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零”活,让留守妇女带娃就业更“灵”活

凤网 2025-07-24 阅读数 15926

今日女报 / 凤网记者 徐珂

“擦完这扇窗,就给你奖励。”7月22日上午9点,周绪萍擦着客户家的玻璃窗,四年级的儿子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手里攥着喷瓶,时不时递给妈妈。她回头冲儿子笑,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进衣领,却掩不住眼里的亮。

这个让周绪萍既能挣钱又能陪娃的“魔法空间”,是前不久张家界武陵源区刚刚挂牌成立的家政“妈妈零工帮扶车间”。在这里,像她这样的妈妈们从“围着灶台转”到“带娃就业两不误”,在就业和家庭之间找到了平衡。

把家政活化整为零

两年前,周绪萍还是那个“买芒果要等赶集捡便宜”的家庭主妇。丈夫常年在广东打工,她带着两个孩子守着家,做家务、照顾老人,日子像拧紧的发条,但自己没一点花钱自主权,“孩子想要个新玩具,得跟老公打电话商量;回娘家想买点水果,也得算着花”。

周绪萍改变始于邻居的一句问话:“有个活儿,能接送孩子还能挣钱,你去不去?”抱着试试的心态,她加入了当时还在筹备的“妈妈零工帮扶车间”,成了最早一批学员。

第一次上工,她揣着忐忑带上了儿子。当时是清洁住户家的窗户和油烟机,从早上八点工作到了下午两三点,孩子怯生生地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因为提前做过沟通,客户很理解,还说“毕竟带娃不容易”,这句话让周绪萍很感动,那一单的保洁费一共是220元,让她紧紧地攥了一路。

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是去年腊月的订单,一家酒店要清洁25间客房的落地窗,两米多的高度对个子不高的她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一个人搬梯子、擦洗,估计得干两天。”恰逢丈夫从广东打工回来,周绪萍试着打电话求助,没想到丈夫一口答应:“我陪你去,我爬高擦上面,你在下面清边角。”只花了一天,所有的窗子都被擦得亮堂堂,400元工钱揣进兜里,夫妻俩直奔菜市场,给孩子们加菜。而丈夫的支持和帮忙,让周绪萍至今想起来都会觉得甜。

7 月22日,周绪萍在客户家打扫,儿子在一旁安静写作业。

“刚开始,怕工作做不好,又担心时间跟照顾小孩有冲突……”同在“妈妈零工帮扶车间”的米久云来自武陵源区最偏远的黄河村,陪孩子进城读书,以前也想找份活计贴补家用,但总被接送孩子、照顾家庭的时间绊住脚步。直到偶然听说“妈妈零工帮扶车间”能接短单,时间自主,她鼓起勇气试试。

如今,她已经适应了这种“碎片式”的工作节奏。早上送完孩子,接个三小时的保洁单,中午回家做饭,下午再去接孩子放学,一天的时间安排得紧凑却不混乱,每月稳定的收入也让家里的日子宽裕了不少。

“以前总觉得‘妈妈’的身份就是围着家转,现在觉得,其实我们也可以是能干、能撑、能赚的人。”米久云笑着说。  

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自信就业  

“传统家政服务大多以全天或半天为单位,对需要照顾家庭的女性而言,时间上的刚性约束往往让她们望而却步。而‘妈妈零工帮扶车间’的突破,就在于打破这种时间束缚,让女性能利用碎片时间灵活就业。”23岁的张家界阿庆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怡烨是这一模式的设计者。她介绍,车间聚焦保洁、整理等家政服务,通过就近匹配派单,妈妈们送完孩子后的空闲时间就能接单干活,通常一天服务一户。“谁有空谁接,接多少单自己定,完全按家庭时间灵活安排。”

“我爸妈干家政快二十年了。”朱怡烨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她常听父母说,不少留守妇女想找活干,却因为要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全身心整天干。去年,她在设计家政宣传册时,突然来了灵感:“是否可以把活儿拆成‘碎片’?比如给独居老人擦玻璃等,让距离近的人去做,这样既能照顾孩子和老人,也能赚些可观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

这一想法,与武陵源区妇联推动“妈妈零工帮扶车间”的初衷不谋而合。

“帮扶对象以女性,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为主,能够分享信息,促进就业,实现双赢。”武陵源区妇联主席胡晓曦介绍,家政“妈妈零工帮扶车间”由张家界市妇联指导,武陵源区妇联牵头,联合武陵源区发展改革和科技工信局、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张家界阿庆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通过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乡/街道(村/社区)管理、企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全链条长效机制,形成涵盖种植纺织原材料、手工制作及代加工、农产品加工、网红直播带货、巾帼家政服务等多元业态的全域布局。

“区妇联输送稳定的女性就业群体,公司则能协助缓解留守妇女、困境妇女的就业难题,她们既可以就近灵活就业,增加收入,又可以兼顾家庭,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她们的自信心和经济自主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朱怡烨说。

在胡晓曦看来,这个家政平台的价值远不止于就业。“它让女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找回了自信。”目前,该项目已被纳入区级层面民生实事,以武陵源区众创空间为中心,辐射全区6个乡(街道),吸纳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等302名劳动力就业,其中家政车间已经直接带动55名妇女实现稳定就业。

老带新、传帮带,让技能赋能就业升级  

“往清洁剂里加一点护发素,擦过的玻璃不仅透亮,还不易沾灰。”周绪萍的保洁包里,总装着一瓶擦玻璃的“秘密武器”。这是车间“老带新”培训时,老员工传授的窍门之一,如今她手把手教给了儿子,“老师夸他在学校扫地最干净,小家伙可骄傲了”。

专业化是家政服务第一要义,“妈妈零工帮扶车间”深谙此道。针对加入的女性大多缺乏专业家政经验的情况,车间建立了系统的技能培训体系,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导师”,通过集中授课开展理论指导,并同步进行“一对一”实操教学,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打通就业全链条:线上依托“家门口的零工市场”微信公众号更新岗位信息,就业需求“一键匹配”;线下以实体门店为载体,提供技能培训、岗位对接、权益保障“一站式”服务,形成“培训—增收”良性循环,推动服务从“零散化”向“专业化”转型,同步开展家政技能认证培训,有效提升就业质量与服务溢价能力。

对于特殊群体,车间还提供定制化技能扶助。50岁的毛仙娥是一名半聋哑人,沟通障碍曾让她求职屡屡碰壁,家里主要依靠丈夫扫地的工资和儿子的相关补助过活。2017年,经邻居介绍,她来到阿庆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了解到她家庭困难,安排她在武陵源区人民医院打扫卫生,每天工作6小时,月工资3300元,公司还为她购买了意外伤害险。

有一次,毛仙娥误把没出院病人的东西当垃圾清理,急得直比划,要把自己的东西赔给人家。后来公司和医院想办法,约定让护士在出院的病床挂红布条,毛仙娥认记号,从此再没出过错。“她每天五点就到岗,提前一小时准干完,护士长总夸她‘擦得最干净’!”朱怡烨笑着告诉记者。

“接下来,我们还将新增家庭养老陪护和全屋收纳整理服务。”朱怡烨介绍,这两类活特别适合公司的姐妹们,靠的是细心和耐心,不用拼体力,还能灵活安排时间兼顾家庭。此外还将上线线上接单小程序,“姐妹们在手机上就能看单子、接活儿,干完活可以线上收款,像毛姐这样的特殊群体,以后在家门口接个养老陪护的单,既能顾着家里,又能挣到钱,多方便。”


编辑:徐珂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