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有大梦想!13岁的她们告别童年,向少年出发

凤网 2024-05-30 阅读数 9007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欧阳婷 周雅婷  供图/受访者

你们的13岁是什么颜色?热情的红色、恬静的蓝色、青春的绿色还是阳光的黄色?

“我们希望所有的13岁都拥有无限可能的彩色!”这一句话,摘自近日网络热搜话题#13岁最后一个儿童节中的“网友评论”。

13岁,对所有人来说,平凡又非凡——这一年,我们离开小学就读中学,从少先队员向共青团员奋进;这一年,我们摆脱稚嫩承担责任,开始学习14周岁该担负的法律责任;这一年,我们告别童年向少年出发,敢创新敢奋斗,迎接美好未来!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孩子们有着怎样的成长瞬间?家长们又给予了怎样的家庭教育?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今日女报/凤网推出策划报道“非凡的13岁”,关注那些13岁小女孩的大梦想,期待她们在梦想领域闪闪发光!  

“科创明星”陈思颖:在乡村坚持科学梦

邵阳市隆回县桃花坪中学初一学生

第4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作品”一等奖获奖者

邵阳市隆回县桃花坪中学,今年13岁的陈思颖正在生物课上兴致勃勃地用显微镜查看自己刚做出来的植物细胞切片,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新奇而熟悉的体验——从田间地头、生活间隙的观察、思考,到真正走进实验室,这一年,她想要继续坚持自己的科创梦。

陈思颖从小就喜欢科学,每当遇到小问题,她的脑海里就开始奇思妙想:树为什么是向上生长?牛奶为什么会从吸管中喷溅出来?田里的作物为什么有不同的收获季节?

长大后,她不再满足于“想”,转而开始自己动手。一次,她收集了很多废旧的瓶瓶罐罐,拆来拆去,把瓶子、笔、纸板做成了一个“收纳箱”,当想法的“火花”被实现,陈思颖十分兴奋。“虽然‘不好看’,但我很喜欢这个‘作品’,一直用到小学。”

“我们虽然什么都不懂,但孩子感兴趣,我们就会支持。”陈思颖父亲告诉记者,孩子的姨父是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平时在学校也会想各种方法鼓励孩子们的科创梦。“我们就让思颖在课余时间跟着姨父学习、做实验,搞发明需要的材料我们也尽力帮她寻找,希望能为她创造一个能安心学习的环境。”

学校里,陈思颖感受到了更浓厚的科学氛围:有专门的编程教室,学校内外都设有专门的实践田,不过,她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教学楼顶,那里有能容纳近150棵稻苗的圆形栽培池,还有空中轨道水稻车。

对于在乡村的孩子来说,身边的一切都是“实验天堂”。2023年,跟着姨父学习的陈思颖得到了机会:平时的“小发明”也可以拿去参赛。于是,她开始了“头脑风暴”。几乎整个寒假,陈思颖的心思都在“发明”上。“我想做一个能自然烘干的衣架,既实用又环保!”于是,从创意到制作再到讲解,全是陈思颖和几名同学自主完成。“当他们成功制作出来后,喜悦显而易见。”陈思颖父亲说。

终于,陈思颖迎来了第一个“人生巅峰”,她在第4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拿下“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作品”一等奖。

微信图片_20240530190052.jpg

陈思颖习惯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找寻思维的“火花”。“比如,初中老师在大雨天骑摩托车和小车相撞了,我就想能不能设计一款雨伞,能避免这种情况。”为此,她在特制的雨伞上加上了灯带,设计出一款“安全预警伞”。

怀着满满的期待,陈思颖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今年邵阳市举办的青少年科创比赛,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二等奖,无缘省级赛。

“当时心里很不舒服。”陈思颖说,后来父母为了鼓励她,找出了儿时她制作的各种“小发明”,“那一瞬间我明白了,创造的过程比结果更快乐!”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陈思颖想回一趟曾经就读的乡村小学,回去看看学校收藏的学生“发明”,“就像创造、发明,梦想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我会一直坚持我的热爱,在思考与探索的路上不断走下去。”

访谈

记者:13岁这一年,有没有哪一个瞬间感觉自己已经长大?

