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3名全国女劳模:她们的五一特别活动是进京领奖去

凤网 2015-05-07 阅读数 489532

刚刚过去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你去了哪里游玩,有什么样的见闻,又为自己和家人买了什么礼物?有没有在微信朋友圈各种晒幸福?

不过别忙,告诉你,有13名湖南女性可是收获了一份前所未有的超级大礼:“五一”节前,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湖南地区有102人获此殊荣,其中有13名女性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怎么样,这样的礼物是否够分量、够特别?为此,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也特意采访了部分女劳动模范,请她们来分享“拆礼物”的心情,也将她们的劳动故事带给大家——

劳动带来荣誉与动力,劳动也创造幸福与和谐。


 

易冉

代表湖南,80后“焊花”与领导人面对面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徐美龄

在前往北京领奖的102名湖南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易冉估计,她应该是最紧张的一个。不是易冉玻璃心,而是在4月28日时,她作为湖南团的代表,站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张高丽副总理握着她的手,连声道“辛苦了”——那一刻,易冉说自己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劳动光荣”。

来自全国总工会的“神秘任务”

对于“80后”电焊女工易冉来说,年轻的她能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已经是巨大的幸运。为此,她提早准备好了两套有意义的衣服:一套是5年前买的黑色正装,一套是平日里在电焊车间穿的蓝色工作服。

4月27日,易冉到达北京,却意外地接到了全国总工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她。

“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事,所以还蛮忐忑的。”当晚,同行的人都去北京城区参观,唯独易冉被单独带进了人民大会堂。

“那时我才知道,他们是叫我来参加表彰会的彩排,我要代表湖南团上台领奖!”易冉按捺下心中的激动,仔细聆听现场工作人员交代的每一个动作和细节。

晚上9时,易冉回到房间,大家伙儿此时都知道了她要去上台领奖。他们一边恭喜易冉有了这个特别的机会,一边给她出谋划策,看如何穿着才能更大方得体。

“我就穿这个!”易冉拿出了自己的蓝色工作服,但发现衣服有点皱。

“我带了电熨斗。”一名同行的团友立马从房间拿来了熨斗,帮易冉把工作服熨得平平整整,大家才各自散去。

4月28日上午8时,易冉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人民大会堂。轮到她上台领奖时,她看到,是张高丽副总理为她颁奖。张高丽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连声说:“辛苦了,辛苦了!”

劳动创造幸福,也带来荣誉和动力

从北京回来后,易冉马上回到工作岗位,但她也发现了变化——公司的车间里到处都挂满了“向全国劳模易冉学习”的横幅。“我以前只觉得劳动能创造幸福,而此刻我发现,劳动还能带来荣誉与动力。”易冉说。

其实,在被评为全国劳模之前,易冉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23岁时,她成为中国南车最年轻的电焊技师,26岁时,成为株洲分公司最年轻的高级焊接技师;紧接着,她又拿下国际焊接技师证书,成为所在领域的权威。株洲市技能大师、湖南省技术能手……易冉已经逐渐成长为南车无可争议的技能拔尖人才。取得这些成绩后,不少人都选择“功成身退”,到办公室做个管理人员,但易冉却坚守在了电焊工的岗位上,还担任组装车间女子焊工班班长,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电焊高级技师。

工作十多年,易冉的徒弟已经遍布全车间。如今,她所在电焊班的成员们更是格外兴奋,不仅因为班长受到了嘉奖,还因为电焊班每个成员身上都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干得好干得不好,我们都是代表了班长易冉,我们不能给她丢脸。”45岁的电焊女工梅大姐说,易冉就是她的好榜样。

在5月6日上午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前,易冉仍旧在轰鸣的车间里,为大家演练新的焊接技术。“带好徒弟带好团队,希望今后通过劳动收获更多。”这是易冉的愿景,也是她对劳模荣誉的承诺。

 

胡欣

古老女书的年轻传人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只在妇女之间流行、传承的神秘女性文字。作为仅剩的6名女书传人中最年轻的一个,1988年出生的胡欣8岁即开始接触女书,2001年开始向女书传人胡美月学习,目前已会读、写、唱女书,能织善绣女红作品。

如今,胡欣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由此而来的巨大变化也让她觉得分外惊喜。不仅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江永县女书生态文化园的游客比往年翻了三番,各地旅行团也纷纷致电咨询,大家都想让胡欣来负责讲解。

一幅作品,一套瑶服,她将领奖变宣传

当大家得知胡欣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时,江永县的领导曾打趣她:“别人都是先评县级劳模、省级劳模,你真不错,一步登天,直接跳级评上国家级劳模啦!”

