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开博四年,写了百万字,你相信这是一位已经81岁的耄耋老人做到的吗?但湘潭市民赵卓做到了。如今,他的博客点击量已超过20万,博友遍布全世界。9月25日,在中国老年节(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这位“好玩”的老人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讲述了他退休后的精彩生活。
开博客是为了“好玩”
“我是湘潭人,在湘潭当了四十多年的教师,退休后来长沙,也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写点东西。”赵卓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他写散文,写诗歌,写小说,退休20年来,累计字数有上百万之多。这些都逐渐上传到了博客。
记者在他的书房看到,赵卓把手稿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架一角,还分了类、编了号。“这是我写的七言歌,这是我写的小说《移风易俗的年代》。”他兴致勃勃地介绍。他的手稿很整洁,字迹颇有风骨。
本来赵卓写作纯为自娱自乐,但儿女却想让父亲的作品和声音能传得更远。
“我觉得,像我爸爸这样的老人很多。他们有很多话想对我们说,想对这个世界说,关于人生的记忆,关于生活的体会,对这个世界的期许。他们的心血之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应该让这一切湮没在网络之外,记忆之外。所以,我倡议,让我们给老爸老妈开一个博客吧,趁现在还来得及。”这是名为“耄耋老人赵卓”的博客账号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执笔人正是赵卓的儿子,那一天,是2012年3月17日。
从那以后,赵卓就从“自由作家”变成了“签约作家”,每两天准时上传一篇2000字的博文,渐渐有了一群忠实读者。“有了博客之后,写作变得更好玩了!”赵卓说,博客也让他了解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博友遍布全世界
一开始,儿女负责把赵卓的手稿打出来,然后上传到博客。赵卓觉得太麻烦,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子女就给他买了IPAD,教他手写打字。
但赵卓觉得不够,“特意学习了拼音打字,平时写作就用IPAD,回复评论和看别人的博文就用电脑”。为了不打错别字,他买了许多字典词典,平时碰到读音不确定的字就查询。
赵卓对每条评论都认真回复,还会“回踩”。真诚的态度让他收获了不少网友。很多博友还给他寄来自己的书,甚至有国外博友。“这是一个丹麦博友给我寄的。我还有住在伦敦的博友呢!”赵卓在书房里指着一本本书给记者看,并感叹,“互联网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如果我没有开博客,就不会认识这么多人,也不会知道这么多事。”
开通博客后,赵卓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开始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赵拔群。“我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这导致我一直对他所知甚少。”一个偶然的点击,他关注到了一个连载《故事湘潭》、名为“涟水河”的博友,“我父亲曾经是湘潭县国民党书记长,这位博友在博客中对先父的事迹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位真名叫陈定乾的博友是湖湘文学社社长。赵卓在博客中写道:“据陈先生说,先父赵拔群与他爷爷陈建勋和老爷爷陈光照有深厚的交情。他爷爷在世的时候,常讲赵拔群先生的事。其中,说我父亲在湘潭做了三件大事:抗日战争期间免湘潭付于一炬;提倡中西结合,免去了取缔中医的争论;两修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我非常感谢他,因为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的父亲。”赵卓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去年他回湘潭老家为弟弟贺寿时,还特地去拜访了这位从未谋面却又互为知己的博友。
赵卓的博客收藏夹里放着一篇文章:《别嫌你电脑太慢,只是你不会调不会清洗》。他笑言,对电脑的保养也是他应该学习的一部分。
“我81岁了,但这口牙一颗没掉”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真实的,只有名字是假的。”这是一位名为“东夫子”的博友为赵卓小说《移风易俗的年代》写的书评里的一句话。“东夫子”还写道:“先生的小说真实地再现湘潭某地从大军南下湘潭解放到农业合作化近十年的地方史。所谓移风易俗的年代实际上是改朝换代的年代。各阶层人物纷纷登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根据自己的需求淋漓尽致地表演。”
赵卓告诉记者,这位博友说的没错,他“所写所感都是自己的真实经历”。赵卓写的另外两本小说《孤儿们的荒唐岁月》、《梦境中的人生》也都改编自真实经历。“写完《梦境中的人生》,我的经历就写完了,到时候应该就不会继续写小说,而是写写杂谈和散文了。”赵卓告诉记者。
湘潭本地的人文和风俗也是赵卓一直以来写作的内容。写稀奇古怪的湘潭人称,写声情并茂的湘潭山歌,写湘潭乡间隆重的中元祭祖……“我也希望年轻人能够对自己的家乡风俗多一点了解,有些传统还是值得被保留下来的”。
除此之外,赵卓还分享过几篇自己的养生心得:“说起来很简单,一是保持愉悦的心情,二是懂得知足。”记者面前的他,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还向记者展示他的牙口:“你看,我今年81岁了,一颗牙都没掉!”他还承包了家里的电器和家具维修,各种工具一应俱全,“我什么都会修,不用找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