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哭,接着哭,我们就看着!”撒泼打滚,对这届父母不管用了?有网友却说…

凤网 2020-12-23 阅读数 29608

最近,一则萌娃和年轻父母的生活视频把大家逗乐了。

孩子赖在地上哭,父母不急于上去扶,也不急着哄,就在旁边看着。

“撒娇耍赖?我们等着。”

这一幕把不少人都逗乐了:

有网友说,大家都一样嘛,新一代父母带孩子就是不惯着:

不少网友深有同感:

孩子不想去上学?行,带去捡垃圾:

喜欢乱摸超市里的东西?行,榴莲的手感怎么样?

不少网友还展开了关于育儿方式的讨论。

有网友认为,惯小孩是不存在的。不能让“弱小”成为“有理”的理由。

但有网友则觉得,对情绪崩溃的幼儿冷漠旁观,不是明智之举。

父母要耐心引导,善于沟通。

教育孩子需要共情,也需要方法。既要告诉孩子我爱你,也要坚持一些原则。

那么,在孩子撒泼哭闹的时候,“冷处理”真的合适吗?

1.“冷处理”容易让孩子感觉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成长的阶段里,很多时候他们对于情感的感知相比较大人来说会更加敏感,他们大部分的安全感都是来源于父母,因此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尤为重要。家长对于孩子采取无视、不在乎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对于父母来说不再重要,他们心里的安全感会大大下降,从而使得安全感缺失。长久以往,孩子就很容易出现胆小、难以独立等的表现。

2.孩子会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

情绪是成长时期的孩子的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当孩子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他们往往会采用哭闹等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进行发泄。家长的“冷处理”,往往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反而会让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后,往往会让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表达自己等。

3.使得孩子内心敏感易受伤害

“冷处理”也许可以让家长获得片刻的安宁,但其实这种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残忍的。孩子之所以撒泼打滚,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哭闹是会惹家长心疼的,因此用哭闹来换取家长的同情,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但家长的“冷处理”,无疑是在用行动告诉孩子“在我心里你不重要”、“我不会心疼你”,尽管这种方式能够治治孩子的威风,但事后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面对撒泼打滚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呢?

首先,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爱。

孩子之所以会习惯于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究其根源,很大部分是因为家长在平日里对于孩子无差别的溺爱。

在孩子小的时候,只要一哭闹就能够获得家长的关心和满足,那么毫无疑问,当孩子遇到家长的拒绝之时,他们也会下意识地采取这样的方式,甚至家长“冷处理”的时候,他们反而会哭闹得更加厉害。

所以想要改正孩子撒泼打滚的行为,家长应该从源头上进行改变。在生活中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的溺爱,让他们学会付出和感恩。

其次,引导孩子处理不良情绪。

上文提到,有的时候孩子出现撒泼打滚的情况是因为他们当下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家长更不应该无视孩子的哭闹,而应该先耐心地去安抚孩子的情绪,引导他说出自己不开心的原因。

比如孩子说想要买玩具,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问他“用哭闹的方式来要求爸爸妈妈,对不对呢?”让孩子自己发现当下行为的错误,并且告诉他以后如何正确表达不良情绪,这样下一次遇到相同的情况,孩子就会进行改正。

最后,尝试去转移他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商场等一些公共场合撒泼打滚,不仅会影响到别人,还很容易引起路人的围观,让事情更难收场。家长不妨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想想孩子平常最喜欢什么,用一样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这个时期的孩子想法非常单纯,很多时候的欲望也只是当时的一时兴起,如果有一个更有兴趣的东西来进行替代,就很容易能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一直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的每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改正。所以当孩子撒泼打滚的时候,家长切记不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有的时候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来源:凤网综合自观察者网风闻社区、@长江日报 、@纳米namida 、网友留言、共青团中央、思博乐少儿英语等

编辑:伊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