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群康:“耕读人家”自写格言 成为典范受到点赞

凤网 2016-04-18 阅读数 200793    赞 2

在“中国柑橘之乡”湖南省石门县,夹山镇杨坪社区杨坪1组的杨群康一家,家庭成员们长期践行传统《治家格言》,全家以勤于钻研、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创业兴业、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团结和睦、友爱社会的“耕读人家”形象,成为“格言治家”典范,受到普遍“点赞”。

《治家格言》:成为家庭“宪法”

走进杨群康家,《夹山治家格言》牌匾悬挂在客厅醒目位置。

“父老乡亲,你我倾听。治家格言,字字千金。家安天下稳,家和万事兴。传家二字耕与读,败家二字盗与奸,破家二字毒与赌,守家二字俭与勤。跟好人,学好样。说好话,存好心。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静坐常思己过,吾日三省吾身。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作为夹山镇格言治家理事会成员,由杨群康与同事们历经酝酿、讨论、征集、筛选、表决等多个环节,形成的890字《夹山治家格言》,已经成为包括他家在内的全镇2.2万户、5.7万人的家庭“宪法”,成为了夹山镇进行“文明乡镇,和谐家庭”建设的响亮“名片”和品牌。

2012年下半年以来,为宣传《治家格言》在社会上产生的效果,杨群康采写的《湖南石门“治家格言”淳民风》在《光明日报》-光明网头版登载;他拍摄的《夹山治家格言“4进”实况》电视纪录片,在常德电视台专题报道;采访报道的《夹山镇践行治家格言提升党建新亮点》、《夹山镇治家格言促管理》等电视新闻,被石门电视台及多家网站先后采用。

杨群康1953年2月出生,现年63岁,退休前是夹山镇中心学校语文学科小学高级教师。

退休以后的杨群康和妻子龚月英,是夹山镇格言治家理事会、夹山镇环境卫生协会的成员,是全镇“美丽乡村,百组示范”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二个女儿杨云、杨霞都已成家,孙女杨易在石门三中初二年级成绩优异。

他们一家,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传家二字耕与读”:农家培育出两位大学生

女主人龚月英,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

过去,这个家庭是“半边户”,杨群康老师在杨坪中学工作,照顾家庭的精力少,为了让他能安心工作,龚月英肩挑家庭重担,多年来每年出栏3头肥猪,培管柑橘200多株,耕种水田3.7亩。

过去的教师工资不高,为让“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过上好日子,龚月英在繁忙的农事之外,还要经常在出外打零工赚钱补贴家用,无怨无悔。

杨群康的父亲杨锡武,1923年8月生于一户贫困农家,1943年开始教书,经常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为地下党送情报,1949年正式参加教育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镇联校校长和书记直到1980年退休,一生喜爱吟诗作对,曾出版诗歌集《碧岩耋语》。

对教育孩子,杨群康和妻子龚月英总是把父辈留传的“头顶仁道走路,胸怀勤俭持家,不贪无义之财,坚持清白传家”的家风训示作为口头禅,经常说给孩子们听。

尽管家境不宽裕,昂贵的学费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杨群康和妻子龚月英同舟共济,坚持将杨云、杨霞姐妹俩送上了大学。

 

“饮水要思源,为人莫忘本”:夫唱妇随弘扬红色文化

退休后,杨群康将义务收集整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当作了晚年事业。

石门县革命苏区、老区县,位于夹山镇西周村善人坡的石门南乡起义烈士墓年久失修,他看在眼里,决定为维修烈士墓奔走呼号,妻子的支持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2007年2月26日,《常德日报》刊登了杨群康撰写的《南乡起义烈士墓亟待维修》的读者来信,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2012年,他再次撰写《忠骨眠青山杂草长作伴——石门南乡起义烈士纪念碑亟待整修》一文,上书中共常德市委,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拨专款硬化纪念碑通道,建纪念碑广场,修复碑文等,建议引起了市委的高度重视。收到建议信的第3天,中共常德市委督办石门县政府,要求核实修复事宜。

2013年春,县政府拨出专款,硬化了连接烈士墓前的红色通道1.3公里,扩建并硬化了800多平米的纪念碑广场,修复了南乡起义烈士遇难史记,铝合金铸就的南乡起义史记宣传窗与纪念碑遥相辉映,石门南乡起义烈士纪念设施焕然一新。

为挖掘南乡起义英烈史料,寻找即将遗忘的足迹,妻子陪伴杨群康跑遍了周边临澧、石门、慈利县的多个乡村。

2011年7月的一个酷热天,为追踪一条当时贺龙率部来到南乡广福桥等地活动信息途中,妻子头晕复发,杨群康紧急把她从摩托车上扶下来,送往官渡桥卫生院打针服药,幸没有大碍。

到家后,杨群康奋笔疾书,伏案写下了《追忆湘西石门南乡起义83周年》,相继在《常德民生报》、《常德晚报》、凤凰网、新浪网、常德红网、石门新闻网等媒体刊载。

接下来,杨群康又耗时近2年时间,与张德富、周友林合作,撰写出5万多字的《揭秘石门南乡起义》,填补了完整记载石门南乡起义的空白,《石门文史》等多家新闻媒体、网站纷纷刊载。

