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爱:汉寿多部门联动,给121名困境儿童一个“馨”家

凤网 2023-12-13 阅读数 17568    赞 62

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 江昌法 实习生 胡婉柔

12月10 日,湖南气温骤降。在距离省会长沙 140 余公里的常德市汉寿县爱心学院,教师都在忙碌着,为孩子们增衣添被。这天,学院又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孩子,他们入住了“馨”家。

“馨”家,顾名思义是温馨的家园。这个 8700 平方米的空间,承载了当地 121名困境儿童的求学梦——这些孩子有的是孤儿,有的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还有的是残障家庭子女及精神疾病家庭子女。他们曾辗转于亲戚家,有的被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生活与求学之路坎坷万分。

2023 年 4 月,汉寿县委县政府把爱心学院列入重点民生工程。这所由汉寿县委县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组建而成的生活学院,集中养育了本地的困境儿童。在九年义务教育学龄阶段,这些孩子统一在学院里解决衣食住行和家庭教育的问题,孩子们从以往的散居生活改为集体生活,开启新的人生。

在走访中寻找困境学子

12 月 10 日,午饭时间刚到,孩子们健步如飞奔向食堂。一名八九岁的小女孩跑到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面前,热情地打着招呼。汉寿县爱心学院学习副院长易丽君介绍 :“这是我们学院的小小广播员,能说会道!”

每逢周六,小冉都会来到爱心学院广播站,朗读同学们的作文或是书本上的趣味故事。稚气童声抑扬顿挫,摇头晃脑,颇有小书童的味道。“院长妈妈”易丽君说 :“来这里的孩子,变化真的太大了!”进入爱心学院之前,小冉的故事很悲惨——爸爸失踪多年,妈妈早已改嫁,她被人议论“没人要的孤儿”。

5 个月前,易丽君和学院的老师在走访中听到了小冉的故事,毅然决定把她接到学院进行照顾。从不爱说话到热情大方,老师们见证了孩子的变化。而跟小冉一样,这里原生家庭并不幸福的孩子很多。易丽君说,每一次家访都是博弈,“与孩子家人的博弈,与自己内心的博弈”。

爱心学院老师在孩子家家访。

散养的鸡鸭在屋子里乱窜、家里没有一副像样的碗筷、床褥和衣服破烂不堪……这是易丽君走访 10 岁男孩小晨家时看到的一幕。小晨出生在困境乡村,他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失联,他与哥哥姐姐三人相依为命。为了照顾两个弟弟,姐姐 30 多岁依旧单身,靠打零工维持全家生计。

“在一次次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村的爷爷奶奶没有能力也没精力把孩子培养好,能保证温饱就不错了,别提教育这事。”易丽君说,可当今社会,教育又是何等重要?

学院里的命运交汇

2023 年3月14 日,对汉寿县困境学子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爱心学院正式成立,首批招生102 名孩子,他们抱团取暖,一起学习生活。

11 岁的小雪就是爱心学院接收的第一批学生,她在汉寿县龙池实验中学读书。她所在的班级,还有两名同住爱心学院的孩子,他们在爱心学院能吃到免费的爱心餐,享受定期的心理辅导,接受课余时间的学习培训……

孩子们有序上车,前往汉寿龙池实验中学读书。

在旁人看来,小雪已是困境家庭里的“优等生”。家人将她从农村送到县城学校接受教育,不论从教学质量还是生活品质上看,都是更好的选择。可小雪不这么认为,“来到县城的那一天起,我都是寄人篱下的”。

“抛弃感”“自卑心”强烈,不爱说话的小雪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今年 4 月,家人将小雪从县城的亲戚家送到爱心学院,一开始,她也抗拒。“这里的孩子都保持着一种默契,从不问对方从何而来。”易丽君说,对于天生好动的孩子来说,爱心学院的生活严格、规律,甚至有些无聊。这里更像一个家,但又不完全像——孩子们不能穿着拖鞋睡衣在食堂吃饭、在操场上玩,出了宿舍区就得衣着整齐。

一些孩子会格外强调爱心学院的特殊性,相比普通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在这里,老师们更像家长,传授的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培养孩子们的情商。

囿于乡村的 孩 子, 对广袤的世界有着极 大 的渴望,爱心学院会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孩子们能跟着老师去野生动物园、蔬菜公园……他们的命运,在爱心学院交汇。

“当爹又当妈”的老师

走进爱心学院,“秩序感”扑面而来——学院的一边是办公室、资料室、食堂、乐器课堂,另一边是宿舍和学习区。

爱心学院的辅导老师是“大家长”,他们有项重要任务就是去学校调解孩子矛盾、向老师打听孩子表现。

“我们这里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家庭故事,所以他们的心理更脆弱。”爱心学院里有一间心理咨询室,辅导老师文倩兼任心理老师,会定期和孩子们做游戏、玩沙盘,“我们有一个心语信箱,孩子们可以把自己不愉快、难受的经历都写在里面,然后我再去回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文倩在教孩子们玩沙盘和剪纸。

