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妈手记丨《夺冠》背后的惊诧:单亲妈妈郎平如此维系母女情

凤网 2020-11-03 阅读数 10129

电影《夺冠》引发了全民热议。

郎平女儿白浪饰演的青年郎平形神兼备,几可乱真。没想到,这个在美国出生,几乎由父亲一手带大的孩子,充满着阳光与活力,而且对母亲无比崇拜。

我很好奇,郎平和女儿明明从小聚少离多,现在却情同姐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发现,郎平能保持自己在女儿心中的高度和温度,是因为做到了这三点:一是榜样的力量,二是高质量陪伴,三是充分的尊重。

郎平女儿白浪饰演的青年郎平。

作为球员,郎平和她的队友,在1981年到1985年的5年间,创造了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黄金时代。

“铁榔头”的名号声震国际,是毫无疑问的榜样。

但郎平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退役后,她自费去美国留学。

她要上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想出去看看,除了排球以外的世界有着怎样的精彩。

在美国求学期间,为了免学费,她给学校和夏令营当排球教练;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为了赢得高工资,她从美国去意大利打球。

这些生活给予她历练,也在无形中丰富了郎平的排球经历和经验。

也因此,当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低谷,郎平也再次成为了中国女排主教练的不二人选。

因为,她既在中国打过球,也在欧美打过球;既执教过国家队,也执教过职业球队;既深谙体育精神,也熟悉职业规则,加上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的背景,放眼四海,舍郎平其谁?

国际奥委会评价: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30年被观众顶礼膜拜,但郎平做到了。

正因为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做到了极致,郎平才能在外人眼里,缺席女儿成长的情况下,依然成为白浪心中的精神领袖,给了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有人将妈妈分为两类:一类相夫教子,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另一类忙于事业,举手投足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

郎平无疑是后者。

没有人规定妈妈抚育孩子,必须得日夜陪伴、嘘寒问暖,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润物无声。

郎平和女儿白浪。

接到敬爱的“袁指导”——后来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回国执教的邀请时,女儿白浪还只有2岁,郎平心里不是没有犹豫,是一句话打动了她:祖国真的需要你!

只要祖国需要,女排人从来都无条件服从,郎平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回国,仅用两年时间,就让中国女排重回强队之列。

代价是从此与年幼的女儿分隔两地,越洋电话成了维系母女情感的纽带。

白浪每次在电话里听到妈妈的声音都开心得不得了,一会儿给妈妈唱歌,一会给妈妈讲故事,还要跟妈妈分享在幼儿园和学校的见闻,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

国际长途每分每秒都是钱,有时候郎平一个月的工资,用来付跟女儿的电话费都不够,可郎平从不打断白浪。

女感情亲密。

她知道,钱可以再挣,但女儿对妈妈的感情,那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只要休息,郎平就第一时间飞回美国去看女儿。

出于愧疚,她每次跟白浪见面都会没大没小地疯玩,以此补偿自己平日的缺位。白浪来中国探班,郎平就直接带她去训练场,走到哪儿都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

甚至后来选择执教美国女排,只是为离女儿近一点,因“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妈妈总不在身边还是不行。”

郎平说过:“我有两个女儿,一个是白浪,一个是中国女排。”哪个女儿对她来说,都无法割舍。

再次临危受命出任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一有机会就打飞的回美国,陪白浪度周末、写论文、参加毕业典礼…

尽量不错过女儿成长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事业的特殊性,使郎平不可能时刻陪伴女儿左右,她只能选择高质量陪伴。

高质量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用心。只要用心,就能让孩子体会到最真切的爱,并把这份爱内化为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胆识和力量。

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郎平显然对这首诗深表认同,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她都给予充分的尊重。

白浪继承了父母的基因,自小就喜欢运动。

但她最开始,对排球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之前踢足球,后来又打篮球。

身为著名球员和教练的郎平,并没有想当然地要求女承母业。而是一切顺其自然,尊重女儿的喜好。

白浪迷篮球,郎平就带她去看姚明的比赛,还为白浪争取到和偶像科比合影的机会。

初二时,白浪才开始接触排球。

不错过女儿成长每个重要时刻。

因为有着父母的优良遗传,后来不仅打入了加利福尼亚TCA的主力阵容,还入选了美国少年排球队。

郎平有时忍不住想指导下女儿,却被白浪反驳“我们老师不是这么教的”。郎平也随她,觉得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的方法。

从不在女儿面前炫耀自己在排球上的赫赫战功,也不用母亲和过来人的身份,强迫白浪一定要听自己的,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女儿。

就像《夺冠》中的郎平,不停地告诫自己所带的球员:你不需要成为我,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一样。

生活中的郎平,也同样鼓励女儿去勇敢地做自己。不管白浪做什么选择,郎平只保持一个原则“你喜欢就行,不强求”。

正是因为郎平从不给女儿压力,所以白浪最后并没有像母亲一样,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而是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进入著名投行工作。

透过郎平与女儿白浪的相处模式,我们看到,父母若能以榜样的力量、高质量的陪伴、充分的尊重来成就孩子,就一定能帮助孩子探索和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

重磅推出

《慧妈手记》专栏

我们将邀请有“招”有“料”的妈妈们,
分享与孩子、家人相处的点滴感悟,
从这些生动鲜活的细微处,
去探寻一位智慧型妈妈的成长修炼课。

每周将与大家
在这里同频,遇见。

在《今日女报》 “辣妈联萌”版相遇,悦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