陈思颖:今年再次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我觉得很不一样。之前领奖觉得很骄傲,看重的是获奖的成功。但今年更多的是在乎创新的过程,还有过程中收获的自信。

妈妈:今年比完赛,孩子突然跟我说:“我一定要把梦想坚持下去。”这一刻,我感觉女儿真的长大了。


“戏曲传人”王艺媛:当一朵努力的“小金花”

郴州市临武县第一完全小学六年级学生

2024年湖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选拔展演个人项目(业余组)金花奖项获得者

唱念做打俱佳,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之间,尽显文化传承……今年5月,凭借着出色的表演和不俗的戏剧功底,13岁的王艺媛在2024年湖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暨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湖南赛区选拔展演中,获得了个人项目(业余组)金花奖项。

时间回到一个多月前,王艺媛正面临小升初的备考压力。但为了自己的戏曲梦,她挤出宝贵的备考时间排练。饰演扈三娘的她,为了将扈三娘的飒爽英姿展示出来,常常在排练室一练就是一整天。

13岁这一年,王艺媛经历了挫折,也收获了掌声。

回顾5月初参赛的过程,王艺媛心有余悸。比赛前,照例开嗓练声,可她因为感冒咳嗽,突然失了声。

王艺媛在后台急得直跺脚,戏曲老师走到身边安抚她的情绪:“不要去想比赛的事,享受表演的过程,尽力而为就好了!”

“种子选手”突然被释放了压力,王艺媛轻松了不少。登上舞台的前半段,她也出现了几处失误,少了两个旋腰动作、一个锣鼓点子没卡上……有些紧张的王艺媛眼神一直看着台下的老师,直到老师给她竖起大拇指。

王艺媛像是找到了自信,立马卡着锣鼓声跳起来,最终在一段机智的应急表演中拿下了省级比赛的金花奖。

微信图片_20240530190149.jpg

(摄影:陈卫平)

“处事不惊,机智应对。”评委老师对王艺媛表演作出的点评,也让她收获了13岁的成长礼物。

之后,王艺媛选择加入“送戏下乡”的公益演出队伍。

节假日,王艺媛几乎不间断地参与演出。台下训练吃的苦,一点儿都不比成人少——唱戏需要戴头套,用发网将头发全部盘起,再用黑色的发带一圈圈勒紧,戴上头套、头饰,“每次头都很疼、很晕,时间长了还想吐”。王艺媛说,“看到台下的观众为我鼓掌,我心里满是自豪,觉得好像还能忍受”。

每一位优秀孩子背后,都少不了默默支持的父母。

王艺媛的妈妈,几乎没有落下女儿的每一场演出。看着女儿因为表演受的伤,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会在孩子受挫时,鼓励孩子勇敢和坚强。”

“女儿通过学习传统戏曲文化,加深了对中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经常还会跟我们讲起她饰演角色的故事。”在妈妈看来,学戏后的孩子变得更懂事了。“我们家境困难,但依旧会全力支持孩子为梦想努力!”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王艺媛想跟父母一起去郴州看一场精彩的戏曲演出,向优秀的前辈学习,坚定自己的戏曲梦,做戏曲文化的小小传承者。

访谈

记者:学戏曲的路上,是否有过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王艺媛:戏曲练习的过程中,最难学的动作是压横叉。初学时横叉基础不好,被压到底的时候崩溃大哭,但训练还得继续,我就一边哭一边训练,庆幸自己没有放弃,现在终于练好了!