早前,院里接收了一名特殊男孩小杰。父亲在他面前自杀,那一幕深深刻在了孩子的脑海中。母亲在父亲自杀后就走了,奶奶整天沉迷于打牌,无人关心他。很多次,一遇到不开心的事,他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初来爱心学院,小杰是同学们眼中的“怪人”——天气热反倒穿得多、天气冷拿扇子扇风、不论天晴下雨每天都戴着帽子……文倩关注着小杰的变化,经常找他聊天。从一言不发到痛哭流涕,3 个月时间的倾诉,让小杰打开心扉,他开始信任老师、接纳同学,如今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如今,爱心学院心理咨询室已为 33 名孩子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

在爱心学院,除了辅导老师,还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学生跟他们尤为亲近。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彭桂荣就是用爱与温柔对待每一位孩子的生活老师。当老师前,彭桂荣是一名纺织工人,1992 年下岗后,她跟丈夫开餐馆,听到爱心学院招工,他们夫妻俩一起报名,一个当生活老师,一个当厨师,守护孩子们成长。

彭桂荣给学生泡感冒药。

共情能力是生活老师的必备项,彭桂荣说,来爱心学院短短 8 个月,她为百余名孩子办理入院,每次都躲在一边默默流泪,“替他们委屈……怎么父亲就意外去世呢?怎么妈妈就出走了?”

另一位生活老师陈亚露形容自己“当爹又当妈”——每天早上 5 点 30 分叫醒孩子,穿衣洗漱,打扫卫生,送孩子上大巴;下午 5 点 50 分,接孩子到食堂吃晚饭;晚上 9 点,接孩子回宿舍谈心说话;夜里要不定时巡寝,给睡熟的孩子盖被子,如果孩子半夜生病,她们要马上联系校医……

“累并快乐着。”陈亚露说,这些困境孩子经历了很多痛苦,能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也算是一种福报。

“爱心学院的孩子,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辅导老师刘美香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介绍,眼前的小婧,说话斯斯文文。4个月前刚入园时,却不是这样。

汉寿这座小县城里,没有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也没有大型托管服务中心,爱心学院,就承载了培训和托管的责任。周末两天是固定的作业辅导时段,辅导老师会轮班辅导小学生、给他们检查作业。

孩子们在上葫芦丝兴趣课。

爱心学院还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拓展。每到周末,书法课、美工课、葫芦丝课,丰富着孩子们的周末生活。

多部门联动的爱心成果

寒风料峭,冬韵渐浓,汉寿县爱心学院里的孩子们却感到格外温暖。放学归来,食堂已经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饭

菜,孩子们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和身边的伙伴分享着一天的收获与喜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多部门联动的爱心成果。”爱心学院执行院长刘固友说,作为县重点民生工程,早在汉寿县爱心学院成立前,多部门的爱心接力就已悄然展开——汉寿县财政专项拨付运转资金 200 万元,县教育基金会保障后续各项资金;县国资中心提供 5 台校车每天早晚统一接送;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米、面、油、蔬菜、水果,县畜水中心提供肉、鱼、禽类等;县卫健局提供医疗服务,每年给学生进行两次以上体检,县文旅广体局提供体育器材;县民政局提供校服、床上用品、县妇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多部门联动,全力保障运行。

孩子们在爱心学院食堂打菜。

今年 3 月,汉寿县爱心学院成立,学院探索“民政 + 教育”双引擎,由一名县委常委担任学院名誉院长,民政、教育委派相关负责人任副院长,从全县各学校遴选教职员工来学院任教。

“经济水平 决定城市的高度,科技水平决定城市的速度,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决定了城市的温度,我们爱心学院就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温情。”刘固友说,如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学院的发展,每年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社会各界也对学院提供了大力支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帮助孩子们在爱的呵护中健康成长。

而这场爱心接力行动中,汉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儿童优先原则,不仅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还整合资源,由县妇联牵头开展营养关爱、结对帮扶、情暖“衣”冬、书香传递等关爱困境儿童十大行动,一起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校 对爱心学院的孩子开展了爱心校园结对帮扶活动,长期探索有效德育,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教学服务、物质帮助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汉寿县龙池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王兆国说,全校教职工努力提高学生自理自立等方面的能力,用爱心、真心、热心帮助困境学子健康、幸福成长。

孩子们在开展拔河比赛。

如今,那些遭遇过噩运的孩子在爱心学院免除了生活费和学费,他们在多部门众人的关爱下,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明年,又将有一批孩子来到爱心学院,开始新一个轮回。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编辑:罗雅洁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