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着“失业”?岳麓山下,这对夫妻不简单!

凤网 2025-11-05 阅读数 15915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赵晗菁 供图/受访者

在岳麓蓝天救援队训练基地的晨光里,副队长任恺正为新队员拆解救援绳结,身旁的杨佳默契递上设备,两人相视一笑的瞬间,藏着十余年“救援夫妻档”的深情——这对长沙夫妻,以双份坚守扎根公益一线,在岳麓山下写下了一封跨越时光的“蓝天”情书。

夫妻同行,“硬核”成长

故事的起点,要回到2008年。东北小伙任恺与长沙妹子杨佳因朋友结缘,婚后一次百公里毅行志愿活动,让他们与公益事业撞了个满怀。

“当时我护送受伤大学生去医院,深夜迷了路,是一名蓝天救援队女队员为我们指路。”任恺至今记得那个画面。“我提出送她回营地,她只说‘不行,我在执行任务’。这句话像颗种子,让我迫切想加入这支有担当的队伍。”

可加入蓝天救援队从不是易事:高空绳索训练时要克服恐高,水域救援演练需在寒冬跳入冷水,山野定向救援得在密林中辨别方向——每一项都是对身体与意志的双重考验。

“25公里山野负重、48小时不间断拉练,我差点没翻过山顶。”任恺把训练点滴讲给杨佳听,这份热忱也悄悄感染了她。

“我也想试试,和他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杨佳说。可初入队时,教练却给这对夫妻“泼了冷水”:“救援时夫妻不能同行,一个家庭不能因救援双双遇险。”

于是,任恺主攻前线救援,杨佳扎根后方指挥,虽未并肩冲锋,却成了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在宁乡机场高空救援集训中,杨佳首次担任安全员,24小时待命的酷暑与噪音让她慌了神。“任恺每晚陪我复盘流程,教我判断风险点。”靠着这份默契,杨佳不仅克服了心理难关,还成了指挥中心的“定心丸”。

公益路上,从坚守到担当

2024年岳阳平江水灾,是夫妻俩最难忘的“生死考验”。

“接到招募令时,我们连换洗衣物都没带,就往平江赶。”任恺回忆,20名队员抵达时,积水刚漫过膝盖,可往重灾区走了20米,水位就没过了腰部,“救援艇在洪水里像片叶子,最深处的水都与红绿灯齐平了”。

老城区通信中断、漆黑一片,队员们只能靠手机微光辨认方向。接到救援被困家庭的指令后,因巷道狭窄,队员们跳进洪水,把不会游泳的孩子扛在肩上,冒雨涉水前行。

“在洪水里泡了一整晚,冻得牙齿打颤,皮肤皱得像老树皮。”任恺说,是杨佳在后方稳住了局面——她在指挥中心对接政府、调配物资,“有她在,我在前线就敢放开手脚”。

而杨佳记得的,是灾难里的温暖瞬间:15岁女孩主动带路救爷爷奶奶,还喊着“别管财物,先保安全”;被困夫妻异口同声说“先救孩子和老人”。“这些画面让我明白,公益不只是救援,更是传递守望相助的力量。”

除了紧急救援,校园安全宣讲也是他们的“日常功课”。走进长沙中小学时,夫妻俩总会反复强调:“小孩在水里伸手扑腾不是玩,是求救信号!”2023年夏天,他们在金坑溯溪时,正是凭着这个知识点,救下了救生衣脱落、正在水中挣扎的孩子。

女儿的叮嘱,是最暖的动力

“做公益就像修行,从兴趣变成了责任。”任恺坦言,救援要占用大量时间,也曾听过不少风言风语,但家人的支持给了他们底气。

“女儿每次在我们出任务前,都会说‘你们做的事很有意义,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这句话,成了夫妻俩最温暖的动力。而在救援队里,寒冬训练后队员递来的热姜汤,救援现场群众信任的目光,也让他们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其实,我们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失业’——再也不用救援。”杨佳笑着说,这句朴实的话里,藏着对平安的深切期盼。

如今,任恺仍在前线冲锋,杨佳依旧在后方坚守。

这对“蓝天夫妻档”

以爱为铠甲,以使命为灯塔

在公益路上“益”路同行

他们的故事

是岳麓山下最动人的“蓝天”情书

更是无数公益人坚守与担当的缩影


编辑:阿挽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