这玩笑话,却也让胡欣“压力山大”。原本只醉心于女书文化研究的她,一天内却成了本届湖南省102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最“特别”的一位——不仅年纪最小,还“跳级”荣获国家级劳模称号,同时又是永州市5名全国劳模里唯一的女性代表。

阔别两年,这是胡欣第二次踏进中国人民大会堂。上一次是在2013年11月,胡欣作为妇女代表来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这次,胡欣带了两件宝贝:一幅她昼夜赶工精心书写的长卷女书,还有一件虽然陈旧却精美的瑶族服饰。

“我和永州、怀化的劳模被分到一个组,整个组12个人,只有我一个女的。”“万草丛中一枝花”,胡欣也享受了不少“特别待遇”——永州的交警大哥向她学习女书,怀化的大哥在微信里帮她宣传;一有空闲,胡欣就在大巴车上拿起麦克风,唱着女歌跳着舞,她的女书长卷也在各个劳模手中被不断传阅……

字典,世博会,谭盾的音乐……都是她展示女书的舞台

其实,胡欣逮着一切机会宣传女书,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当然是因为女书的底蕴和美丽,值得向世人展示。”作为新一代的女书传人,在上海世博会上,胡欣秀出了一幅由她书写的、长达百米的女书长卷,让游客们得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些神秘的女性文字。

2012年,谭盾到江永县考察女书文化,尝试将这种特别的文化带入音乐世界。但一开始,谭盾并没有从女书文化中获得音乐灵感。着急的胡欣灵机一动,大胆抛开“走景点”的老法子,转而将谭盾拉到了一位百岁老太太的家门口——“老太太会唱‘哭嫁歌’,她自己也经历过哭嫁,唱起来特别动情。”

就这样,被触动的谭盾随后创作了《女书》交响乐,胡欣也成了该交响乐和微电影史诗的女主角。

因为女书,胡欣与各界名人的交集越来越多。前不久,胡欣接到了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的电话,赵教授说,早前二人合编的《女书字典》即将出版,这本字典里的女书全部由胡欣书写,将作为女书的标准字体。

你想做下一个女书传人吗

积极宣传女书,胡欣还有一个理由:“如今的女书传人只有6个,我们需要更多人的关注,才能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1982年,武汉大学的宫哲兵教授在上江圩镇发现女书后,女书才开始进入公众视线。胡欣说,如今她工作的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就是国内最全的女书“资料库”。游客不仅能在这里了解到女书的起源、习俗、传承等内容,博物馆还设立了女书学堂、女工厅等来进行女书教授等互动。

“其实还是有很多人想要学女书的。”胡欣说,有一次,一名来自广东的女游客拉住她说:“你是女书传人,那你能把女书传给我吗?”胡欣虽然很高兴对方有学习的意愿,但还是只能婉言拒绝。

原来,如今的女书学生虽然不算少,但要做真正的女书传人,还有一个“门槛”——必须得是江永县的姑娘。胡欣告诉记者,近几年的每个暑假前,当地政府就会派专人到各中小学校进行宣传,号召学生到女书博物馆来免费学习女书。只要条件合适,政府还会举办“传人考试”,通过鉴定才能被列为女书传人。

说到这,胡欣也希望通过今日女报的报道,邀请更多学生来女书博物馆:“最好是清一色的女孩子,如果她们也跟我当年一样对女书充满兴趣,我愿意培养下一个‘女书传人’。”

 

陈响莲

从赤贫农家女到“航天生态农场主”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炜

陈响莲是位地道的农民企业家。她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她白手起家打下偌大的产业,还因为她所培育的葛根苗作为湖南省唯一搭载“神州8号”航天飞船的植物种苗进入了太空,她也立志要做一名特别的“航天生态农场主”,让更多的人吃到太空蔬果。

如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陈响莲激动得失眠了好几天,特意去买了一件雪白的衬衫,配上公司的工作服,“要干净、精神地上京领奖去”。

因为一升白米,她发誓“要活出个人样”

5月5日,尽管离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已过去一周,但陈响莲一说起这事儿,语气依旧有些激动:“知道自己得了这个奖,那真是好几天都没睡得着觉,只觉得太幸运了!”

