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就是
2025年10月8日8时40分57秒,
寒露节气正式到来。
这一年寒露的特殊性在于三点:一是中秋节(10月6日)首次出现在寒露之前,形成“中秋寒露后”的罕见时序;二是寒露交接时间精确到上午时段;三是寒露落在农历八月十七,属于“早寒露”。这些特征在古农谚中被视为冬季气候的预兆,引发广泛关注。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豌豆,挂在草茎上、树叶上摇摇晃晃,放出微微的寒光,和白露时期的差别就在于,此时的露珠冷且寒,快要凝结成霜了。
除了天气转凉,阴阳之气也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此时适当地“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增强对低温的适应力,冬天就不容易生杂病,但是“秋冻”也要有个度,并非人人可冻,一不小心冻出一身病,留下老病根。
这5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总的来说,肺不好的人、心血管不好的人、胃肠不好的人、关节不好的人、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冻着。
头部诸阳之会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秋季尤其不宜晨起洗头,否则易受风寒。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偏头痛人群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最好戴个帽子。
脖子血管颇多
颈部有很多血管,颈部血管受冷,不利于脑部供血,还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
感觉肩颈凉的人可以出门给自己围个围脖。
腹部脏器众多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
而肚脐眼部分又称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需要保护好。
关节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应格外注意,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若是膝关节觉得冷,可以给自己加一个护膝,或者将双手搓热覆在关节上。
双脚离心脏最远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如果脚部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将出现不足,脏器功能继而受损。
会挨冻的人不生病
秋冻要小心,那么初秋我们应该怎样来养生才不会留下老病根呢?
第一,秋冻必须顺应天时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第二,南北方秋冻有区别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
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来源:综合自健康时报、人民日报微信、中国中医
海报:寿寿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