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长农民家门口上班

凤网 2013-03-19 阅读数 229897

本报记者沈浩贾云巍通讯员李建国

如今,对施甸县水长乡水长村的农民来说,在家门口挣钱已经不再是奢望。他们放下裤脚进工厂,每个月领到2000—3000元的工资;卷起裤脚下田来,种烟收稻不耽误。这里的农民越来越多地成为亦工亦农的群体。

水长村百花山村民小组的杨曙华清晰地记得:6年前,他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村里的烂泥路上无所事事,与当地许多人一样,在自家2亩多田地上种植烤烟和水稻,收入鲜有起色。

从2008年开始,随着保山水长工业园区在该村落地,昆钢嘉华、云维股份等一大批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全村已有300多人进入园区企业就业,还有在园区从事交通运输服务的群众达56户。

杨曙华承包了园区两家企业的搬运业务,领着当地20多人在厂里“上班”。因为有了稳定的工作,不仅买了一台装载机提高作业效率,还买了一辆尼桑轿车开着上下班。如今在水长村,已有16户农户和杨曙华一样有了私家车,全村1059户家家户户有了摩托车、电视机,部分农户还接入了网络宽带,他们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

在水长村担任了多年村党总支书记的赵平告诉记者,工业园区落地后,水长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5年前水长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300元,去年已经超过4300元,更加可贵的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改变。”

徜徉水长村,村容整洁,水泥路直通到家门口,40%的村民盖起特色小洋楼。来自河北的燕亭亭在水长村做了上门女婿,在园区搞运输已有4年多,他对水长的变化感受颇深:“村里新房多了,路也宽了,不少人像城里人上下班,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水长东村小组已建起了设施完善的村民文化活动场所,每当夜幕降临,小桥流水间,村民成群结队在广场回廊、农家书屋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除了进入工业园区就业,水长集镇的繁荣也给村民带来了自主创业的机会。水长工业园区企业的到来,让餐饮、住宿、百货等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热闹起来,不少村民在集镇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社金旅馆老板潘社金家住水长村东村二组,他看准了工业园区带来的商机,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宾馆,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还吸收了5名当地农民就业。水长村下村小组的赵树采,如今已年过半百,他和爱人在集镇岔路口开了一家杂货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过得很惬意。老赵说:“自从工业园区引进了几家大企业以后,人逐渐多了起来,生意比以前好做得多了。”

“在家门口就业就是好,出了家门,就进厂门,不但每个月能拿到可观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管好自家地,真是一份两全其美的事。”原本是中专毕业在家务农的杨梅,以前从没想到会在家门口就业,现在这份在家门口上班的工作,让她心里有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如今,水长村的农民在家门口上班了,实现了照顾家庭、挣钱两不误。虽然待遇和城市仍然有一定差距,但他们的孩子再也不用做“留守儿童”,家里的老人也有人照顾了。

题图:村里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通讯员于观明摄]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