目前,杨群康又已完成了3.5万字的《湘西石门南乡起义火种策源地——崇秀寺纪实》初稿,此书面世,将进一步丰富“石门南乡起义”的史料。

2010年以来,杨群康为7名石门藉抗战老兵建档立传写人生,先后写下了《见证长沙起义的石门老兵伍积福》、《伍本义曲折经历写人生》。

2011年,杨群康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中国远征军梦凡群的坎坷人生》,先后在《常德民生报》、《常德晚报》、《石门文史》、《石门信息》刊载,土豆、新浪、红网、石门新闻网等网站点击率超过十多万人次。

女儿杨云、易先庆夫妇俩积极支持爸爸晚年兴趣追求,2015年7月,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易先庆挤时间驱车送杨群康到蒙泉镇磐石、花薮敬老院采访,绕道夏家巷看望了5位健在的抗战老兵,给他们送去了社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心。

“积善之家有余庆”:全家助人为乐“学雷锋”

通过杨群康材料申报,7名石门藉抗战老兵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有关待遇补助2万元以上,受到了民间爱心人士资助。2013年5月,其中梦老终于享受到政府对老兵优抚待遇政策,经杨群康牵线搭桥,某老兵志愿者团队按月汇款,老人的待遇平均每月达1700元以上。

2014年以来,女儿杨云、易先庆夫妇俩先后为南峰村白血病儿童孙某捐款2600元,卫星小学捐款3000元,土山村捐款7800元,马塔村贫困学生贺某捐款200元,近两年来小两口为社会公益及贫困捐助在1.5万元以上。

家住马塔桥村4组的贺龙榜爷孙一家3口,2010年从自家土坯危房搬出后,一直借住邻居贺中国闲置小平房。家中除了2张小木床,一个灶台几个碗,再没一样值钱的东西,整个家底不足1000元。2013年3月,杨群康了解情况后,挥笔写了《为特困户贺龙榜一家解决爱心房》的申请报告,送到夹山镇政府,为老人争取了4万元的爱心房指标。

夹山镇中学121班学生肖丰,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14岁的他曾6次入院治疗,5次大型手术,只能在轮椅上度过,生活起居由70多岁的奶奶照料,爷爷肖春民患癌症晚期。杨群康知道后,主动到他家进行帮助。2013年4月,他撰写的《一位与病魔抗争的神童》在网上发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发帖的第4天晚上,石门爱心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周小红组织9位代表看望了轮椅上的肖丰同学,送来了志愿者们捐献的1500元和石门县慈善总会给付的2000元现金,为他代写《关于申请医疗救助的报告》,送交县民政局、教育局、县妇联等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生态家园好风水”:全家热心公益事业助建新农村

2013年,杨群康的老家——杨坪1组开展美丽乡村“百组示范”创建工作。

杨群康积极为美丽乡村创建建言献策,为支持打破“传统私有制土地运作”的固定思想模式,将全组的农户田地整体流转给杨坪1组腾达土地合作社,杨群康和妻子走村串户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召开屋场会不计其数,促成了田地整体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投入资金,做好自家美化、绿化、亮化的同时,杨群康一家为“百组示范”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扩宽户道,70多岁的的刘奶奶家8株橘树要搬移,她老人家恋恋不舍。为不影响整体规划,杨群康与妻子商量,妻子当场解囊600元用作橘树补偿,铺公路涵管她又自掏250元。8月的一天,该组30多人在硬化组道两旁培土栽树,为促进劳动进度,不误用餐时间,杨群康与妻子出资280元,买肉,买鱼,买小菜,就近解决中餐,大力支持杨坪1组的建设。目前,美丽乡村建设还在进行中,杨群康与妻子出钱中午定送快餐已成了他们家庭的常态。

女儿杨云、易先庆夫妇俩捐资3500元请九国广告公司绘制了福田农耕园大型广告形象宣传效果图,推动了项目工程的顺利进展。

这里,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雾绕青山,鱼戏绿水,鲜花盛天;这里,家家有祖训,户户有家风,人人背格言,个个守礼仪。通过民办公助筹资上千万元,2016年3月13日,夹山镇杨坪社区福田农耕文化园正式开园,吸引来了四乡八方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了县城和周边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儿女事业有成

受杨群康与妻子言传身教影响,儿女均事业有成,很有出息。

留在家中的大女儿杨云,从在石门县城二都街道曹市集镇开设农资小商铺起家,2010年以来在二都高桥村创办了百亩橘橙示范园,在卫星村合股流转土地700多亩注册了石门秋兰农场,在宝峰开发区投资建设的天下康生物科技有限股份公司在2014年7月投入生产,解决了近100余劳动力就业。丈夫易先庆,多年来一直担任二都农技站站长,先后被评为“全省扎根基层优秀人才”、“常德市十佳青年”,2015年被评为石门县便民服务先进个人,相继当选为石门县人大代表、党代表。2015年,二都农科站获评湖南省五星级农科站。

小女儿杨霞嫁出后,相夫教子,小家庭非常幸福。

他们一家,热心公益,关爱邻里,弘扬正能量,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共同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