在陈响莲的念头里,自己一心创业,如今获得这份殊荣,的确是意外之喜。“习近平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入场时,会场里的掌声持续了很久,这也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鼓掌鼓到停不下来,真是掌声都可以把人的眼泪给拍出来。”陈响莲说。

其实,陈响莲一路走到今天,“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16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面对6个年幼的弟妹,身为长姐的陈响莲只能早早辍学,当煤窑的充电工,开拖拉机,操作打米机,捡煤矸石……

“后来,家里最小的弟弟得了病,夜夜尿床、天天头晕。医生说是营养不良,只需把一升白米磨成米浆,用油煎成饼吃下去就可以痊愈。但家里连这点粮食都没有,我便想去借米治病。”一天中午,陈响莲看到伯母挑着一担米进了村,她心急火燎地拿了量米的升子和装米的盆子就赶到伯母家。

“那天,我跪在地上求了她很久,可她就是不给,还说:‘把米借给你,你还得起吗?’”听了这话,陈响莲扭头就跑,在村口的小河边,她把升子摔得粉碎,把盆子丢进水里,发誓就算是饿死也不再去借米了。

直到两天后,一位乡干部碰巧到陈响莲家走访,得知她需要米给弟弟治病,便送了她两大袋白米,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借米事件”对陈响莲的刺激很大,她曾经只想努力干活求个温饱,但如今她觉得一定要闯出去,一定要富起来。

庆幸的是,陈响莲终于等到了脱贫致富的机会。

湖南独家,响大姐与太空蔬果结了缘

1989年,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号召个人投资办厂。凭着多年积攒下来的十几万元积蓄,陈响莲不顾丈夫反对,先后开办了两家煤矿,其间“好几次差点被活埋在矿洞里”。冒着风险,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积累了资本,陈响莲最终将创业模式转归到了农业经营上。2002年,她建立“响莲牌”葛参茶厂。同年,她又投资1000万元,成立湖南娄底响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葛根的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带动了周边3000农户就业、创业。

2011年时,陈响莲的企业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发展契机。当年9月,娄底市招商局通知陈响莲,说市里推荐了她公司培植的葛根苗作为湖南省唯一搭载‘神州8号’航天飞船的植物种苗进入太空,携带量为120克。要知道,正常情况下带10克种子上太空要花20万元,如今分文不收,就能让上百克种苗飞出地球,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一个多月后,陈响莲带着12株精挑细选的葛根幼苗飞往北京。

2011年12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育种中心向陈响莲移交了太空育种种苗“响莲葛一号”,并且授牌冷水江市建立湖南省首个航天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从那一刻起,陈响莲也有了新的愿景:建立一个太空育种科技园,让更多的人吃到“太空果蔬”。

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陈响莲也积极参与到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中。除了帮扶下岗职工、残疾人就业,她还先后资助了300多名失学儿童。据统计,陈响莲用于各项公益事业的捐款累计已超过1000万元,她因此也被人亲切地称为“响妈妈”、“响大姐”。

 

肖雨林

敢啃拆迁“硬骨头”的女村支书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当了47年村干部的肖雨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她直言这次去领奖是“乡里妹子进了京”,一天半的行程不算长,但她一直在见识、学习和交流,算得上收获满满。“特别是大家全体起立齐唱国歌时,真的是心潮澎湃,这是我一生都没有想到的。”肖雨林说,面对荣誉,她能想到的便是更加尽心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直到干不动的那天为止。

“我是乡里妹子进了京”

在北京,肖雨林这个带领新塘村村民发家致富,又敢啃下拆迁“硬骨头”的63岁村支书,瞬间就成了个孩子。

“这是我第一次进人民大会堂,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颁奖开始前,肖雨林好奇地四处走动,把人民大会堂仔仔细细观摩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真的和电视里面放的一样!”

除了看新鲜,肖雨林还四处结交朋友。“我认识了一些比较特别的劳模代表,一位是失去了两个胳膊的钢铁工人,还有一位是来自少数民族的女环卫工。”肖雨林说,她对那名女环卫工的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大家正一起吃饭呢,我见那位女劳模皮肤黝黑,以为她和我一样是个农民,就上去搭话。聊了才知道,人家年纪可比我小,皮肤黑是因为17年来每天在大街上扫垃圾晒的。”肖雨林觉得,环卫工的工作相对比较机械,所以能坚持十几年,她真是很佩服。

阳光拆迁,不怕得罪亲家

其实,肖雨林自己的工作同样也需要耐心与恒心。

从16岁担任村干部开始,乡亲们的大事小情便成了肖雨林工作的全部。村民有难事,不等他们开口,肖雨林就会找上门去帮忙。村里的养猪户沈建良想扩大养猪规模,却苦于没有场地,是肖雨林多方奔走,帮他建起了800平米的猪舍。新塘村的群众也特别信任肖雨林,不管有什么纠纷,哪怕是闹到要械斗了,只要她到场,总能迅速妥善解决。

