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挡住了许多人的出游路。如今,春暖花开,大众的出行意愿高涨,迫不及待想探寻各地美景。
山水相伴而生,自然与历史交织融合,古往今来,无数迁客骚人流连于湖湘大地,景点因此而人文厚重,散发着湖湘文化独特的魅力。
我们推出特别策划“跟着诗词游湖南”,请大家跟随大咖们的文字一起“云”游湖南14个市州,重温潇湘大地上的诗情画意。
那么,现在请您系好安全带,跟着我们的“云”游小车开始畅游潇湘……
出品丨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刚刚过去的这个被新冠肺炎疫情笼罩的春节,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重温了唐代诗人王昌龄这首《送柴侍御》。诗中的“武冈”即是现在的邵阳城步县。
邵阳古称邵州,位于湘中而偏西南,资江与邵水交汇穿城而过。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注定是一个充满诗意故事的地方。
故事就从城步说起。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九溪十八峒,在巫江边筑土城,名曰南城,又称诸葛城,即城步筑城之始。如若你身处城步南山,又恰逢大雾笼罩,对面但闻人语,不见人踪,亦将不禁讶异:仙境也不过如此。
每年五月,这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赏心悦目。南山的西北面为长安营,此地中间为沟谷盆地,四周层峦叠嶂,崇山峻岭,最为奇特的便是东西南北各方都只一个隘口,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乾隆五年,清政府为镇压异族叛党,在此设立军事基地,称其为“长安营”。
《宝庆府志》记载“城步山峭多石,故历代名将出也。”宋代抗金名将杨再兴,为收复河山,精忠报国,浴血边关;明朝开国元勋蓝玉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官至良国公;明开国大将沐英追随明太祖转战南北,威震八方……
窥一斑而知全貌,透过南山风物可以看出邵阳民风淳厚,历朝历代,人才辈出,正因为有丰厚的人文滋养,使得这里涌现出了大量可观、可品、可玩味的文化遗产。邵阳现有隆回的花瑶挑花、滩头年画、呜哇山歌,邵阳县的蓝印花布、布袋戏,城步吊龙,武冈丝弦,绥宁的“四八”姑娘节,邵阳花鼓戏,宝庆竹刻等共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尤以花瑶挑花和滩头年画最负盛名。
隆回花瑶是一支几乎被史料所遗忘的瑶族古老宗支,古拙粗犷的特异风俗和民族文化艺术以及艳丽的挑花服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称得上独一无二。来过这里的游客都知道,隆回花瑶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习俗,对歌定情、送伞订婚、打泥还礼、成婚“打滔”等等,虽然稍显怪诞,但又极富情致。
滩头手工造纸已有1300多年历史,曾是朝廷贡品。手工造纸、香粉纸和年画俗称“滩头三绝”。滩头年画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鲁迅先生曾在《朝花夕拾》中对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做过专门描述。
如果说古老文化是邵阳独有的魅力,古老的建筑便犹如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生活在这座古城的各个角落,千百年来,一直不紧不慢地讲述他所历经的世事变迁。
浪石古民居村就是这样一位“老人”。
明洪武四年,一个叫王祖清的朝廷官员,因农民起义而逃出京城,迁居武冈一隅,繁衍生息。此地名为浪石,站在山头一看,四周山峦起伏,有如波浪。王祖清和他的子孙们逐渐把这一带变成周围几县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并有了武冈的“小南京”之称。浪石村共有古建筑88座,不少房屋的青砖上还留有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的纪年铭刻,建筑风格飞檐画栋,别具一格。最有特点的是几乎家家门前都有一副或者几副石刻楹联,因此这里又被誉为“潇湘第一楹联村”。
邵阳的美就藏在这些“老人”讲述的故事里,故事里始终在讲它的古老,它的神韵,它的灿烂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