妈妈:还记得以前她总在台上发脾气,练不好就很暴躁。今年的变化很大,孩子学会了苦中作乐,即便再不顺利,她也会打起精神、保持微笑,继续下去,这样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体育健儿”李羽慕:在泳池中享受“热爱”

岳阳市第十中学初一学生

岳阳市花样游泳队队员

“浩沙杯”2023湖南省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U15男女混合项目季军

5月28日,李羽慕迎来了13岁生日。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运动,喜欢在水中的感觉。妈妈邹霖记得,女儿4岁开始学游泳,小学时,其他小朋友都不敢下水,李羽慕就已经正式参加专业游泳训练,成为岳阳市游泳队的一名预备役小队员了。

2022年,李羽慕被花样游泳队的教练看中,代表岳阳参加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花样游泳项目比赛。

花样游泳融游泳、体操、舞蹈和音乐于一体,是一项艺术观赏性非常强的水上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而在训练中,教练更是用芭蕾的标准训练队员,开背、压腿、拉韧带,这些动作一度让李羽慕萌生了放弃的想法,但因为对水上运动热爱,她选择“拼一把”。

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李羽慕和队员参加了省运会上花样游泳U11组25米节奏游和柔韧组合两个项目,并都获得了铜牌。

省运会结束后,曾经想着放弃的李羽慕却坚持了下来,并且在“浩沙杯”2023湖南省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男女混合项目中获得第三名,被湖南省队的教练看中,前往省体委参与集训。

集训非常辛苦,她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一直训练到中午。

“她成长得很快,集体生活让她变得独立自主,开始有自己的想法。”邹霖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曾经和自己一样高的女儿长高了,如今高出她小半头,身体也变结实了,行事作风越来越有大人的模样。

对于李羽慕的选择,邹霖并不意外:“如果她能够在体育竞技中走出一条路,我和她爸爸就全力以赴地支持。”在她看来,通过体育锻炼,李羽慕逐渐从一个被父母家人娇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吃苦耐劳、精气神十足的孩子。

微信图片_20240530192023.jpg

李羽慕也鲜少向妈妈透露训练中的辛苦。

经历了半年的集训,今年4月初,李羽慕回到了岳阳,但她依旧严格坚持着集训时的作息,上午补习文化课程,下午就到泳池训练,保持水感。

6月1日,李羽慕又将赶赴长沙,参加自己的第二次集训。对于未来,李羽慕希望自己能够进入专业队,争取进入国家队,为国争光。邹霖则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女儿每一步都能够走得更好。 

访谈

记者:参加完集训,感觉自己有哪些变化?

李羽慕:我的花样游泳技术更加成熟,训练也更加得心应手,面对教练的要求,我能够想办法完成,而不是想着逃避。

妈妈: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孩子已经从稚嫩的孩童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少年,成熟了不少。


“故事大王”周熙雯:成为海霞一样的主持人

株洲市第二中学枫溪学校初中部2302班学生

“少儿故事大王”“校园主持台柱子”“校园小记者”……13岁女孩周熙雯,有着众多标签。从小就伶牙俐齿的她,今年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目标)——要成为海霞一样的知名主持人!

为什么想成为海霞一样的主持人?周熙雯说,小时候的她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旁看《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中,她最佩服的是海霞——强大的气场、动听的声音、机智的反应,这些都是强大的主持功底所积累而成的。

正是心里这份执着的追求,让周熙雯下定决心苦练播音。她说,为了提升写作水平,今年1月开始,她把更多时间放在了阅读上。《三国演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城南旧事》……这些都是她经常阅读的世界名著。

周熙雯对播音的热爱,也得到了妈妈的支持。“作为妈妈,我很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把她的成绩看得那么重。”周熙雯妈妈说,“女儿喜欢播音,我就买播音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女儿。”

正是这份执着的追求,也让她的播音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对稿件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自己的播音能力也更上一层楼,“稿件写完后,我会一边朗诵,一边反复打磨,直到自己感觉播音效果达到最佳”。

微信图片_20240530190221.jpg

但周熙雯的主持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连续三年在“湖南省少儿才艺大赛总决赛”语言表演项目拿奖的周熙雯,去年遭遇了第一次“滑铁卢”,以三分之差无缘决赛。

结果出来后,周熙雯哭了好几个晚上,心里也有了心结。但海量的阅读和多角度的研究思考,让周熙雯学会了坦然去面对这个结果。“《老人与海》描写了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失败者,它告诉我要看淡得失,要享受着自己与困难搏斗所展现的无穷生命力。”

如今,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校园主持,更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访谈

记者:13岁的你,对于未来有什么期待?

