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百家姓第一村:800户小村有103个姓氏

凤网 2024-01-25 阅读数 15956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雯倩

在永州市蓝山县毛俊村有一条俊水河,河上横跨着一座百姓大桥,桥上和河两岸悬挂着103个灯笼,代表着毛俊村的103个姓氏,也寓意着毛俊村全体村民同心同德、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望。

毛俊村坐落在距县城16公里处的东寨山下,与郴州市临武县、广东省连州市相邻,清冽的俊水河从村旁蜿蜒流过。数百年来,来自12个省、72个县的百姓迁居来此,形成了常住人口近5000人的新村落。值得一提的是,该村800余户村民中有唐、李、陈、吴、郝、尹、孙等103个姓氏,于是,毛俊村也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的美称。

103个家族迁聚而成的乡村会形成怎样乡风族风?1月1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深入其中采访探秘。

“失控村”变“全国文明村”

一个村多是一两支大姓,为何毛俊村却有103个家族聚集?面对记者的疑惑,毛俊村妇联主席雷玉英说:“因为陆续有外地手艺人迁来此处定居。”

雷玉英介绍,毛俊村的手工业起步较早,清朝中期便有了竹木加工、缝纫、建筑、铁器等手工业,加上这里水路交通便利,不少产品通过竹木筏排从此地运往嘉禾、衡阳、长沙等地销售,因此这里发展成为南来北往客商云集的商贸集散地。近年来,村民们尊老爱幼、举贤荐能,不分地域、宗族造就了闻名湘南的百家姓村。

“但是过去我们村远没有现在这般和谐,是出名的‘失控村’‘贫困村’‘上访村’。”雷玉英回忆,毛俊村因村民来源不一、素质参差不齐,过去利益纠葛复杂,村民内部矛盾不断,甚至出现了村委办公场所遭村民强占、村集体林场被村民瓜分的现象。尤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出现了帮派势力,毛俊镇七成以上的刑事治安案件都与这里有关。“多亏了咱们的老支书,想办法整治乡风、扬好家风,才让这里从‘失控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

雷玉英口中的老支书是毛俊村党支部刚退休的书记廖仁旺。2005年,廖仁旺刚上任,就与村支两委成立治安大队,一方面从亲属入手对帮派成员进行分化,一方面举办学习班,对村民从公德上进行教育。

“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专门调解、处理内外纠纷。”廖仁旺说,那段时间,村里通过民主决策,重新修订废弃多年的《村规民约》,“不搞家族派系”“严禁打架斗殴”“砍伐林木应报村委会同意”“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每一条都符合村里实际情况且操作性强。

如今,毛俊村的面貌越来越好:20多间村建商铺年收入80多万元;村里建的客运站和自来水站,年经营收入超50万元;村办工业园吸引近20家加工企业入驻;还投建了俊水河水上乐园……在一系列举措下,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村民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蝶变。

百家姓“和天下”

新春将近,家家户户着手装扮新年,毛俊村呈现出一片喜庆热烈景象。还未进村,石碑上“湘南百家姓第一村”“和天下”两块醒目村标格外惹眼。

村活动室里悬挂着好几块宣传牌,上面记叙了“夫妻同心”“我靠村里养老”“老洪迁坟”等发生在村里的家风小事。这些生动、具体的小细节,让不少村民和外村人纷纷点赞。

“尊老重孝,百家姓一家亲!我们村里还有办长寿宴、百家宴的传统,上了60岁的老人就能免费参加。”现任毛俊村党支部书记唐昭敏介绍,近年来,毛俊村将德治作为立村之本,将孝顺父母、关心后代、重视教育、和睦邻里等写进了《村民文明守纪十条》,先后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五好家庭标准》《新农村星级光荣户评比标准》,开展寿星评比、百家姓文化展、七十二行传统技艺展等特色活动,传扬好家风,塑造好乡风。

蓝山县妇联主席李琴介绍,该县充分挖掘各镇村家训族规,将其择优汰劣融入新时代文明风尚。发动各村以家族为单位,寻找和搜集家族内外优秀的家训家规故事;深入挖掘、提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族家规相融合;宣传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激发群众家庭荣誉感,深化新时代的家庭观。

永州市妇联副主席李少君表示,永州妇联始终把家风建设作为使命和担当,坚持从培树品牌、聚焦家庭需求、引领新时代家风等三个方面聚力。一是持续擦亮家庭助廉品牌,选树优秀典型,通过“莲姐姐助廉”品牌、“最美家庭”典型示范引领,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二是聚焦家庭需求,建设阵地平台,搭建起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网罗师资队伍,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设施和人才智库;三是引领新时代家风,落实“一法一条例”,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举办好家教好家风宣传展示以及家教讲座、亲子实践等活动,不断开创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