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科技助力至少三四成 大数据相亲有准儿吗?

凤网 2018-06-05 阅读数 435514

科技帮你选出最适合你的人,这是可能的吗?当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大数据已经先你一步。

资料图:相亲会现场。中新社记者张勇摄

现在,不少人已经接受人类不仅是生物存在,更是一个个行走的数据链的观点:30-35岁男性,爱浏览旅游网站,喜欢军靴;25-28岁女性,在名牌包网站停留时间长,喜欢追美剧……

人们对于大数据能做的事情也有了越来越多期待。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大数据能帮我推送我“可能喜欢的”商品,那它能不能通过我的用户行为,帮我匹配到一个可能喜欢的伴侣?在这种期盼中,大数据俨然已成为童话里的“魔镜”。

对严蓓来说,科技在她找到人生另一半的过程中没少出力。严蓓是互联网从业者,用互联网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她在豆瓣上发了“福利贴”,悉心指导希望使用相亲软件的人如何找到理想伴侣。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科技给她相亲助力了至少三四成。

27岁时,严蓓刚刚从国外回来工作,觉得到了“该找对象结婚”的年龄了。这一年,严蓓总共见了十四五位相亲对象,一半以上都是通过网上确定的。

严蓓发现,很多人的照片让她看了一眼就失去了继续沟通的欲望。于是,她也换上了还不错的头像。软件、网站相亲是比亲戚朋友介绍的相亲对象更看重第一印象的场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发现,简介的质量能够决定相亲对象对自己感兴趣的程度。她也改了几次自己的简历。

作为一名App设计师,严蓓自然而然地把网络相亲想象成找工作:先设定大致目标,海投、等回复、面试、试用——合适就继续,不合适就离职跳槽。

通过大数据来找对象,似乎设定“负面清单”是自然而然的,但在线婚恋平台有缘网公关郭良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实践中他们发现,对于相亲来说,“不想找什么样的”并不重要,因为相亲成功的用户找到的另一半,往往会有“负面清单”上的一些特点。

因此,有缘网为女性用户设置了“过滤”环节。女性用户可以设置三到五个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还是一个整洁的人”“你介不介意女朋友穿得很性感”“你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还是有节制的人”等。这些正向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女性用户可以通过综合评判男性用户的答案来自行决定是否要进一步沟通。

严蓓的“负面清单”和正向清单都很明确:不能接受对方是学生,希望找工程师相关行业的伴侣。

在使用相亲工具一年多后,她在相亲网站上遇到了后来的丈夫。丈夫是她的大学本科校友,经过了一年多的交往,现已修成正果,结婚生子。

严蓓用过网易花田、也用过真爱网、百合网。她说,大数据能通过她的浏览行为过滤掉相似信息,但绝对没办法代替自己选择。“虽然可以把硬件条件帮我剔除掉,但性格方面只能依靠我跟他聊天才能了解,这是大数据没法帮我解决的。”

郭良说,不论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寻找伴侣,长久以来的程序都不会被打破,大数据等工具,只是为这个过程提高一些效率。

而提起“大数据相亲”,深圳的李苗苗(化名)难掩气愤。这源于她第三次和相亲对象在线下见面的失败经历。她在百合网遇到一个男性用户。这位自称30岁、生活在深圳、未婚、经济条件良好的男性用户主动私信她。她看对方形象不错,于是在微信上开始聊天。在线下见面后,李苗苗觉得两个人已经进入了正常的相亲流程,准备继续发展时,她发现,对方在现实中仍处于婚姻关系中。而这位男性用户把网上资料改成了34岁,明显是信口胡诌,想几岁就几岁,想未婚就未婚。

“我当时要求他带我见他朋友家人,他不回复我,有问题;我让他带我去见家长,他以见爸妈也需要一个过程为由拒绝。”李苗苗说,感情中有任何怀疑都值得注意。正常恋爱过程,不谈及钱财,进入对方朋友圈,见朋友家人之后再进一步发展,可以防骗。

她觉得,目前大数据算法很低级,满足不了情感诉求。要想找到一个不错的相亲对象,最重要的还是擦亮双眼。“最可靠的筛选还是自己。女生如果不贪图条件太好、太体贴的对象,就能够筛选掉很大一部分骗子。”

李苗苗本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打击这些骗子。可考虑到安全等因素,除了在相亲被骗财偏色的群组里声讨,她也没什么其他的反击办法。对于大数据相亲,她最期待的是能把假的信息过滤掉。严蓓说,网络上信息可以随便填,很多时候只能靠运气加自己的判断。但这一点几乎无法避免,即便是父母介绍的相亲对象,也无法提前知悉生活的全部。只不过这个问题带来的不安全感被网络放大了。

不论大数据能不能为相亲出一份力,毫无疑问的是,传统靠媒婆、婚介所、亲戚朋友口耳相传的相亲,已经被注入了互联网基因。连续剧《黑镜》中的一集,男女主角听从恋爱软件的指挥,尽管和内心感受不同,仍根据大数据的算法认定两个人最佳相处时间只有12小时。时间到了后,他们分别和系统推荐的其他人选相处,尽管内心痛苦,但仍相信大数据推断出的结果要比自己的情感更准确。

其中有一幕,女主人公凝望着最后经过“调试”而匹配度高达99.8%的男主人公说:“有这个系统前一定很疯狂吧——人们还得自己去恋爱,自己搞清楚想跟谁在一起,自己考虑要不要跟别人分手。”

这是遥远的未来吗?也许没那么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 实习生 李彦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