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有妙招:中医教你“吃”走暑湿困倦

凤网 2025-07-19 阅读数 14787

 

今日女报/凤网讯(通讯员 鲜瑶瑶 秦璐)7月20日入初伏,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三伏天”即将正式到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欧降红介绍,“三伏天”里,烈日炙烤,空气如蒸笼般闷热黏稠。此时“暑、湿”二邪最为强盛,二者相互“勾结作祟”,致使人体阳气浮于体表,脾胃却如同“发动机泡在水里”一般,运化功能失常,湿浊在体内停滞,让人感到头昏身重、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面对暑湿带来的困扰,欧降红表示,科学饮食是中医应对三伏天不适的“天然调理良方”,能化解这些困扰。三伏天饮食的精髓在于顺应天时,把握“清、补、运”三原则,即清暑热、补气阴、运脾胃。

祛湿健脾:唤醒“罢工”脾胃

“三伏天里,唤醒‘罢工’的脾胃是养生的关键。”欧降红推荐以下祛湿健脾的食材:

“祛湿双雄”薏米和赤小豆堪称经典组合,煮粥或煲汤食用,温和渗湿且不伤正气。清爽瓜类冬瓜和丝瓜也是祛湿佳品,冬瓜利水效果显著,丝瓜能清热通络,二者可助力清除体内湿浊。还有陈皮和生姜,也是“护卫”脾胃的小能手,陈皮理气化痰,生姜温中散寒,少量加入菜肴中,能有效提振消化功能。

推荐食谱——冬瓜薏米老鸭汤:带皮冬瓜、薏米、老鸭(或鸭块)、生姜同煲。此汤清补兼备,清热利水、健脾渗湿、滋阴养胃,祛湿不寒凉,适合大众饮用。

推荐食谱——绿豆莲子百合粥:绿豆、莲子(去心)、干百合、粳米同煮。此粥清热解毒消暑、健脾养心安神、润肺清心,适合暑热心烦、睡眠不安、口干咽燥者。 

清暑养阴:解烦渴之扰

三伏天为身体“降温补水”同样重要。欧降红推荐,西瓜和黄瓜是天然的“清暑饮料”。不过西瓜性寒,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乌梅和山楂则是酸味养生的代表,酸味能收敛浮越的阳气,起到生津开胃的作用。一杯温热的乌梅汤,比冰饮更能有效解渴消暑。

推荐食谱——桂花乌梅饮(温饮更佳): 乌梅、山楂干、陈皮、甘草(可选)、桂花、冰糖同煮。此饮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理气燥湿,酸甘化阴,收敛浮阳,解暑效果优于冷饮。 

温和清淡:给脾胃“减负”

三伏天给脾胃“减负”至关重要。欧降红推荐,在烹饪方式上,宜选择蒸煮,如清蒸鱼、白灼菜等清爽易吸收的菜品,避免煎炸油腻食物增加脾胃负担。调味方面,应减少辛辣香料的使用,选用葱姜蒜、紫苏等温和香辛料提味化湿。饮水时,要摒弃冰饮,选择温开水或常温茶饮,少量多次饮用,防止“冰镇”脾胃导致湿气内停。

远离伤身饮食 警惕美味陷阱

欧降红提醒,三伏天还需远离“美味”陷阱。寒凉冰镇食物,如冰镇饮料、雪糕等,易损伤脾胃阳气,助长湿邪。肥甘厚味食物,如红烧肉、烤串等高脂油腻食物,会增加脾胃负担,产生“湿浊垃圾”。

中医典籍《养老奉亲书》早有“盛夏之月,最难治摄”的论述,强调了夏季调养的重要性。中医“春夏养阳”的理念也提示人们,三伏天保护好脾胃阳气,是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遵循以上饮食养生建议,可帮助人们在三伏天保持健康,轻松度夏。

  


编辑:喜之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