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China Travel”热辣滚烫,入境消费如何乘风破浪?

凤网 2025-04-03 阅读数 5298

文/陈泽霖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出现32次,释放出强烈信号,“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放在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报告中还提出了“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同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就“发展入境消费”明确了具体举措。

把发展入境消费作为提振消费的内容和举措之一,既是我国实施全方位扩大内需战略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我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对我国经济增长、传统文化传播、国际形象提升、区域平衡发展等多重维度具有促进和提升作用。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China Travel”成为大热话题,不少海外网友创作的中国旅游短视频播放量高达上亿次,特别是近期美国网红“甲亢哥”开启了他的首次中国之旅,又在全球掀起了一波热潮。统计显示,2024年入境游客总数达到13190万人次,增长60.8%,其中外国人2694万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496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增长77.8%。

让“中国游”“长红”的秘诀不仅在于政策措施的持续加码,更需要在服务供给、消费新场景营造、社会治理等方面全面发力,让外国游客感受到“新鲜感”和发展的“质感”,让“中国游”走“新”更走“心”。

构建更加便利的服务体系。免签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元化和年轻化的游客群体,尤其是自由行游客。我们要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解决海外游客的痛点难点。例如,酒店提供行李托运服务、在集中的商圈设立各种尺寸的行李寄存柜、完善城市内的免税店、优化离境退税服务等。建立让游客“如在家般自如”的公共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节假日常态化向公众开放停车场、食堂等公共空间,目前苏州、西安、敦煌等城市已开始试点,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还为游客带来独特体验,展示出城市开放、包容、自信的形象。

完善更加丰富的产品体系。当前,入境消费需求呈现圈层化、多元化等特点,外国游客的足迹正从传统一线城市向“新秘境”延伸。不仅北京、上海等国际大城市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不少国内小众城市也成了外国游客的“心头好”。相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江西景德镇陶瓷市集的外卡消费增长480%,新疆喀什古城民宿预订量增长350%,黔东南侗寨长桌宴出现十国游客“拼桌”盛况。我们要创新入境消费产品内容,将入境旅游与国潮文化、流行文化、美食文化、民俗风情、节庆文化等相结合,与影视、游戏、体育、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与遗产古迹、自然景观等相结合,加大休闲类、体验类等旅游消费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入境旅游消费产品体系。

追求更加高效的传播效果。社交媒体的普及极大影响了入境游客的决策行为,例如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的“网红打卡地”现象,使得部分旅游目的地迅速蹿红成为国际游客的首选。有人记录了穿汉服、戴簪花等“最炫民族风”,有人打卡了大街上的无人驾驶公交车、酒店里的智慧服务机器人,还有人花式展现中国社会治安的可靠……这种趋同性不仅体现在目的地选择上,还延伸至消费行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触媒效应,提升国际知名度,制定精准营销策略,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编辑:罗雅洁

审核:吴雯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