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佳农民中的湘妹子:轻松种田,智慧农耕

凤网 2021-10-21 阅读数 64231


编者按: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旗引领下,无数女共产党员砥砺奋进,建功立业。在湖南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上,湖湘女儿更是以“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铿锵精神,奏响了一曲曲进取之歌、奉献之歌,涌现了一大批巾帼先锋党员。

继巾帼初心耀三湘——初心篇、传承篇、奋斗篇系列专题之后,省妇联再次推出巾帼初心耀三湘·先锋篇——“党员先锋她榜样”专题报道,为您讲述巾帼党员先锋故事,展现她们胸怀家国、勇担使命、敢于追梦、走在前列的新时代女性风采。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根据我们的测收,第二季稻的亩产量可以达到1100多斤。”10月19日,受天气影响,再一次推迟了稻谷的收割作业,但她并没有过于担心,因为从收耕到稻谷的烘干,董敏芳早已经实现了全机械化操作,“今年两季稻的亩总产量可以达到1吨左右”。

今年44岁的董敏芳是岳阳市岳阳县筻口镇潼溪村人,2013年,她返乡创业,先后创立了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和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通过新思路、新技术,让种田变得更轻松。但董敏芳的目标不仅如此,她希望,能够在科技的帮助下,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变成“面朝屏幕背朝云”的新景象,让农民能够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职业。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董敏芳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

(董敏芳,现任岳阳县丰瑞农机、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20年3月,获得2019年度湖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21年9月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


儿时梦想:“轻松”种田

9月23日,2021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在浙江省嘉兴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主会场揭晓。穿着白衬衫、黑西裤,化着精致妆容的董敏芳一改大众对于农民的刻板印象,从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手中接过了荣誉证书和奖杯,而她也是本年度湖南省唯一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农民。

回想起得知自己获得荣誉的那一刻,董敏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很开心,感觉付出得到了认可”,在此前公示入围名单的时候,她还一度以为自己“可能没希望”。

谈论起和水稻种植的渊源,董敏芳觉得要从童年开始讲起。“我出生于农历六月初七,正是‘双抢’的时候。”不仅如此,董敏芳和其他的农村孩子一样,从小就跟着家里人一起在稻田里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董敏芳记得,从插秧开始,农忙时节总是要全家出动。插秧的时候,她需要将捆扎好的秧苗抛到田里,方便大人插秧;几十天后,秧苗开始长大,董敏芳又要帮助父母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董敏芳就需要帮着抱禾把,收割完后,又要和兄弟姐妹一起,去捡稻穗,“把田里清得干干净净”。

上学后,董敏芳跟随着家人离开了农村,但亲戚的经历却让她开始思考,是否可以让种田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原来,董敏芳的叔叔是一位传统的农民,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见不得农田荒废的叔叔一个人承包了近30亩水田,不愿意接受农机的叔叔坚持用纯人力的方式种植水稻,“每次回家,叔叔总会抱怨喊累,希望儿女回家帮忙”。

为此,董敏芳希望,有一天,农民也可以轻松种田,甚至可以像其他行业一样,穿着精致地干农活。

怀揣着这个梦想,2013年,董敏芳毅然辞去高薪工作,顶着家人不赞同的目光,回到筻口镇,成为了一名新农人。

“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机装备的现代化。”回到村里后,董敏芳先和朋友一起,尝试着通过机械种田的方式,种植了400余亩水稻。很快,她就尝到了甜头,2014年,董敏芳不仅扩大了种植面积,还成立了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合作社,可以更好地抱团取暖”。一年后,她又成立了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为种粮农民提供专业的机械化服务。


心愿达成:人不下田,谷不落地

“以前都说‘藏粮于肥’,但在我看来,如今已经成为了‘藏粮于技’。”在董敏芳看来,合理科学地使用机械和技术,能够让土地更肥沃,稻谷更丰收。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董敏芳的观点。她记得,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后,为了推广业务,她跑遍了筻口镇58个村,大会小会开个不断,但不少农户面对不熟悉的机械化耕田,十分抗拒,一度以为董敏芳是“为利而来的骗子”。