周熙雯:未来会努力平衡兴趣爱好与学业的关系,把对爱好的热情继续坚持下去。

妈妈:女儿跟我说过,她的梦想是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做一个新闻工作者。我们希望她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每一件事都脚踏实地去坚持,我相信,最终她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自强榜样”陈临溪:成为旅行家,讲好中国故事

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初一学生

2024年度“新时代湖南好少年”

被大众熟悉的陈临溪,是自强不息的榜样——重度听力障碍的她通过植入耳蜗,经历听力康复训练,发音清晰度达到95%。她和弟弟陈铸蹊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向国际友人讲述中国故事、长沙故事,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发展、文化、美食美景,收获不少粉丝。

微信图片_20240530190927.jpg

如今,陈临溪是一名初一学生。而在小升初的过程中,父亲陈波苦恼了一阵:“我们担心临溪换了新环境,可能会不适应。”于是,在初中学校和班级先后确定后,陈波言真意切地给临溪未来的班主任写了一封信,信里坦诚地讲述了临溪的情况,并请求老师能不能让孩子坐在距离讲台3米以内的位置,“佩戴人工耳蜗并不能完全恢复听力,一旦声音距离超过两米,清晰度就会下降很多”。

好在老师能够理解陈波的难处,爽快地答应了。

陈临溪没有因听力障碍而内向,反而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初中第一次月考,因为题目量变大,加上时间安排不合理,陈临溪的语文成绩并不理想。考试结束后,她仔细总结了自己的错误原因,更加勤奋好学。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陈临溪逐渐得心应手,成绩提高了不少。

但在陈波看来,刚上初中的陈临溪还带着不少稚气。一次放学后,女儿告诉爸爸,自己和同桌闹矛盾了,“再也不要和他玩了”。但陈波记得,在上学的第一天,陈临溪还在家中介绍自己的同桌是“我最好的同学”。

“到了初中,但是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还停留在小学。”为此,陈波找到陈临溪,和她进行了一次谈话,告诉她要学会尊重同学、理解同学、包容同学,“最起码,不能动不动就‘绝交’”。

在陈波的引导下,陈临溪慢慢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和同学们相处。

作为父亲,陈波希望陈临溪和弟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在和外国网友的沟通中,陈临溪逐渐对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旅行家或者书法家,和我联系过的外国朋友见面。”在这过程中,陈波希望,陈临溪能够一点一点打牢基础,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前进。

访谈

记者:和小学相比,初中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陈临溪:初中学业更加重,我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但我仍会坚持与外国朋友沟通交流,并练习书法。

爸爸:初中生活需要孩子更加成熟,不仅要妥善处理好学业,也要学着处理好和同学们的人际关系,逐渐掌握更多技能。


编后>>

孩子们,请向着梦想努力奔跑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关爱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好少年儿童更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们将笔和镜头对准了5位闪光的13岁女孩,她们在儿童与少年的转折期,为梦想奋斗、向未来前进。

而放眼全国,还有无数向阳而生的幼苗,正向着梦想努力奔跑——以“中国速度”苏炳添为追逐目标的浙江女孩陈妤颉,在日复一日刻苦训练中超越自我,成为田径比赛100米200米冠军“大户”;江西省南昌市盲童学校的12名视障儿童从一根小小的跳绳跳跃出光芒,找到了自信,他们看不见世界,却让世界记住了他们;安徽农村的朱晴雨将自家姜田当作试验田,是春耕现场的“小研究员”,立志为提高铜陵白姜产量作贡献……他们,都是新时代好少年!

关注儿童,是关注未来的根基。从呵护特殊儿童群体,到重视爱国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从《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一项项措施出台、一个个文件印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时代的滋养与教育的进步,更少不了家庭的支持。

为人父母,只有学会尊重儿童、懂得因材施教、做到用心陪伴,才能让孩子在奔跑的人生中实现梦想。我们衷心地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编辑:徐珂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