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大数据杀熟?记者实测后结果是这样

凤网 2018-04-04 阅读数 358614

Photo by Evgeny Tchebotarev on Unsplash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周纯梓

“用滴滴打车时,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价格却显示的不一样。而长距离出行时,苹果手机打车要比安卓手机还要贵不少。”近日,有读者在网上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留言,称多次测试发现,同一段路程,滴滴打车软件对两部手机的报价却不一样,其中老用户居然要比新用户的价格高。难道大家习惯使用的滴滴打车,也开始利用大数据“杀熟”?

滴滴打车利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真的存在吗?大数据杀熟”是否违法违规,消费者如果遭遇“大数据杀熟”该如何维权?请看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调查。

市民吐槽:

“大数据杀熟” 老帐号反而比新账号更贵

“同时打车,还是到同样一个地方,我作为滴滴的老用户反而比新用户贵一些,真是不能理解。”3月31日,长沙市民杜昊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吐槽说,自己遭到了滴滴公司的“大数据杀熟”。

原来,在3月21日的中午,杜昊和他的两个同事一起约好了去五一广场聚个餐。酒足饭饱后,两人准备打车回公司,杜昊熟练地掏出了手机打开滴滴软件,设定好回公司路线,正要下单的时候,同事也正在用手机准备下单,“想比着较下价格看是不是差不多”,于是杜浩就过去看了一眼同事的手机,结果却意外的发现,同样的目的地,同时下的单,同事的新账户价格只要15元,而他的老帐户居然要近20元,他的贵了近5元。这让他有点不能接受,他怀疑自己是因为用的比较多,被滴滴收集数据后“杀熟”了。

记者调查:

实测暂未发现滴滴“杀熟”

为了测试杜浩所说是否属实?3月31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拿出两部不同系统、不同使用频率的手机进行了对比测试,其中,一部手机是在滴滴上去年消费超过9000元的黄金级别老账号,另一部手机则是刚注册的新账号。为了确保测试是在同时间、同起点、同目的地的条件下进行,当天上午12时08分,记者将两部手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统一分别设置为雅礼中学和五一广场。

经过测试记者发现,从长沙的雅礼中学到五一广场,除去抵用券的情况下,新用户的拼车、快车和优享车价格分别为10.3元、19.1元、17元;老用户分别为10.8元、20元、17.9元。可以看出在同时间、同起点、同目的地的条件下,无论哪一种打车模式,老账号和新账号的差异都不大。

为了确保实验准确性,记者又进行第二次测试,以湖南省委至五一广场(公交站)为测试路线,结果根据数据显示,两部手机上的拼车、快车和优享车价格均相同,并没有任何差异。随后,记者在更换目的地与手机后又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数据并无太大差异。

公司回应:

不存在所谓“杀熟” “预估价”和“实付车费”两个概念

4月1日,针对网上部分媒体所说的滴滴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拨打了滴滴公司的乘客热线400-000-0999。

“我们滴滴公司不存在所谓的杀熟现象。”滴滴客服人员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造成价格差异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有的用户有打车劵,而有的用户则没有优惠券,所以会有一定的价格差异。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预估价的差异,滴滴快车的价格是实时计费,所以价格会有变动”。因此在滴滴客服看来,如果预估价存在1元—2元的波动是正常的,同时她还声称自己打滴滴的时候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3月23日,滴滴CTO张博在滴滴内网上回应称,“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他解释称,“预估价”和“实付车费”是两个概念。“预估价”是为用户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实付车费”是根据每个行程的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得出支付价格。

张博认为,每个行程的预估价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的。这些变量都会影响预估价。其中,路况是最复杂的变量,变化非常快。

“即使同名的起点和终点,也会受GPS精确度影响,最终经纬度坐标产生细小误差,从而影响预估价的估算。”张博介绍,乘客发单时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复杂的,可能是移动网络、可能是Wi-Fi环境。乘客也可能是在诸如机场、火车站、地下停车库等建筑结构较为复杂的场景,这都会影响用户的定位信息。

律师说法:

4月3日,针对大数据杀熟”是否违法违规、消费者如果遭遇“大数据杀熟”该如何维权等问题,长沙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吴炀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单纯从因手机品牌、是否熟客导致价格不一样来看,并无明确规定滴滴的这种“杀熟”行为违法或违规。

吴炀说,既然没有法律法规明确加以约束,现阶段消费者如遭前述“杀熟”,要维权可能有难度,并且由于滴滴这类打车费本来金额就不高,可能维权成本与被“杀”的金额还要高得多。

那消费者如果遭遇“大数据杀熟”该如何维权?针对这个问题,吴炀认为,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规定加以约束前,消费者如要规避“杀熟”陷阱,可能只能是多比较各种app之间的价格以及选择一些对价格的一致性有承诺的商家提供服务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