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小老师” 抗美援朝老兵的“小迷妹”:一次不平凡的支教路

凤网 2018-08-01 阅读数 521463

再次见面,彭敏和熊婷婷有很多话想对老人说

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迪

视频: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莫雪霈

蚊虫肆虐、酷热难耐。大汗淋漓下,连换一件干净的衣服都成了奢望。

初来乍到,彭敏和同学们总想“随时撤离”;如今,真要说再见了,她们的心里充满不舍。

今年19岁的彭敏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免费师范生。和她一起利用暑假时间来到邵阳市双峰县石牛乡小学支教的还有25名同学。用她的话说,这一次支教,他们不仅给留守孩子带来了知识,也给自己“上了宝贵的一课”——从信心满满到临阵退缩,再从坚持不懈到充满信念……他们因一位86岁的老人而改变,而这个老人就是村里的抗美援朝老兵张育全。

抗美援朝老兵

因为崇拜:支教“小老师”拜访退伍老兵

“有多久没见爸爸妈妈了?”“过年的时候他们才回来。”在支教的日子里,彭敏和伙伴们鼓励小朋友们将想对爸爸妈妈说了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爸妈,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好”。一位小朋友提笔写下这样一句。因为小朋友们想说的话太多,食堂的四壁很快贴满了大大小小的画……

本以为下乡支教的日子,与留守儿童的相处就是全部。谁知,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彭敏听到村里邻居聊到一位曾参加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张育全。出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她约上同行的熊婷婷和陈颖冰,决定拜访老兵。而这一次拜访,也让她们重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任务。

“想象里,老兵的日子应该很清苦吧!”回忆起初见张育全老人的一幕,熊婷婷告诉记者,“进门前还挺失望的!”

说“失望”自然有些夸张,但熊婷婷解释:“老人家的房子十分体面,干净整洁,不太像电视里报道的那些退伍老兵的晚年环境”。

于是,三位支教“小老师”将张育全的初次印象定义为“普通老人”。

直到进屋,熊婷婷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屋外整洁、屋内朴素。整个房间的陈设十分简陋,卧室里除了一张不知睡了多少年内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拼接的衣柜外,再也没有任何东西。

“老人的眼神会说话。”彭敏说,或许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有着更纯净的个性,老人的眼神里充满希望与和善,一下子,让大家感受到友好,放下了那股在陌生环境里的警惕。

年轻人不请自来,老人反倒挺乐呵。得知彭敏三人想来了解过去的故事,张育全走进卧室,“喏!这些革命时代的衣物可是很宝贵的,我收藏了几十年!”

老人的存折上,记录着每一笔捐赠的善举

回顾历史:穿上军装他什么都不怕

86岁的高龄,让张育全的口述,已然有些含糊。好在,彭敏是湘乡人,她的老家与双峰县毗邻,方言大致能懂。于是,她一遍一遍向同伴翻译着。

瞬间,三位女生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张育全出生于1933年,亲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所以当1950年,村里征兵参加抗美援朝时,他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从终年绿叶如新的湖湘大地,来到天寒地冻的朝鲜战场,张育全几乎没有时间去适应,因为战争从来不等人。

“我是运输兵,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运兵、运枪支弹药、运粮食蔬菜……张育全和战友们为前线和后方连接起了一条生命线。为避免被敌军发现,成为轰炸目标,每次运送物资,他们都要跑夜路,而且很少开灯。

自然,跑夜路的风险是巨大的,随时可能遭到敌军的轰炸。最危险的一次,炸弹就扔在张育全驾驶的车旁边——一声巨响,他没了意识。

恍恍惚惚,不知过了多久,张育全睁开了眼睛,在敌人眼皮底下捡了一条命。

“炮轰弹打不算什么,只要穿上军装,就什么也不怕!”说到这里,张育全笑着向三位女生挥挥手,“作为中国人,经历过战争,享受了和平,那么就要牢记历史,看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你们都是人民教师,培养的是未来的希望,一定要不负众望!”

听完老人的话,彭敏与熊婷婷和陈颖冰相视一望,感觉怪不好意思。刚到石牛乡的时候,因为条件艰苦,她们总想打道回府。“宿舍里没有空调,蚊虫倒是很多。”彭敏说,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来到农村,再正常不过的吃饭也成了问题,食堂师傅放假了,她们无人做饭,全靠自己下厨。

只是,感受过张育全老人的经历,彭敏再也不叫苦了,“老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奉献和牺牲”。

 

回馈社会:每月4千元的工资,他捐出3千元

更让三位女生感到诧异的是,老人晚年清贫,却时刻想着回馈社会。

1954年,因为表现优异,张育全被送到一所航空预备学校接受培训。如果一切顺利,他将成为一名飞行员,但一切美好的想象都于1958年戛然而止。

那一年,张育全被错划为“右派”,从此与战友们失去了联系。张育全说,这是让他遗憾终生的一件事,因为那几年他认识了许多有着共同信念,一起保卫新中国的战友。后来,他被平反,还给安排了工作。

如今,张育全每月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可生活在农村的他,至今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因为,他每月只留下1000元作为生活费,其余3000多元钱全部自愿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以及公益组织。

“农村不是都说存钱养老吗?您为何不担心自己?”彭敏的问题让张育全眉头一蹙,老人回答:“我是军人,相信祖国!我死了之后,国家会给我发丧葬费,所以我不用给自己留什么,在有生之年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这是积德!”

老人的话,让三位女生感动不已。“他说自己身体很好,但其实拿东西的时候,手不停在抖。”陈颖冰说,“老人的精神很有感染力,至少能让我坚定信心,吃苦耐劳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临别之时,彭敏三人再次相约,又一次来到了张育全老人的家中——这一次,她们要履行与老人的约定,将这些支教日子与留守儿童的照片送给老人,并且告诉老人:“对于未来,她们也充满希望”!

声音

希望更多学生在抗战老兵身上吸收正能量

赵小群(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团委书记)

7月11日至24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6名同学组成实践团在留守儿童比例高达60%的娄底市双峰县石牛乡中心小学开展支教帮扶。其中,包括21名女生,5名男生。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特点,免费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教导,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特色课程,提升综合素质。

在我看来,本次实践团里的21名女同学表现极其出色,到基层做事很接地气,又充满真情。大家有恒心、有耐心,一起向前冲,能和孩子、群众打成一片,推动了教育事业在基层的发展。

当然,意想不到的是,三名女同学还有了意外的收获——拜访老兵。她们倾听老兵的故事,传承了中华经典,吸收了满满的正能量。一方面,让那些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兵感受到,社会上还有许多爱心人士以及大学生依旧关心着他们;另一方面,她们也在老兵身上找到力量,将这样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