近几年,肖雨林也多方争取资金和项目,带领全村260多户村民种植韭菜和白菜,帮着引进良种母猪,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如今,蔬菜冬种与良种猪饲养已成为新塘村两大支柱产业,村子经济落后的面貌也得以改变。

2010年开始,肖雨林还接了个“苦差”——随着多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地,涉及新塘村1700多名村民、2000多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征拆工作一直是出了名的不好开展,办事不仅要符合政策,还要让村民心服口服,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

一开始,肖雨林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就包括了“亲情阻力”——女儿的亲家在拆迁时,硬要肖雨林同意给户口已经迁出本村的大儿子也分配补偿款,但按照规定,这种情况是不能获得补偿的。

肖雨林想走温情路线,可上门做了二十几趟思想工作都没有成效,最终她坚持按原则办事,却得罪了亲家,女儿也埋怨她。但正是因为这份公正,让肖雨林赢得了村民的肯定。

在拆迁工作中,肖雨林也坚持“三不”原则:“自己不参与任何工程承包,家属朋友不参与工程项目,不在征地拆迁中得好处。”她的决心获得了回报,至今,新塘村的拆迁工作没有发生一起大的矛盾纠纷,没有一起信访案件,实现了阳光、公正、和谐。

 

杨芳

军工女标兵,玩转“高精尖”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徐美龄

杨芳是个“技术控”——她是江南工业集团公司数控加工分厂的一名数控铣工,也是负责导弹核心零部件生产的一线工人,更是兵工集团关键技能的带头人,“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才能让中国的国防力量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说话倍有范儿的杨芳在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后,挑了件2008年买的粉色西装,优雅地赶赴北京。她说了,咱是工人,但也有满满的女人味。

29年“两点一线”

其实,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这让杨芳觉得特带劲儿。但面对再高的荣誉,她也显得很理性。这不,4月28日刚领完奖,杨芳便拖着行李直奔机场,“心情特别激动,但是我得回来上班”。

就是凭着这份冷静,45岁的杨芳才能在兵工企业一待就是29年。17岁青春年华,她便进入车间跟着师傅们摸爬滚打,学习成型刀的刃磨、量具的使用、工件的铣削等“十八般武艺”;工余时间,她宅在家里,静下心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工艺理论熟熟的、实际操作溜溜的”,车间的师傅们常这样夸她。

“我父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我听着军工故事长大,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军工战士。”家里、车间,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就连丈夫也是当初的同事,“别人可能觉得枯燥,我倒认为其乐无穷”。

师傅是用来超越的

对于自己的私生活,杨芳很词穷,但一提到工作,她就打开了话匣子。

从1992年车间引入第一台数控设备,杨芳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充电”,学英文,学电脑编程,甚至花上一整年的家庭积蓄买电脑回来搞研究。

在公司后辈眼中,杨芳是标杆,也是数控车间的传奇。杨芳参与的航空吊舱精密制造工艺、某军品的关键部件制造工艺、高速列车动车组核心零部件制造等50多项科研试制生产,每年能为公司创造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杨芳所带领的团队,也从2006年的2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30个人。带徒弟时,她手把手教制图、教操作,给他们开小灶。“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觉得这是迂腐观念。”杨芳说,“师傅就是用来超越的”。

从刚进厂时的“小辫子”,成长为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再到行业技能标杆,杨芳自己也在不断进步。2008年,她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3年,她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5月,由国家人社部批准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杨芳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劳动模范工作室成立,同行业的一线工人都能从这里获得培训机会。

“我做的事其实很普通,但如果做好了,于国于民都有利,想想也挺有成就感。”同时,作为一个母亲,杨芳还将自己对工作的努力和付出当成是给女儿的礼物:“她看着妈妈这样拼,也懂事成熟不少。”

编后>>

除了今天我们采访的这5名女劳模,还有8名“湘妹子”同样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她们是: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八车队7路线驾驶员吴晓红,迪克(湖南)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刘小玲,长沙神农大酒店餐饮部楼面主管姜鹏鹏,汉寿县宏达家电有限公司店长吴和枝,湘村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莲,花垣县吉卫镇腊乙村党支部书记田金珍,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海外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田卫红,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湖南石油分公司总经理潘桂妹。

党中央、国务院每五年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而在2010年,湖南地区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女性是7人。几年时间,女劳模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她们奉献青春与智慧,也传递了女性奋发不息的正能量。

湘女多情亦多才,下一个五年,将是女性精彩奋进的五年,我们也期待涌现出越来越多视劳动为荣誉、用劳动创造幸福的“最美湘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