭珍珠港”的那一刻,国人传统的发红包、讨采头的方式注定被改变。相比长辈“红纸包着压岁钱”的古朴做法,微信、支付宝等掀起的红包大战多了些“互联网的味道”。年轻人见面必问一句“抢到没了吗”、“今年抢到了多少?”。
据了解,今年除夕夜,微信平台搭车央视春晚,从20点到24点,总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红包通过“摇一摇”的方式撒向网友,单个红包最大金额达到4999元。支付宝在除夕当天上午10发出1000万元现金红包,春晚开始后在20点,21点,22点,23点,24点整点时间发出总计1亿元现金红包。新浪微博也在除夕夜发出1亿元现金红包。所有红包金额加在一起已近7亿元人民币。
此外,支付宝方面在推出数字口令后又推出了中文口令,企业可以在平台分享红包,用户在支付宝平台输入企业自定义的中文口令,便可领取红包。此外,马云自掏腰包在支付宝与来往平台发出六种红包,金额分别为0.01元、9.9元、99元、199元、1999元、4999元,红包数量总计99.9999万个。
虽然平台卯足劲儿发红包,但平台系统却没那么“扛得住”。在晚8:18,红包大战开启后,不少网友反映微信与支付宝平台出现故障,显示“拆红包失败,再试一次”、“请求不成功,请稍后再试”的字样。微信方面确认系统出现bug。该故障大约在持续一刻钟修复。不过在此后几个小时中,不断有网友反映微信出现“卡顿”、“不流畅”、“时间延迟”等问题。
专家称平台掷数亿红包拉拢用户成本不高
网友反思不应让商业红包冲淡亲情
中新网通过粗略统计,今年微信、支付宝、新浪微博等平台推出现金红包与购物红包或代金券总金额超过140亿元。单除夕一天,平台推出的现金红包就超过7亿元人民币。虽然微信、支付宝推出网络红包的背后,是为争夺移动支付入口,拉拢移动支付用户。但数亿资金是否花的值得呢?
数据显示,去年微信“偷袭珍珠港”之夜,带来800万微信支付用户。今年在除夕夜前夕,微信红包公布数据显示,红包收发总量已经超过4亿元。根据媒体披露数据,2014年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最多,达到482万人次。其中最高峰出现在零点时分,瞬间峰值达到每分钟2.5万个红包被拆开。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电商分析师鲁振旺在接受中新网IT频道采访时表示:“平台推出数亿掀红包大战不可能收回成本,也并不指望收回成本。新浪微博连通支付宝,微博用户或者明星粉丝都是潜在的支付宝用户,微信通过分享红包,也会发展更过的潜在用户。通过数日的红包大战,平台投入的资金预计会至少会产生几千万的用户,如此算,获取一个移动支付用户的成本并不算高。”
不过,一面是网络平台掷数亿低成本拉拢用户,一面是抱着终端欢快抢红包的网友,这在一片“祥和”景象是否会引发我们深思。有部分网友表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夜也是一年中全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不应“抱着手机不撒手”,应该多陪陪家人,切莫让商业红包冲淡亲情。
相关阅读
“春节”为啥叫“过年”?民俗专家细说缘由
“欢欢喜喜过大年”。19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农历乙未羊年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全年生活的首个重要节日,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那么,“春节”为何又叫“过年”呢?
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说,过年的风俗源远流长,古代民间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时代,甚至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历、阳历两节,人们把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那么,春节为什么叫过年呢?由国庆解释说,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年”是一种怪兽,每逢除夕,它一来,百草不生,万物蒙灾。为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人们扶老携幼纷纷逃离,以便躲避“年”的伤害。同时,将屋里屋外布置红火一新,张灯结彩,放鞭炮,守岁,这样,“年”就过去、远离了。因为“年”惧怕红色、火光、炸响。
另外,春节从起源上来看,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由于一年分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意味着年景的好坏,因此。“过年”的意思就是祈盼、庆祝五谷丰登粮满仓。
此外,“年”还是时间的单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称为一年。大约在西周时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义引申为表示时间的词了,并且,“年”和“春”常常联系在一起。古代民间习惯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人们习惯将春天看作是一年的开始,有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春季对人们的意义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争有一个好的开头。
由国庆表示,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的意义就在于告别过去,为新的一年而努力奋斗。(记者周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