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湘游丨看看古人笔下的“福地郴州”,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凤网 2020-04-30 阅读数 33634

编者按: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挡住了许多人的出游路。如今,春暖花开,大众的出行意愿高涨,迫不及待想探寻各地美景。
  山水相伴而生,自然与历史交织融合,古往今来,无数迁客骚人流连于湖湘大地,景点因此而人文厚重,散发着湖湘文化独特的魅力。
  我们推出特别策划“跟着诗词游湖南”,请大家跟随大咖们的文字一起“云”游湖南14个市州,重温潇湘大地上的诗情画意。
  那么,现在请您系好安全带,跟着我们的“云”游小车开始畅游潇湘……

出品丨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

郴州植被丰富,山地丘陵面积占到总面积的70%。两千多年前,秦置县,便将此枝繁叶茂之地定名为郴县。“郴”字为篆书“林”与“邑”二字组合,译为“林中之城”,从此“郴”字便独郴州所有。
  “一山、一湖、一泉”是郴州山水风光的精髓。而在郴州城内,首推的景点应是“苏仙岭”。

  苏仙岭主峰海拔526米,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湘南胜地”的美称。苏仙岭因苏仙神奇、美丽的传说而驰名海内外,岭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等“仙迹”,自然山水风光久负盛名。苏仙岭应是郴州最具“福”气之地,进福门、听福音、摸福字、踏福路、祈福愿。往来赞誉诗词络绎不绝,而追根溯源,人们难免少不了提起一个人——苏耽。
  西汉文帝时,这一块地方被称为“牛脾山”,苏耽在这里出生,自幼聪颖勤奋的他,孝顺母亲,仁爱亲邻,以仁孝闻于乡里。一日,苏耽上山砍柴在过小桥时偶遇一位仙翁,仙翁授其仙术并传其医道,日积月累,苏耽成了乡里有名的大夫,为民治病、济世救民,最后终修正果。
  在他得道升仙泣别母亲时,嘱告母亲明年将有疾病流行,到时只需用家乡井中泉水泡橘叶来救治即可,谁知第二年果然验证了苏耽的话,苏母靠着儿子授予的方法施救了众多乡邻,在乡间被传为佳话。“橘井泉香”从此成了五千年中医文化的标志之一,此后没多久,人们为了纪念苏耽,将牛脾山改名为苏仙岭。
  苏仙的故事激发了文豪们创作的兴致,即便是没有去到苏仙岭,文豪们隔空犹唱:

灵橘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
  乡园不见重归鹤,姓字今为第几仙。
  风泠露坛人悄悄,地闲荒径草绵绵。
  如何蹑得苏君迹,白日霓旌拥上天。

这是唐代大文学家元结所作诗《橘井》,而这么热闹的地方,在郴州待命的韩愈自然不会放过,与其他文豪不同的是,韩愈的慕名前往却不是因为苏耽。

       唐自开国后便尊崇道教,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传说,唐代著名道士廖法正道长被苏耽的名气吸引,遂来到苏仙岭景星观修道。他通经史,善方术,精医道,性清高,深受士林推崇。在苏仙岭多次行医救人,唐懿宗皇帝曾封他为“元妙真人”。韩愈便是循着这“元妙真人”的名号而去,在景星观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送廖道士序》:廖师善知人,若不在其身,必在其所与游……
  千年之后,我们站在景星观前遥想当年这一段送别,古人用行动向后人演绎了当时道法的至高境界——顺其自然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得道且逍遥。
  唐代诗人沈佺期打听了苏耽山位置后,雇了一艘船径直而去,并作了一首《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五岭山脉在湖南边陲矗立了数千年,苏耽山或许就位于其中,具体位置如今已无从考究,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沈佺期诗中所描述的“碧峰泉附落,红壁树傍分”去想象当时苏耽山的风貌。
  苏仙的故事,赋予苏仙岭“福地”的美誉。岭内一年四季草木繁盛、生机蓬勃,唐代道士杜光庭曾编录了一本《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其中所指的七十二福地中就有提到苏仙岭。
  漫步其中,眼见福山上被刻满大红的“福” 字,再低头看一眼脚下的石板路,也印上了从古至今各种写法的“福”字,一派欣欣向荣的福相。
  古老的历史,绝美的风景得以构建出如今的苏仙岭,她就是潇湘大地上的一篇华美篇章,如那些古人留下的诗句一样,耀古烁今也光灿千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