为了让乡亲们能够相信自己,董敏芳跑得更勤快了,和他们交流,融入到村民中去。不仅如此,她还决定降低机械的租赁费用,让农户用半价的钱来使用农机,“这一举措让我自己也亏损了不少钱”。

经过一年的使用,农户们体会到了机械化农耕的好处,开始主动向合作社租赁农机服务,董敏芳这才逐步回到了最初的定价。

“不赚农民们该赚的钱,帮助农民赚更多的钱。”在这一原则下,董敏芳算了一笔账,从插秧到收割再到谷子烘干,在种植两季稻的岳阳县,一年的全托管费用下来,一亩地只需要不到1700元,而经过精心打理和照顾的农田,一亩一年可以生产上吨粮食。

经过几年的发展,董敏芳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社会化服务中心,拥有70余件套农机装备,同时还有1200余套合作的农机设备,满足了从育秧、机耕、施肥、机插、飞防、收割、仓储到烘干的“一条龙”式的机械化服务,让种粮农户真正做到“人不下田,谷不落地”。

如今,合作社服务万余名农户,托管服务稻田面积超过十万亩,其中,还包括8000亩全托管稻田,“因为不少农户的年纪比较大,舍不得田地,于是便把种植水稻最辛苦的环节托管给我们。”董敏芳解释,目前,半托管服务依旧占据合作社工作的主要位置。

而为了确保服务质量,董敏芳以筻口镇为圆心,半径100公里以内的地方是最佳服务范围,一旦超过200公里,她就不再提供农机服务,“距离远了,费用提高不说,质量也无法保证”。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了解决筻口镇的秧苗需求缺口,董敏芳又建起了全新的机械化育秧基地,解决了循环育秧的难题,还扩建一座育秧催芽暗室。同时,她又开始试验旱地育秧的新技术,突破了育秧瓶颈,大大解决了晚稻的育秧难题。


智慧农业:面朝屏幕背朝云

从曾经的牛耕到如今的机耕,从手动插秧到抛秧再到如今的机械插秧,从深一脚浅一脚在水田里喷洒农药到如今的“飞防”,董敏芳带领着乡亲们走上了机械化的种田之路。迈出了“现代化农业的第一步”后,她又开始思考着,如何将数字化和智能化与种田联系起来,让种田也能够“智慧”起来。

“这是我们目前正在试验的智能灌溉系统。”采访中途,董敏芳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只见她打开一个软件,几下操作后,稻田和出水口就实时出现在了屏幕之中。

这是董敏芳关于“智慧农业”的初尝试——“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配套省农业农村厅的“四情”监测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成了岳阳市首个全过程远程监控、产品可追溯的900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基地用水通过沟渠从水库引水,在泵房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泵房抽水机开关通过手机APP端控制。供水管网系统建在地下一米深处,田间供水也由手机APP端操作阀门控制,“这样即使我在出差,也能够远程监控稻田的水肥情况”。

对现代化农耕的不断探索不仅实现了董敏芳小时候的梦想,如今,她也通过新农人这一职业,获得自身的不断发展。作为党员和省人大代表,董敏芳积极履职,参政议政,深入民情,撰写了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升级、供销社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多篇建议,积极为经济和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我认为新型农民也可以称之为‘高素质农民’。”董敏芳告诉记者,新型农民不仅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也要懂农业,更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衍生出更多的产业,提高农业所创造的附加值,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

为此,她还计划着为自己的每一件套农机安装上北斗定位系统,搭建数字化农机监管系统,让“面朝屏幕背朝云”的新型农耕方式真正实现,“明年一定正式上线”。


董敏芳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智能灌溉系统。


编辑:俏俏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