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失能老人!《流浪地球2》中酷炫机器人不是特效

凤网 2023-02-07 阅读数 6186

最近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中有一种酷炫的装备叫作外骨骼机器人,但这个科幻的场景并不是特效,而是在生活当中真实存在的。外骨骼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样子?有哪些应用?跟随记者一起去看一下。

“起步”:一张尘封的手稿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这里就是一家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的企业,在电影中科幻的场景正在这里真实地上演。不同于电影当中是帮助减轻负重的,这里的外骨骼机器人更多的是帮助老年人,甚至是失能人群更好地恢复行走能力。最近热度不断地攀升,每天来咨询、试穿、体验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从后台监测数据上,我们也能看到每天设备使用的人数也是不断上升。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还挺热闹的。

程天科技创始人 王天:是的,平时可能公司会接到一些业务合作或者是产品需求的电话,春节回来的这段时间大概是往常的可能20到30倍这样的量级。

市场关注度的提升,让大家都干劲十足。节后刚刚开工,他们就讨论起了今年准备拓展研发的方向。一张被研发人员紧紧攥着的手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这图是咱们自己画的是吗?

程天科技创始人 王天:是,其实在很早之前我们就已经定义过这款产品,但是当时因为一些核心元件的供应链没有完全打通,它可能有些太过于超前。

原来,这张图纸的设计已经是在五年前了。和这张图纸一样,这一本厚厚的手稿里,全都是从企业创立时开始,所有研发人员关于未来外骨骼机器人的想象。有的能够帮助失能人群重新站立或者可以帮助增加弹跳,还有的无需动力,通过匹配肌肉和骨骼就能够减轻行走疲劳感。但是由于当时整个产业还处于初创期,不仅上下游配套不够完善,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也无法获取到足够的数据支撑。

程天科技创始人 王天:之前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我说做外骨骼的,然后他们就会问外骨骼,可能有的地方还有方言“外轱辘”,他们发音可能是这样,我们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解释它和骨科有什么差别,它和假肢有什么差别,可能似懂非懂吧,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企业从零部件开始逐步攻关,积累经验。如今,从电机、减速机,到驱动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外骨骼机器人也逐渐走到了公众视野当中。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其中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更将重点放在了养老服务方面。

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加上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这个本子里的许多产品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尘封多年的设计也可以重新纳入规划。

程天科技创始人 王天:整个社会面对于外骨骼的理解和这种形象的感知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恰恰就是市场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研发人员:那应该赶紧干吧!

程天科技创始人 王天:那就搞吧!

“攻关”:政府主动作为 破解机器人产业发展难题

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也看到了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从科幻到现实,要做的事情很多,面对的困难也不少,如何加快这个脚步?继续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申报企业:我们的销售额的话可能不会太高。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高端装备处 王骏骋:我们更关注的其实是产品本身技术研发的水平。

当记者来到浙江省经信厅时,工作人员正在和申报今年《浙江省机器人应用场景工程化攻关项目》的企业沟通。最近,像这样的电话每天都要打上十几个,来咨询的企业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各个领域。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高端装备处处长 程小辉:要主动对接企业,了解他们目前进展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加速它的应用,提升它的创新能力。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浙江省机器人产业规模增长超过了20%,一大批创新企业涌现出来。但问题也来了,这些企业大都处在初创期,企业规模小,创新成本高,市场推广难。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这些发展难题,浙江经信厅组织了这次机器人科技攻关项目评选,一旦申报成功,企业不仅会得到全国或全省首台套产品的权威认定,还会得到一系列产品推广的政策奖励和直接补贴。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高端装备处处长 程小辉:逐步地解决一些这种被卡脖子的问题。再就是市场推广这块,邀请用户单位和我们的企业交流对接,解决初创或者创新型企业在初始市场推广应用中存在的这些难题。

目前,政府已经开始逐家企业对接,针对性地跟踪帮扶,确保这些新企业都能享受到最新的政策支持,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落地。

“落地”:浙江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破解单个企业的难题,只是浙江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环节,如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全新产业集群?继续看记者的调研。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我们现在来到了位于杭州萧山的机器人小镇,可以看到在我旁边像这样的巡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甚至是特种机器人都在这里进行集中的展示。很多企业也会带来他们创新的产品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为了更好地打造产业集群的概念,新年刚过,整个小镇里园区的改扩建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即将进入到验收的阶段,与此同时,招商引商的工作也已经同步进行。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我们今年有什么意向性的项目或者有签约的订单了吗,现在?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机器人小镇负责人 汤俊:您看这里我们的项目储备库。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这是有个落地进展是吗?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机器人小镇负责人 汤俊:项目储备已经达到了30多家了。有些也即将签约了,像后续会落户到我们的创新中心中去。

“已多次洽谈”“已确定合作方案”“待进一步沟通解决部分场地需求”在这张意向台账中,招商的进展一目了然,覆盖的企业类型也从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减速机、伺服电机,到下游的机器人集成应用等等。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浙江共有337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总产值规模达到近480亿元。随着近期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浙江正在规划《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计划建设一批机器人产业核心区、协同区,将机器人企业的研发生产到应用配套上、下游打通。

力争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超过700亿元,机器人与数控机床整体产业实现千亿级目标。从智能工厂中忙碌不停地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民生的“机器人+”应用,推动着智能制造和智能生活不断加速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王世玉 张国亮 刘屹 浙江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唐天喜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