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伟明
常德汉剧是湖南重要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其源流来自于弋阳腔、青阳腔,曾称武陵戏、沅河戏,或称之为“常德湘戏”,1957年后正式称为“常德汉剧”。其形成大约在五百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时代,由早期的戏曲声腔而不断嬗变逐渐发展成熟。以湖南常德、桃源、汉寿、慈利为中心,流行于洞庭湖西岸各县及黔阳、湘西自治州一带,并远及湖北西南部和贵州东部地区。常德汉剧兼有高腔、弹腔、昆曲3种声腔,现以演唱弹腔为主。它与荆河戏、巴陵戏的声腔、剧目及表演风格大体相近。常德汉剧作为湖南省的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如何将传统戏曲推陈出新传承弘扬,是广大戏剧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与新的历史担当,当然政府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历史大舞台。在今年的第八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小戏小品展演中,由著名剧作家常瑞芳女士编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阳娟女士执导的常德汉剧《迎面桃花处处红》,便是一出让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的小戏,由常德市桃源县汉剧艺术团演出。剧情发生在真实的桃源境内,从古至今这里就是一方佳山佳水,特别是在春天到处可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灿烂风景。经过千百年来骚人墨客的诗文渲染,大多数人的精神指向都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在此地虚拟而生发而成的,是令人心驰神往“正儿八经”的“世外桃源”,该剧以一场邂逅的误会演绎而成。
投资商何雪花(邹英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入住了桃花苑民宿,当她信心满满对投资环境进行一番考察后,因流连忘返于景区美丽风光,便在石坐墩上休息时将手提包忘带走。此时民宿老板陶爹(郑鹏饰)刚刚做完推广本地特色旅游的直播,也想在石坐墩上休息一下,意外发现了何雪花遗落的手提包。当何雪花急匆匆返回寻找失物时,而陶爹也在现场焦急地等待着失主。何雪花在陶爹手中认领了手提包后打开一看,却发现包内的两万元现金不见了踪影。心急忙慌之间,何雪花便一口咬定是陶爹截留了包内的现金,陶爹却只能大呼冤枉,并以桃源古往今来的淳朴民风为证,说明自己绝非是贪图不义之财的人。一时间一个是不依不饶,一个是百口莫辩,双方都感到格外尴尬。此时,村书记丁一萌(陈露饰)闻讯赶来,一方面劝何雪花冷静,一方面力证陶爹清白,而且还深情的讲了陶爹当年一段拾金不昧的佳话。原来多年前陶爹也是在守护景区时,也拾到了游客不慎遗落的二十万元巨款,而陶爹根本不为所动,其急他人之所急的心情甚至比失主自己还急。当物归原主后,陶爹还心如止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失主的酬谢。何雪花听后深为感动,并豁然大悟。原来当年遗落巨款的就是自己的丈夫,她自己这次来进行投资考察,也是得到了丈夫的指引,丈夫一直认为现在的桃源不仅是山好水好,关键是这里是人心向善,热情坦诚,就是最理想的投资环境。虽然何雪花一下就打消了对陶爹人品上的怀疑,但并没有找到两万元现金的去向。恰好民苑的服务员给陶爹打来电话,告知在打扫房间卫生时于枕头下发现了住客遗落的两万元现金。当误会彻底消除后,何雪花作为投资商除却对桃源天生的好山好水感动外,更是对桃源人文的好人好事更加感动,一种无法割舍的尊重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更加坚定了她在桃源投资的报恩之心。
该剧的剧情并不复杂,看似就是失主与拾主之间信与不信之间的误会及言语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就是一个平常的故事而已。但在编剧常瑞芳女士的精心结撰下,将情节的桥段设计得起起伏伏纠纠结结,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使得该剧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和谐,堪称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小戏。加上导演和演员们扎实的功底,出色的表现力,还有优美的唱腔设计,绚丽的舞美布置,令人观剧体验如含英咀华,格外感到身心愉悦且齿颊留香,可谓是 “人面桃花相映红” 如身临其境也。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和享受越来越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而且对艺术作品的品味也具备了相当有水平的鉴赏能力。中国传统戏剧本身就承载着传播中国文明精神道德的巨大文化功能,戏剧《迎面桃花处处红》成功演出,也是桃源县汉剧高腔传承保护中心和桃源县汉剧艺术团将当地旅游资源和地方戏曲特色深度融合有力尝试,必定会对桃源的文旅市场发展形成深远的影响。
总之希望编剧常瑞芳女士再接再厉再创佳作,更希望桃源汉剧的艺术家们再上层楼,在传承地方戏剧文化的艺术道路上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不负历史赋予广大戏剧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者系长沙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